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是当代青少年的使命。作为“全国五好家庭”成员之一,红色家庭第四代传人,我从来没有忘记祖辈们的光荣事迹。
在我小的时候,妈妈董婷经常给我讲她的祖父董才章、叔父董春和在抗日战争时期投身新四军3师,在蔡桥、八大家、六垛等地与日寇战斗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她祖父董才章回乡安度晚年,大伯父董春和则随部队到南京,参与创建3503工厂,直到离休。二伯父董春贵,1959年考入军校,成为空军技术人员,在新疆服役15年,锻炼出铁军传人的强健体魄。
我的妈妈是滨海昂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创始人。她把树立良好家风与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紧密联系起来。2019年国庆节,我们全家与多位同学及家长参加了乡村红色寻访活动,这是“滨海县红色亲子家庭”的“雏型”活动,我的父母亲是发起人之一。2022年,她带领全家及指导中心全体员工开展“寻访红色滨海,感恩祖国母亲”活动,寻访了舜臣园、阜宁战役天沟烈士墓、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园地。
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四军纪念馆仔细阅读宋公碑碑文的同时,我们家人陪同宋公之子宋齐生夫妇等北京、上海、南京新四军后人及“滨海县红色亲子家庭”近百人“重走宋公堤”。
2025年5月13日,她又发起并组织了“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家风使命”——董氏家族红色滨海寻访之旅“重走宋公堤”活动。董氏家族三代16人从南京、盐城、响水、滨海,汇聚于滨海黄海岸边,踏访宋公堤。还特别邀请了全国退离休干部先进个人、中国好人、江苏省道德模范、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徐振理会长全程提供志愿讲解服务。
我的爸爸李功军自从担任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副秘书长以来,积极策划、组织、参与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各项活动。如:创建敌工英雄“舜臣园”、宋公堤主题文化展陈馆。组织的活动有:“滨海百岁新四军老战士事迹展”、新四军纪念馆讲滨海英雄故事、“新四军三师女兵”事迹巡展;命名英雄团支部和英雄中队等。组织成立“滨海县红色亲子家庭志愿队”、“宋公堤小海螺宣讲队”。至天津、安徽、徐州等多个城市进行红色巡访交流。
我的哥哥李原汉在大学四年级时就主动申请去新疆支教,传承爱的接力。入职县港城初级中学,恰在宋公堤旁,也是我们家前辈抗战的地方。2024年5月组织新团员重走宋公堤,在宋公堤纪念亭举行“弘扬铁军文化 赓续红色血脉”入团仪式。
2024年5月参加宋公堤研学团支部命名仪式,2025年3月参加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三师女兵”事迹选展首展活动。
他在2023年荣获“滨海县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并担任“滨海县红色亲子家庭志愿队”副队长、“宋公堤小海螺宣讲队”副队长。
我受家族和父母的影响,积极参加红色活动。2023年1月参加滨海县祭奠无名烈士活动;2023年4月参加由滨海县文明办、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新四军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滨海百岁新四军老战士事迹展”;2023年7月,以优秀少先队员的身份参加了“走进天赐场遗存 传承宋公堤精神”红色寻访活动。2023年国庆期间,参加由滨海县宣传部组织的“追寻英雄足迹 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文化学习活动。
2024年6月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后,撰写的“新四军纪念馆里的滨海情缘”在《铁军》杂志第10期刊发。缘于我的这一次参观,2024年10月1日,“滨海县红色亲子家庭”24户代表共60余人,走进新四军纪念馆讲滨海英雄故事,《新华日报》选入全省国庆之日三大红色活动,做特别报道。我于2023年11月荣获“盐城市最美中学生”称号;2024年4月又荣获“滨海红色亲子家庭优秀志愿者”称号。
6年来,我从小学生到初中生,在父母的引领下,一直接受家乡的红色熏陶。由红色文化教育接受者成长为红色基因传承者。我的父母、哥哥和我共同红色教育、红色成长、红色传承。
【简评】本文以家族四代人的红色足迹为线,串联起一个家庭与新四军精神的深厚情缘。从祖辈投身抗日战场的铁血荣光,到父辈深耕红色文化传播的执着坚守,再到兄妹辈在传承中成长的青春担当,字里行间涌动着“铁军精神”的代际接力。
文中不仅展现了“全国五好家庭”将家风建设与红色传承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更折射出新时代青少年在红色沃土上的成长轨迹。这个家庭的故事,正是万千普通家庭守护红色根脉、延续精神火种的缩影,为当代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鲜活范本。
(作者来自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九(20)班)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8-22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8-01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