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勤业:勤以兴业 持续改善

2023-04-11 15:25 作者:符国涛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无论是事业,还是人生,都是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学贵有恒,笃行不辍。我们从最初的弱小、懵懂,通过不断的学习、蜕变,最终成长为自己内心所期盼的样子。——陈勤业


陈勤业

法国北欧大学副校长,工程院士(香港工业专业评审局),原国家行政学院政府经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际联合培养博士后校友会理事长,国际博士后协会创会会长,中国质量研究院首任院长, 首届中国优秀质量人。


读书,贫穷家庭孩子的唯一出路

陈勤业,祖籍广东普宁。上世纪40年代,其父母为躲避战乱而迁居香港。陈勤业小时候家境非常贫困,父母靠打工为生。更何况陈勤业家中有五个兄弟姐妹,辛勤劳作之下全家人也只能蜗居在政府提供的公屋里。为了补贴家用,养家糊口,陈勤业的父母也曾做过一些清洁用品的生意,陈勤业和哥哥、姐姐们在放学后也经常帮助家里做工。

“我的父亲对我的影响最大,他教会了我: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自己一步步努力拼搏而来的。”上世纪70年代末,陈勤业正上初中,香港政府推出了“居者有其屋”计划,增加公共屋宇的数量。而此时陈勤业父母的生意也有了起色,于是全家便购买了政策性“居屋”。“我们家的条件很不好,但通过父母和家人的努力,我们的生活最终有了好的改善。”陈勤业逐渐意识到,要想过好的生活,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

“努力上学,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是我当时所能想到的最快的赚钱方法。”陈勤业回忆说。中学分科时,考虑到今后的职业规划和事业发展,陈勤业选择了理工科,并于80年代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香港理工大学,攻读机械工程专业。“机械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好,以后可以做工程师。”陈勤业这样解释。

大学毕业以后,90年代初陈勤业以“工程师”和工商管理硕士的身份到了芬兰“通力电梯”驻香港分公司任经理工作。“通力电梯是芬兰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工业工程公司,也是国际三大电梯品牌之一,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分公司。”1991年,陈勤业因工作需要,被通力公司派往大陆出差。1984年开始人生第一次走入大陆开拓中国市场,“那次出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先乘飞机到福州,后又坐车辗转到了厦门。当时大陆经济刚起步不久,小汽车还是很稀奇的东西。当我见客户时,路边会有很多人围观我们的奔驰小轿车。”也正是这次出差,陈勤业看到了大陆人民强烈的求知欲。“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和自大。看到差距,才能奋起直追。这时候对我人生下半场影响最大的人出现了, 他就是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和香港‘一国两制’总设计师。”

 

2023年3月2日,陈勤业出席广东省普宁市政协会议

努力,职场人生的不二法则

1997年,香港正式回归祖国的怀抱。据陈勤业介绍,受当时一些国外媒体影响,香港很多人不愿意到中国大陆发展,于是纷纷移居国外。“也有人劝我走,因为相信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和香港‘一国两制’,所以我选择了留下。”陈勤业亲眼目睹了祖国的变化,在这里他看到了世界经济的未来。同年,陈勤业受“通力电梯”香港公司委派,到上海主持工作。当时国内各地跨国公司都是求贤若渴,上海市政府也不例外,尽可能地为陈勤业他们提供支持与帮助。“我和同事的住宿与福利是当时最好的,甚至,跨国公司还帮助我们解决了孩子在上海国际学校的上学问题。”

1999年,陈勤业从“通力电梯”转到了瑞士驻中国公司“中国迅达”上班。“迅达集团总部位于瑞士,比通力电梯还要早,迅达中国区总部位于上海,它在电梯,特别是自动扶梯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这里,陈勤业的专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2003年,陈勤业因家庭原因返回香港发展。出于交通便利的关系,陈勤业从“中国迅达”离职,刚完成管理学博士的他转而到了深圳“诺基亚赛尔康技术有限公司”任职全球质量总经理。“这里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充电器生产厂家,同时香港与深圳仅一水之隔,方便我和家人往返团聚。”而2003年到2007年也正是诺基亚手机最辉煌的时间,因此,公司业务发展很快。“随着公司的不断升级,我后来开始负责全球的营运业务。”2005年,因为在质量领域的杰出成就,陈勤业荣鹰“首届中国优秀质量人”荣誉称号,他也是香港该奖项的唯一获得者。

2006年1月,获中国质量协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人民大会堂颁授“首届中国优秀质量人”荣誉称号

2006年,陈勤业受聘担任“好孩子集团”副总裁。“好孩子集团从一家校企公司能够发展到全球行业著名的儿童用品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婴儿车及中国儿童汽车安全座生产基地,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一个又一个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2008年,陈勤业完成天津大学博士后,到了瑞典一家全球最大的儿童汽车座椅安全零部件生产企业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我工作过的五家企业都是在该行业全球最大的企业,在国际行业领域都有着最高的声誉和最大市场。”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是每一次跳槽,都会有职位上的跃迁,但是每一次跃迁的背后,一定有无数个兢兢业业努力付出的日夜。“我的职业生涯是从工程师开始起步,后来做过经理、高级经理,一直到最后的总经理、副总裁、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基本上所有的职位我都做过了。”陈勤业笑着说,“而做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我的职业生涯算是封顶了,再也没有了上升空间。”

转型,登上山巅后的华丽转身

摆在陈勤业面前的,是一个非常直白的问题——未来的路何去何从?但是,在此之前,陈勤业还有一件事情要做。“工作期间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些国际一流的企业为什么能够成功?”陈勤业想从这些企业的生产、营销或者管理文化中,总结出一套比较先进的企业发展模式,用来帮助国内的企业做大做强。

基于自己丰富的工作经历和较高的工作岗位,陈勤业掌握了这些企业大量的数据和案例。“通过对比分析,我发现这些国际一流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建立在一步步纠错改良的基础之上,然后再经过持续创新进步,才发展壮大起来的。”陈勤业把这种模式归纳为四个字——持续改善。

据陈勤业介绍,这种“持续改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质量的持续改善。“好的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是异常严格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他们知道,产品质量才是一个企业、一个品牌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第二,科技和理念的持续改善。“这种改善主要体现为企业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包括科技创建、理念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苹果之所以能赢诺基亚,其根源在于对客户需求和服务体验的深度把握,这是一种对应用环境和服务理念的创新。”第三,企业市场战略的持续改善。“企业市场战略的塑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人生需要机遇和持续奋斗,企业同样如此。因此,企业在塑造品牌的过程中,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机遇,向消费者展示最好的自己。”

后来,陈勤业不仅把自己的总结和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来发表,同时又整合相关案例、观点,并将之出版成册,也就是后来市场上风靡一时的《持续改善》系列丛书。“丛书由开篇、设计开发评价篇、持续改善篇、精益六西格玛篇、法律完善研究篇、经验分享篇,共六部分组成;内容涵盖企业管理、法律法规、质量标准、人力资源、环境保护、设计开发等领域。”

陈勤业于2012年至2022年的十年间出的五本著作超过二百万字并由国学大师饶宗颐题写“持续改善” 书名

至于自己未来做什么,陈勤业也有了自己的答案。“既然在职场上已经没有了上升空间,那留给我的选择也不多了——只能自己创业。”2010年,陈勤业正式创立“勤业集团”,主营工程顾问、仲裁调解、猎头和投资四大业务板块。“起初我们主要以工程咨询、工程顾问为主,后来逐渐将仲裁调解、猎头,以及投资纳入了公司的业务范围。”而勤业集团也以先进的工程理念、雄厚的专家团队、扎实的业务能力以及敏锐的市场判断迅速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良好口碑,如今,勤业集团的客户,业已遍布中国大陆及香港特区、美国、欧洲、东南亚等世界各地。因为在仲裁调解方面解决不少商业纠纷并做出成绩,陈勤业于2023年1月被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聘任为调解员,他也是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和珠海国际仲裁院仲裁员,多次担任中国广州和泉州仲裁委员会首席仲裁员,亦多次出任北京和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更获香港特区政府委任多个公职,包括律政司委任为内地与香港在CEPA《投资协议》下建立的调解机制的港方调解员,发展局局长委任为升降机和自动扶梯条例纪律委员会成员,建筑工地升降机及塔式工作平台(安全)纪律审裁委员和(建筑物)上诉审裁团委员;环境局局长委任为强制性能源效率标签计划上诉委员会委员和(区域供冷服务条例)上诉委员会委员;建筑署争议解决顾问等。

价值,只和梦想和选择有关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社会也始终处于一种持续改善的状态,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的革新和进步贡献一份力量。”在创业的同时,陈勤业还办了很多博士培训班,专门引导和支持青年人丰富知识储备,提升专业能力。

“我希望能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学生和企业。”也正是基于这个初衷,在过去10年里,陈勤业相继和国家行政学院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法国北欧大学、美国蒙特利湾加州州立大学、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等诸多大学办了很多博士后精英班,为很多学生、企业提供了关键和必要的帮助。“同时,我也会帮助国家行政学院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地方政府机关等介绍一些好的项目或合适的人才。”

陈勤业作为美国蒙特利湾加州州立大学的特聘教授,于2017年8月带领博士到该校出席博士后论坛与该校陶院长合影

为了帮助政府和企业把好质量关,陈勤业还和博士学生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质量研究院”。“这个质量,有大小之分。”据陈勤业介绍,小质量指的是产品和服务本身的质量,为客户提供必需的产品或服务保证,只侧重于所服务的其它企业;大质量是经营质量包括产品的质量、服务的质量、工作的质量和发展的质量等,主要侧重于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的营运效率等,主要侧重于企业自身的质量建设。“我们希望通过开展质量宣传、质量培训、质量评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落实质量建设,并为政府、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质量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借鉴。”

格局,关注香港建设与发展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香港人,陈勤业非常关注和关心香港自身的发展。“香港的国际地位非常特殊,同时也是我一直工作和生活的城市,特别是在香港回归以后,我从香港看到了更多的可能。”

2009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始规划起步,陈勤业对此充满了兴趣。“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个类似于美国硅谷的宏伟计划。”从2009年《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的出台,到2010年以后粤、港、澳三地政府以及广东省政府的陆续参与,粤港澳合作共建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此时大湾区的规划还处于区域性规划阶段,各方面政策支持还不成熟,但是却让我们看到了无限可能。”

2016年11月,陈勤业在香港特首礼宾府的圣约翰救伤队100周年庆酒会上和时任香港特首梁振英合影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陈勤业还特意关注了国际上一些知名专家对大湾区建设的看法。“2016年,我曾带领博士参加过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后论坛。当时,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曾斩钉截铁地说硅谷是全球唯一的,不可以复制的。”据陈勤业介绍,令斯坦福教授斩钉截铁的原因,是硅谷有三个非常独特的优势。第一,人才优势。硅谷附近有全球排名第二的斯坦福大学,同时还有伯克利加州大学、蒙特利湾加州大学等源源不断为硅谷提供研究资源和高科技人才;第二,资金优势。大量风险资本在硅谷寻找投资项目,特别看重斯坦福大学学生科研项目;第三,文化优势。硅谷自成立至今已50年,硅谷的创业文化衍生了大量新兴公司,有一大部分新兴公司是斯坦福大学学生科研项目,后来发展成为了惠普公司和雅虎公司等全球科技巨人,硅谷也因此成为全球创业者的理想圣地。先科研创新,后项目落地,这已成为硅谷的一种文化,深植在每一位硅谷人的基因里。

世界上或许不会有第二个硅谷,但是却一定会有能与硅谷媲美的高新科技聚集区。随着大湾区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等到陈勤业2017年再次带领博士参加斯坦福大学出席博士后论坛时,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却一改口风,因为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内新兴公司的数量或许将在2023年超越美国旧金山湾区,并成为全球拥有最多新兴公司的一个湾区。“令斯坦福大学教授改变看法的原因还有一个: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

2019年1月,获全球华人春节联欢晚会组委会安排入住钓鱼台国宾馆并于人民大会堂颁授“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与创新商业领袖人物”

方向,投身大湾区人才建设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让陈勤业激动异常。“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对于香港而言,这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重要的历史机遇。”按照《纲要》要求,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2019年4月,陈勤业出席家乡广东普宁市政协会议,与普宁市政协副主席合影

陈勤业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有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其发展定位与美国的硅谷非常类似。但相较于硅谷人才、资金、文化的三大优势,大湾区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是政策优势。依托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大湾区在科技创新以及创业文化塑造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是资金优势。香港作为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国际知名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创新科技中心以及国际解决争议中心,有着数量众多的金融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因此在资金领域也有着雄厚的实力。

同时,陈勤业也强调,目前大湾区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人才领域,因为无论是香港还是深圳,对于全球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与硅谷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大湾区域范围内也没有像斯坦福这样知名的国际一流大学。

2015年10月,陈勤业与时任香港发展局局长、现任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国家行政学院答辩晚宴时合照

对此,陈勤业还专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首先,大湾区的建设有四大中心城市,单靠其中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能支撑起大湾区未来的发展,因此大湾区各城市之间必须要协同合作,各展所长。其次,我们要敢于制度革新,破除发展道路上的体制或制度障碍,坚持大门要开,小门也要开。最后,我们要不断调整大湾区的人才引进政策,同时也要适当引进一些创造性更强、科技含量更好的项目,吸引更多的博士后、科研专家参与到大湾区的建设中来。

2022年12月4日,获香港圣约翰救伤队总监颁发15年长期服务勋扣

陈勤业还特别强调,培养人才很重要,但是留住人才更重要。大湾区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也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改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才。我们不仅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同时也要创造更好的条件,吸引并留住更多的人才。鉴于对高等教育的贡献, 陈勤业于2023年1月被中非共和国驻华大使馆聘为特邀名誉顾问,负责提供高等教育事务的意见。

2019年12月8日至13日,参加国家法官学院举办的“2019年国际争议解决实务研修班”留影

结 语

如今,陈勤业的工作重心除了猎头、工程测量和仲裁调解的本职工作以外,全部放到了人才培养方面。“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中国有很多人才,分布在不同行业的各个领域,但是我们更要认识到,人才的培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磨炼。”陈勤业表示,“我的祖籍老家广东普宁目前还没有一所国际知名的大学,如果有机会,我想为家乡的教育做一些事情。”

最后,陈勤业总结道,“我未来事业的方向,就是努力培养高端科创人才,把香港打造成为国际科创中心和新的硅谷,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全球一流的湾区,这也是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核心所在。”

(2023年第06期)

【责编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