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文学的版图上,有一位从鄂西北山水间走出的创作者,他以 “郧西人” 为笔名,用诗词丈量岁月,用文字记录时代。他就是作家诗人夏明智 ——CCTV 中央电视台《艺术名家》栏目特邀文化顾问、中外诗人注册会员、《江西作家网》认证诗人,更是清风世界文学签约作家与中国《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从湖北郧西的老北街到武汉的定居生活,地域的跨越未曾阻隔他对文学的执着,反而让他的笔墨在岁月沉淀中愈发醇厚,在各类文学赛事中屡获殊荣,成为文坛中兼具实力与情怀的追光者。
文学初心:从郧西沃土到文海深耕,以热爱筑梦前行
夏明智的文学之路,始于故乡郧西县老北街的烟火人间。这片鄂西北的土地虽不繁华,却孕育了他对文字的敏感与热爱。“小时候最爱听老人们讲民间故事,那些带着乡土气息的语言,藏着最生动的情感。” 他回忆道,故乡的山川草木、邻里闲谈,都成为他最早的文学素材。大专毕业后,他虽未从事专职文学工作,却始终将写作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在工作之余笔耕不辍,用文字记录所思所感。
定居武汉后,城市的繁华与多元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新的灵感。他开始系统地学习诗词格律,研究现代诗的表达技巧,从《诗经》的质朴到唐诗宋词的典雅,从鲁迅的深刻到海子的浪漫,广泛涉猎,兼收并蓄。“文学创作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写、多思。” 夏明智说,他坚持每天阅读两小时,每周创作不少于三篇作品,这份自律让他的文字功底日益扎实。
多年来,他的作品如繁星般散落在《中国诗歌网》《安徽诗歌》《当代文学》等数十家报刊及网络平台,题材涵盖乡土记忆、城市感悟、时代赞歌等多个领域。无论是描写故乡窖洞的《窖洞里的真理》,还是刻画夏日景致的《念奴娇・夏日》,都透着一股真挚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他的文字不追求华丽辞藻,却能以朴素见深刻,以平实动人心,正如他所言:“好的作品应该像故乡的山泉,清澈见底,却能滋养人心。”
荣誉加身:以实力摘得多项大奖,用作品诠释文学价值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夏明智的实力不仅体现在作品的传播广度,更在于专业领域的高度认可。近年来,他在各类文学赛事中屡创佳绩,奖项涵盖诗词、歌词等多个领域,成为文坛中名副其实的 “获奖专业户”。
2025 年,夏明智的作品《窖洞里的真理》在当代文学家・冰心文学奖评选中荣获 “中国文学创意奖”。这篇作品以故乡的窖洞为载体,通过对窖洞岁月的回忆,折射出普通人在时代变迁中的坚守与智慧,文字质朴而富有张力,情感深沉而引人共鸣。评委评价其 “用文学的方式诠释了生活中的真理,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这一奖项不仅是对他个人创作的肯定,更让他坚信 “扎根生活的创作才有生命力”。
在诗词领域,他的《念奴娇・夏日》堪称代表作。这首词以 “蝉鸣高树,正熏风送暖,夏光铺锦” 起笔,描绘夏日景致的同时融入人生感悟,语言凝练而意境开阔,先后斩获中国百家文化网等单位联合举办的 “大美东方” 第三届全国诗书画作品大赛金奖,以及全国第十届 “中华诗人节・端午诗会” 诗词歌赋征文比赛一等奖。凭借这一系列成绩,他还获得 “全国诗坛明珠・十大诗人”“端午诗会・第十届中华诗人奖” 等荣誉称号,成为诗词界瞩目的焦点。
除了诗词创作,夏明智在歌词领域也崭露头角。他的歌词作品《长情相伴》以细腻的情感、流畅的旋律感,在 “廿载华章・乐动山河” 金韵杯感动中国 20 周年原创词曲创作中获得铜奖。此外,他还在 2025 年 “辽河源杯” 诗词大赛中获二等奖,在第五届 “盛世华诞・献礼祖国” 锦绣华章文学奖中获三等奖,奖项的多元性印证了他在不同文学体裁上的驾驭能力。
文化传播:从个人创作到文化传承,让诗词走进大众视野
夏明智的文学追求,不仅在于个人创作的精进,更在于文化传播的担当。作为 CCTV 中央电视台《艺术名家》栏目特邀文化顾问,他多次参与文化访谈节目,分享诗词创作心得,解读传统文化内涵。“诗词不是束之高阁的艺术品,应该走进生活,滋养心灵。” 他说,在节目中,他总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诗词格律,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诠释 “诗言志” 的真谛,让更多观众感受到诗词之美。
他的二十一首诗词还被 “中国文化进万家书画艺术中心” 及 “中国集邮宣传中心网” 收录,由中国邮政权威发行成邮票集。这些诗词或歌颂祖国山河,或抒发家国情怀,通过邮票这一独特载体,让文学与艺术跨界融合,走向更广阔的受众。“当看到自己的文字印在邮票上,被人们收藏、传递,突然觉得文学的价值不止于纸页之间。” 夏明智感慨道,这种传播方式让他的作品成为连接文化与大众的纽带。
作为中国《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与清风世界文学签约作家,他还积极参与文学公益活动,担任校园文学讲座嘉宾,指导文学新人创作。“当年我在创作路上走了很多弯路,现在希望能为年轻人搭把手。” 他常常告诉年轻作者:“文学需要天赋,但更需要坚持,要敢于写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要怕不完美。” 他的耐心指导与真诚分享,让许多文学爱好者受益匪浅。
初心不改:以笔墨继续书写时代,让文学之树常青
面对众多荣誉与头衔,夏明智始终保持着清醒与谦逊。“奖项是对过去的肯定,创作永远要面向未来。” 他说,如今他依然保持着每天写作的习惯,题材也在不断拓展,从乡土记忆到城市变迁,从个人情感到时代脉搏,力求让作品更贴近生活、反映现实。
谈及未来的创作计划,他表示将聚焦 “新时代的平凡英雄”,用诗词记录普通人的奋斗故事,同时计划整理故乡郧西的民间故事,让乡土文化通过文学形式得以传承。“文学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更在于扎根大地。” 夏明智说,他将继续以 “郧西人” 为笔名,带着故乡的印记,在文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从湖北郧西的老北街到武汉的书桌,从默默笔耕到荣誉加身,夏明智用数十年的坚持诠释了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他的文字里有故乡的烟火,有时代的温度,更有对文学的赤诚。正如他在诗中所写:“笔墨为舟渡文海,初心作炬照前程。” 在未来的岁月里,这位文学追光者必将以更饱满的热情,书写出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让文学之树在时代沃土中常青。
【责编 李鹏】
人民网2024-11-04
人民网-人民日报2022-06-22
新华社202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