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卫星云图上,华中地区唯有一片醒目的绿色——神农架与十八里长峡相连的生态屏障;湖北竹溪县十八里长峡。当中国中东部被高温染成“红黄预警区”,这片304平方公里的绿肺正吞吐着清凉。
十八里长峡是生命基因库,保护区蕴藏2915种维管植物,超过许多省份全域植物总数。珙桐、红豆杉等27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在原始林中肆意生长,318种脊椎动物穿梭林间,构成中国地理版图中“山水大观园”。
十八里长峡也是水体净化器,13条溪流纵横峡谷,水质长期保持国家Ⅱ级标准。喀斯特地貌孕育暗河、落水洞与瀑布群,仙湖30亩碧波倒映青山。重要的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气候调节师”,96.23%的森林覆盖率形成天然空调,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3℃。长峡与重庆“一步之遥”,重庆“火炉”(海拔200米)与长峡(平均海拔千米)的20℃温差,让这里成为武汉、重庆、西安等地自驾游客的避暑天堂。当周边城市在盛夏酷暑中蒸腾,这里的温度计却固执地停留在22-26℃之间。
笔者注意到;年平均气温14.1℃的数据背后,是千米海拔落差塑造的“春秋相连,长春无夏”的独特气候。专家考证,这里是中国中东部切割最深的大峡谷,平均深度1200米,谷底常绿阔叶林在北纬32°线上创造了生态奇迹。
8月2日,笔者走近竹溪县十八里长峡,零距离的感受了这个“凉镇”的魅力。在十八里长峡双桥村,整个村子农户的院子被来自各地避暑游客挤满。这是一个能把“流量”变“留量”的地方,它有硬核稀缺的长峡风光和22℃的凉爽气候。森林康养正成为这里的“金字招牌”。
是什么让长峡成为游客的香饽饽?笔者认为管理局党委做好了“22℃的清凉经济学”的这道题。8月6日,“品长峡神韵,享清凉一夏”露营避暑节开幕;游客在溪畔枕水而眠。清晨被鸟鸣唤醒,推帐见云海吞没群峰;夜晚银河垂落,篝火旁的山歌对唱飘向原始森林。
有游客表示;来这里不止躲高温,更是呼吸生命本源的气息。竹溪县十八里长峡的22℃不仅是气象数据,更成为人与自然共生的温度。当都市在热浪中辗转难眠,这里的星河正坠落帐篷,山风翻动树叶的声响,是秦岭地槽为人类保留的最后一份夏日宁静。
当“中国候鸟旅养小城避暑百佳榜”与“中国天然氧吧”奖牌相继落地,十八里长峡的凉意正转化为可持续竞争力。在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内,管理区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避暑需求,正积极改造双桥村闲置房屋,全部采用本土夯土工艺民宿为游客提供更多的选择旅居空间。当身处十八里长峡,实测平均22℃的气温,整个保护区路边和农户门口停留的各地车辆让这里成为山区里的繁华地带。看着家家户户被游客挤占的农家小院,笔者已看到这座被誉为“小神农架”的旅游避暑胜地正成为湖北文旅产业又一亮点。
【责编 李媛】
人民网2024-11-04
人民网-人民日报2022-06-22
新华社202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