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名院历久弥新 再创高质量发展华山之路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2023-01-04 10:35 来源:新华网
大字号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创建于1907年,前身为中国人自办的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暨医学堂,为中国培养了最早一批现代医学人才。跨越百十五载,如今的华山医院已是国内最著名、最具国际化特色的医教研中心之一:三大国家级医学中心“落户”、“一院多区”发展新格局形成、服务患者能力大幅提升……百年华山,如何走出一条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在访谈中,毛颖向新华社记者娓娓道来。

华山医院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特色鲜明的医院,您心目中的华山医院,是一家什么样的医院? 

毛颖:华山医院这幢红楼有很多历史意义,它是我们医院最早的两幢楼之一,我们称之为“红会老楼”或者有的时候我们叫它“哈佛楼”,你可以看一下,这幢楼它的颜色,我们称之为“哈佛红”,跟哈佛大学校园里很多楼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应该说华山医院的特点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华山医院是中国人在上海建立的第一家医院。上海很多医院可能是教会办的,而华山医院一开始就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所以华山一直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第二,华山医院与中国红十字同宗同源,大家可能看过一部小说,叫《大医》,是马伯庸先生刚刚写的,我们从中看到了1900年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在这个历程当中有很多年轻医生的背景都是在华山医院发生的。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到沈敦和先生最早创立红会的时候也创立了华山医院和医学堂。所以医院创办之初就和红会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红会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一直融入在华山医院的基因和血脉当中。
  第三,华山医院非常注重国内外交流,早在1913年就成为哈佛医学院的远东教学基地。我们在这么早的时候就开始这样的工作机制,意味着我们华山医院“敢为人先”,我们现在的愿景是要做一座高质量、国际化的医院,这也是我们发展的目标。

华山医院根植了深厚的红色基因,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医院,近几年我们也的确不断延续华山精神,积极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诊疗服务范围不断外延,例如我们在福建建设了华山医院福建医院,还承建了三个国家级医学(研究)中心。那们先从远的福建医院讲起吧,据我了解福建医院也是全国首批1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之一,能否请毛院长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毛颖:是的。从现在国家医学发展战略上我们可以看到,建立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形成一个网络结构,对中国医疗事业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步骤。在这个过程当中,最早的时候,在国家和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要求建设国内十个示范性、区域性医疗中心,我们就开始和福建医科大学一附院共同建设了福建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福建医大称它为“滨海院区”,在华山我们称之为“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在我们医院的发展战略当中,华山医院福建医院是我们东西南北中当中的“南”。这个医院从一开始建设到现在,我个人觉得还是做非常具有示范性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对于这样的一个区域医疗中心,我们的目标是利用华山在医教研上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和福建医大一附院共同在新兴区域建设成一个新的有示范性的区域医疗中心。2021年5月1日建成以来,我们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绩,比如,目前已开放40多个大型学科,开放床位900多张。我们把很多学科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现在每天也有许多病人在此进行诊治,充分体现了我们华山和福建医大相互合作的关系。
  同时我们在福建也建成了区域医疗中心,尤其是除了医教研之外,我们还在这个区域里,建成了一个非常合理、先进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和临床与基础相互合作的典范。我想这非常适合目前的医疗发展格局,也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一个支持区域医疗中心的重要步骤。

在华山医院福建医院,我们把上海哪些优势科室和特色带到那边去了,以及两边是如何实现协同发展的? 

毛颖:以往我们医疗输出通常是叫以强补弱,或者是以强助贫。但是在这个区域医疗中心当中,我们是帮助当地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所以我们当时和福建医大合作的原则叫以强补强、以强助强,也就是说,与当地已经比较强的学科强强联合。大家对华山比较了解的话,我们的神经科学、感染病学、康复医学,都是非常强的学科,我们把这些技术输出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形成了当地非常强大的龙头学科。
  比如说我们现在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普外科,这些都在福建当地站稳了脚跟,并且和当地医疗形成了非常好的互动,以及非常强的学科优势。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感染科和当地的感染科一起,希望用5-10年时间建成一个覆盖周边的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这是我们目前在做的一些工作。

2021年对于华山来可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2021年,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相继落地华山,加之此前获批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山医院成为迄今全国唯一一家承建三个国家级医学(研究)中心的公立医院,三大中心的落地也代表了华山医院学科的综合实力和诊治能力。想请问毛院长,这三大中心的建立对华山医院来说意味着什么? 

毛颖:第一,我觉得要感谢国家卫健委和上海市医疗管理体系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拿到三个国家级的中心,或者叫国家级的平台,是对我们几十年工作的认可,这也是我们华山广大医护职工努力的结果。
  我想这三大中心,从2015年的国家老年医学临床研究中心、后来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国家医学中心以及传染病国家中心,充分体现了华山医院在几十年建设过程当中所做出的一些努力,同时对华山来说,最重要的是对我们学科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将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持。这个支持在于,建立这样的国家中心,我们以中心为平台能够辐射到外面。比如说我们刚刚讲到的区域医疗中心,就是相关国家中心的延伸发展。
  另外,我们利用这个平台,可以把在这个领域当中的疾病给整合起来,和周边形成专科联盟,形成网络结构,把我们的服务、理念能够传输到周边广大的其他地方。这是我们将来要努力做的工作。
  我想国家医学中心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也是国家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希望能够利用这些大型的国家平台,把我们医院当中的各种学科整合起来,能够做到更强、更高,能够代表国家队的水平和世界上其他重要的医学中心比拼。

想请问一下毛院长,未来我们如何结合国家战略来定位三大中心的建设方向? 

毛颖:目前来说,我们这三个国家中心的发展实际上也是正好顺应了国家在卫生发展上的需求。比如说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学中心,它是对接目前迫切需要发展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都提到“脑科学”,非常火,这也有它的道理。最主要的是人类的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更多的脑类退行性疾病会越来越多的出现,比如说痴呆类的疾病,我们称之为认知障碍,像帕金森病,或者各种脑功能的衰退,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机理上加以研究,在设施上加以改进,在治疗措施上谋求新的发展。所以我们的国家中心是对标国家脑计划、脑科学的发展。在这一次新冠疫情,对传染病病的防控和传染病的认识是非常重大的。这方面我们主要对接的是这个平台——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病毒性疾病,比如说新冠病毒。但是实际上在传染病发展过程当中,还有其他非常重要的,像一些比较烈性的传染病和细菌性疾病,这些都是我们要攻关的目标。
  我们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要是要建立健全我国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我们可能自己做不到全部,但是至少在国家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当中,我们起到的是临床治疗的作用,这两者对接是非常密切的。我想我们医院当中的传染病中心,会为我们整个安全保障体系做更好的工作。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正好对应着“健康中国2030”。老龄化过程当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比如说老人的康护,老人平时的一些新治疗策略发展,以及延缓衰老机制的研究,这样一个研究中心将会对标这些疾病的发展,做好“健康老年”的概念,让更多老人的生活质量得以保证。

上海的老龄化程度非常高,这对服务上海的老人也是很大的能力提升。想问一下毛院长,我们如何以三大中心为引领推动华山医院学科实力的整体提升? 

毛颖:有一句话俗话叫“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一起走。”我想每个学科的发展不仅是一两个人走,我们学科的发展也不是说一个学科冲到前面就可以。我们现在提出一个理念叫“学科群”,围绕一类疾病,充分体现目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观念。我们以患者为中心,这个患者可能不是一种疾病在身上,可能是一类的疾病,或者是很多的并发症。我们围绕患者,围绕疾病,把我们的学科围绕着这个疾病组织起来,就形成了一个融合的理念。病人到了医院里,我们并不是说把他放到某一个科当中,而是因为这个病,让医生围着病人把他围合起来。所以我们要发展这样一个学科群。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做了很多探索。比如说我们现在有MDT,我想每一个大型医院都在做这样的工作,目前我们有18个MDT围绕相关的疾病把相关的医生整合起来。我们也有一个比较创新的方法叫“融合病房”,以往我们到医院可能会说这是外科,那个是内科。但是我们医院并不是这样划分科室,比如说我们的脑血管病科,这里面工作的人是神经外科医生、神经内科医生,还有康复医生,围绕脑血管病人的全周期、全链条发展,把这些医生整合起来进行护理和治疗。
  我们还有金垂体病房,这里的病人是因为垂体导致的疾病,这个病房里有内分泌科医生在帮病人评估,神经外科医生帮助他开刀,开刀之后内分泌医生帮助他调整全身的激素。未来医院的发展将是学科群的建设,除了MDT之外我们还有融合病房,病好了之后,康复的理念也要提前。我们打算在工作当中以华山优势学科为龙头,其他学科形成学科群,围绕疾病,围绕病人来开展我们的医疗活动。

我们的三大中心目前分别布局在不同的院区,放眼上海乃至全国的医疗版图,不少大医院均已告别“单院区”发展态势,迈入“多院区”时代。“一院多区”是华山的一大特色,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每个院区的功能定位? 

毛颖:我们华山医院有一个特点叫“一院多区”。目前我们华山医院有五个院区,是不是要把这五个院区发展成五个医院,比如说门类齐全的,每个医院都是大而全的那种?后来我们觉得这样并不合适,不利于医院的学科发展,所以我们把五个院区针对不同的优势学科分门别类进行专病专治,进行针对特殊疾病的发展。比如说虹桥院区,它非常靠近长三角地区,在虹桥医学园区。所以我们把我们有比较优势的神经病学国家中心建在那里,很多长三角病人都会非常便捷地来到这个地方进行神经系统疾病诊治。当然也不是说虹桥院区除了神经系统疾病就没有其他学科了,只是说以临床神经学科为龙头,把其他学科整合起来。
  第二是我们的宝山院区。宝山院区在这一次上海疫情保卫战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曾经的新冠疫情定点医院,是一个区域医疗中心,它是为了宝山这个地区的医院发展而应运而生的,所以我们也有责任和担当,为宝山周边地区的民众做好服务。这个周边区域里有100多万居民,宝山院区主要是把这些居民日常的医疗服务承担起来,因为它是这个周边地区最早也是唯一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在前期工作当中,他们(宝山院区的医护)也做的非常棒,有几百万民众在这个地方进行就诊、治疗、手术。当然,我们现在也希望把国家传染病中心放在那个地方,因为那里环境非常优美,周边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就在顾村公园边上。我每次过去的时候都是非常高兴的,因为交通非常便捷。
  第三是我们的浦东院区,它建设一开始就是以高端医疗或者是以商保为目标的。我们目前把治疗老百姓因为健康运动所造成的疾病作为主要的治疗目标。现在提倡“全民健康”,但做运动也会给人带来很多的运动损伤,所以我们也把运动医学放在东院,把康复医学放在浦东院区,把非常强的皮肤医学也放在了东院。以这个院区满足对人们对医美的需求,对运动带来的疾病进行专项的治疗。这是我们目前要做的工作。当然我们还有总院,总院主要是围绕疑难杂症开展的,把所有的疑难杂症汇总到总院,在总院我们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体现出我们国际化、比较领先的水平。

去年宝山院区整建制并入到华山医院,我们华山医院也牵头参与宝山区医联体的建设,整体带动地区的医疗水平发展,深化分级诊疗,方便百姓就医。那么扎根顾村9年的宝山院区,能不能具体为我们介绍一下,宝山院区为这一地区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 

毛颖:华山医院一直在做医联体工作,也是响应上海市卫生健康的要求。我们在宝山地区建立了华山-宝山医联体,其实这之前我们还有一个华山-闵行医联体,是以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为主建设的,还有以静安区中心医院为主的华山-静安医联体。宝山医联体在这一次疫情防控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有着门类非常齐全的医疗服务。它周边有100多万居民,这些居民日常生活的医疗保障都是由宝山院区来提供的。这9年当中,它真正起到了三级甲等医院的作用,在这九年时间里,宝山院区对周边10个居民区的100万居民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门急诊量由每年32万人次增长到近130万人次,发展规模非常大,在老百姓心目当中的口碑也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治疗病人的过程当中,人均费用都保持在全市最低水平。
  当然我们这一次融合两个院区之后,它将会对周围居民提供更强的、多中心、多方位的保障工作。我们会有更多的学科,更好的急救、重症学科,在这里面对周围老百姓的保障起到更大的作用。

“一院多区”的运行模式对我们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其实对于很多公立医院来说,如何科学管理、提高效率,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年的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华山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名列第四,您是怎样看待这次考核的成绩?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 

毛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就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根指挥棒,目前的考核体系主要由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四个方面的指标构成。主要的目标是希望公立医院能够进一步落实功能定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最终是希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华山医院在这一次考核当中确实成绩不错,但是这些成绩都是以往的,更主要的是我们通过这样一次考核,知道自己目前在国家公立医院发展过程当中所处的地位。当然每一次的国考都给了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知道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然后再在这个地方进行有的放矢的发展,在这个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新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以国考为准绳,能够有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有定量化的指标,将对我们医院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用看得见的指标、用得上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医院,对我们来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还是强调,每一次的国考成绩,对我们来说既是一次鼓励,也是一次检验,我们并没有得到好的国考成绩就沾沾自喜,因为我们想到整个周边医院的竞争态势都是非常激烈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原有基础上好上加好。

据我了解,在服务患者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刚刚您也提到MDT、多学科联合门诊、疑难杂症、罕见病、老年友善病房的建立,能不能具体给我们挑一两个讲讲。 

毛颖:我们在医疗发展当中想到了很多的举措,比如说MDT、融合病房、智慧医疗等。我想重点谈谈我们的老年友善医院的目标。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医院的设备在不断更新,尤其是在智慧化设备上发展速度非常快,甚至有的时候我自己都非常难适应这样的新型治疗方法。你可以看到现在医院挂号的地方已经没有挂号员了,发药的地方药师也很少了,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时候你要点个屏幕做事,机器里传出来的是模拟人的机器的声音,在这个时候对老人来说,是有点茫然失措的,甚至会引起他们的焦虑。
  我们也是自己设身处地的想,在向前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要让医护人员想想,假如我是老人,我会怎么做?在他茫然的时候,我们医院可以为他做什么。所以我们提出这样一个理念——对老人友善的医院。对老人友善,就是全方位的对老人进行支持和照护。比如说你从医院进来的时候,路平不平?门能不能让老人哪怕在轮椅上也可以自由出入?更重要的是,在智慧化发展过程当中,让老人感觉到就医的方便。我们没有办法阻止电子化、智慧化的发展,老人要跟上时代发展是需要学习的,我们把学习的过程放到医院来。我们医院在门诊大厅专门有一些地方留下来,放好了凳子,由志愿者站在那里,有大屏幕放在那里,老人在就医间隙可以在那个地方歇个脚,志愿者会教他们怎么用手机,怎么用医院里的自助机器,这个反响是非常好的。老人就觉得,他只要学了就懂了,懂了以后就没有焦虑了,他到医院的时候,他就觉得医院对他非常的友善。
  当然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友善,还是要以患者为中心开展这样的工作,包括我们将来很多老人都需要慢性病的管理,我们如何从慢病管理角度对他进行科普教育,给他更多的方便,更多的照护,这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华山医院建院115周年,您对于华山医院未来的发展有什么规划和想法?对于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什么期待?对于中国医学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展望? 

毛颖:华山始终与党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始终向着人民追求健康福祉、美好生活的目标大步前行。当今在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的背景下,华山医院将以初心砥砺,以使命为帆,以高质量党建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优质医院”,在百年新征程上破浪前行,为护佑人民健康再立新功。

【责编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