一个人改变了一个行业 :记苏州微拍文交董事长刘庆光

2021-01-07 12:47 作者:吴晓飞 李林涵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大字号

有这样一个人,它可以成为一个行业的缩影;有这样一个人,他的每一个观点都会影响一个行业的波动;有这样一个人,他改变了一个行业的游戏规则,让行业更加阳光透明。

他就是苏州微拍文交董事长——刘庆光。

微信图片_20210102163922.jpg

刘庆光,别名如一,号退思堂主人,又号藜照书馆主人。在没有创建苏州微拍文交有限公司之前,刘庆光已是中国知名的书画家,国画无为画派的创始人,出版了《刘庆光书画集》《水墨载途当代青年书画作品集》《当代名家书画收藏推荐》等佳作,集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等殊荣于一身。

在多年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刘庆光醉心笔墨浓淡的同时,慢慢通过几次书画展览和拍卖,接触到了同属于文化产业的文化艺术品交易行业。随着他对文化艺术品交易行业的了解逐渐深入,刘庆光渐渐发觉了该行业长久以来被人忽视的痛点。

彼时,在文化艺术品交易行业中,存在两种传统的交易平台,即拍卖公司和交易所。拍卖公司拥有交割权限,但受制于本身的平台属性,流通性较差,活跃度不高。传统的拍卖公司由于拍卖周期较长,一年只能完成两到三场拍卖,不仅时间上备受制约,而且门槛很高,不便普及。而交易所虽然解决了流通性这一问题,但没有交割权限,专业性较强,门槛同样很高。

流通性,交割权就像放在天平两端的砝码,此起彼伏,无法兼顾。拍卖公司拥有交割权但流通性差,交易所流通性强,但无人交割。大多数人看到了两者之间的对立,而刘庆光看到了对立之中的统一。

毫无疑问,如果将流通性和交割权兼顾,创造出一种结合两者优势的新型文化艺术品交易模式,就必然会颠覆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为此,刘庆光将视角转向了互联网。尝试借助现代科技的手段,为文化艺术品交易这个传统行业带来新生。

201713日,苏州微拍文化产权交易有限公司(简称苏州微拍文交有限公司)成立,刘庆光任董事长。微拍+文交的跨界融合,既有拍卖的属性,又有交易的属性,通过线上交易的新模式,将流通性和交割权结合了起来。

新型模式下,平台参与者可以随时买、随时卖、随时提货、随时交割,快速完成文化艺术品交易流程。不仅缩短了文化艺术品交易周期,加快了文化艺术品交易,还降低了平台的操作难度,让许多原本就热爱文化,热爱艺术的群体更加便捷的参与进来。加快了循环里最重要的流通和交易环节,解决了文化艺术品交易行业的痛点,改变了文化艺术品交易行业的现状,真正拉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为了搭建全国首创的“在线拍卖电子挂牌交易系统及竞价分成交易模式”(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保护),苏州微拍文化产权交易有限公司研发了:在线拍卖交易的艺术品交易系统及方法、一种批量拍卖集中买入交易系统及方法、一种对决竞价拍卖交易系统及方法等专利技术,拥有微拍在线拍卖交易行情软件、微拍最高价限价软件、微拍系统交易软件等软件著作权,在有资格开展在线拍卖交易及文化产权交易的诸多文化产品交易企业中独树一帜。苏州微拍文交公司取得累累说过的背后,是几十项核心科技的保驾护航。

为了解决文化艺术品交易行业最重要的产品鉴别问题,刘庆光对拍卖产品制定了严格的,统一的上线标准。苏州微拍文交公司平台上所有的产品,全部都由国家认证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完成鉴定,全部都要出具鉴定报告和鉴定证书,全部都会存放在安保完善的官方库房,全部都要由有规模和影响力的公司担保,产品从鉴定入库到出库拍卖,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买卖双方的财产安全。

通过新型科技和传统行业的结合,线上拍卖模式和线下运营模式相结合。创立三年来,苏州微拍文交公司蒸蒸日上,合作对象包括业内数十家公司,地方授权服务机构,地方政府等,已经构建起面向全国的多层次,多领域合作机制。以共享、共赢、助力实体为运营核心理念的苏州微拍文交公司,为文化类企业搭建起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既带动了地方的文化产业发展,同时也带动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文化艺术品交易领域,真正促进了整个行业大发展、大繁荣。

截止目前,微拍文交仍然是全国唯一一家真正实现艺术品资产化的平台。创新型的交易模式既解决了艺术品最大的难点流通性问题,又解决了艺术品近乎百分百实体交割问题。作为这一创新模式的发明者,刘庆光说:“我们的工作,既要符合国家的宏观政策,又要解决行业的痛点难点。我们生于一个伟大的国家,生逢一个伟大的时代,在伟大的共产党领导下,应该尽己所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问及文化艺术品交易行业的未来,刘庆光认为:“中国是拥有5000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兴盛,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实体面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是非常大的。”展望未来,刘庆光所领导的苏州微拍文交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挖掘当地的文化宝藏,打造地方的文化名片,扶持地方的文化产业,拉动地方的经济发展,并将这个模式普及到全国各地,让文化艺术品走进千家万户,进入寻常百姓家。

(责编 李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