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旅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华文旅 > 正文

城景交融,南通崇川马良神笔绘就濠河夜画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清哲木 2025-10-09 10:48

国庆节前夕,从朋友圈看到南通濠河水岸联动更新改造项目“濠河夜画”已在试运营,美轮美奂的景象吊足了游客的胃口,目前,一票难求,游客需要提前预约游船。

震撼!变化很大,濠河之美,让人流连忘返,心潮澎湃!

濠河新妆带给我极大的震撼,变化之大令人惊奇!笔者认为,南通崇川文旅正在用一己之力重新定义南通文旅新地标,重塑江苏旅游新版图。整个夜景布局突出了一个“新”字,在全国的夜游城市中用“景”诠释了南通城市,用“景”讲述了南通的城市故事 ,让游客能够沉浸式体验到南通山美、水美、城美的大写意。濠河一草一木都在向你娓娓道来,一座城的风雅与抱负,在水光交映中城市故事触景可见!濠河此次国庆新妆,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城景交融”的独特意境让人耳目一新!

濠河是南通的母亲河,也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护城河之一,是南通5A级景区。

夜晚游船破开墨绿色的水面,荡起层层清波。两岸不是自然的野趣,而是绵延的历史画卷——濠河本身,就是一座露天的城市博物馆。天宁寺的古塔身影落入水中,与倒影合成一个完整的千年;右岸,近代实业家张謇故居的青砖小楼静静伫立,爬满墙角的常春藤在风中轻摇,仿佛还在诉说那个实业救国的年代。最具神韵的是南通博物馆群,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它并不高高在上,而是亲水而建,红墙黛瓦在粼粼波光中微微晃动,虚实交错,分不清是建筑装点了河,还是河滋润了建筑。

焕化后的濠河,历史在这里不是尘封的标本,而是活在每一道波纹里的呼吸。崇川文旅匠心独具的将南通的前世今生,和谐地陈列在同一幅长卷中。没有割裂,只有传承;没有冲突,只有对话。

白日的喧嚣如潮水般退去,当夜幕为南通城披上一袭深蓝色的纱衣时,我才真正领悟,濠河最美的风华,要在夜晚才能窥见全貌。这环绕老城的千年碧玉,在夜色与灯光的点化下,化作一条流动的、镶嵌着城市灵魂的光带。

“濠河夜画”是南通旅游的神来之笔,南通的精髓就是灵山秀水。濠河夜画是南通文旅华彩的乐章——“城在景中坐,人在画中游”的意境被渲染到极致。古典的温婉与现代的璀璨,在现代灯光和艺术的碰撞中,让岸边坚硬的建筑变得温柔,让沉默的历史开口说话,让日常的生活成为艺术。它让每一位到访者都成了画中人!此次濠河改造后完全打破了以往的风景单一叙事方式,而是让濠河的风景来讲述南通人文故事。譬如,岸边树丛上灯光蓝印花布的花朵,濠西书苑盆景园里的戏曲、张謇故居借助声光电,形成了一条会讲故事的河,夜游濠河既是人文盛宴的体验,也是吸纳南通“灵山秀水”的灵气、福气。

围绕濠河一圈,意犹未尽;静谧的灯光从沿岸照亮河流,宛如一座浮在水上的宫殿。它的倒影在水中被拉长、揉碎,又重组,历史在波光里变得朦胧而生动。张謇先生的雕像静立在光影中,他凝视的,不再是百年前的荒滩,而是今日这流光溢彩的城。这一刻,博物馆的围墙在视觉上消失了,整条濠河都成了它的展廊,每一道波光都在讲述着“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往事。

码头边,游船的檐角灯笼在微风中轻摇,暖红的光晕在水面荡漾开,像是一封柔情的邀请函。船身缓缓离岸,仿佛不是破开水面,而是小心翼翼地滑入一幅巨大而深邃的水墨丹青。两岸的风景,不再是白日的清晰写实,而变成了光影勾勒出的写意画。

桥上,车流如织,红色的尾灯拉出绵长的光丝,与对向车流的灯光交织,构成永不停歇的光之河流,与桥下真实的水流平行奔腾。年轻人的笑声从岸边咖啡馆的露天平台传来,桌上摇曳的烛光与河中倒映的霓虹,一暖一冷,一静一动,交织出城市鲜活的生命力。岸边不时有散步的市民,他们的身影被路灯拉长,又投映到河面上,成为了这幅动态画卷中最灵动的一笔。真真是“人在画中游,城在景中坐”。

如今的濠河换上了另一番璀璨模样,却依旧从容。它千年如一日地流淌,将博物馆的厚重、艺术的灵动、市井的烟火,全部融化在它的波光里。

整个行程让我沉醉在这“城市故事触景可见”的星河梦境中。这古今交响的视觉和弦,它会告诉你,若来南通,定要在夜里会一会濠河;一座城的风雅与抱负,尽在这水光交映里,载一船星辉与故事。

 【责编 李媛】


新时代山乡巨变故事

新华社2022-05-27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