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一生活方式的内涵来自画家自身。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论他用什么样的材料,不论他用什么样的样式,他所表现的内涵应该是中国的,应该是民族的,应该是时代的,当然更应该是个人的。经常看油画作品,但很少被触动,原因无非是感觉大都是模拟西方之作,尽管画得也不坏,有时甚至颇为漂亮,但却很少真正令人动心,倒不如看中国画作品来的感触多一些。思量起来,可能是缺乏东方意味的缘故,一个中国人,生活在中国这样一个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度,潜意识已经涌满着东方情节和东方审美趣味以及东方的文化指向,因于此,看那些仿西方的油画,要提起神来也确实不易。
郑旭庆,男,1961年山东东阿生人。自幼酷爱美术,1988年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1991 年结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助教班。美术作品曾参加“首届中国油画静物展”,“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五届全国水彩画、粉画作品展”,“第七届全国水彩画大展”和杭州“中国油画大展”,2001 年在泰国曼谷举办个人油画作品展。其油画作品多次获奖,代表作《静物》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专著有《郑旭庆作品集》、《郑旭庆油画作品集》、《应试速写-2》、《美术》、《美术观察》、《画廊》等专业期刊曾对其作品进行多次介绍。现任山东聊城大学美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泰中艺术家协会高级顾问。
郑旭庆的作品简洁,朴实,有一种朴实无华的美。色调凝重、内敛,没有某些油画作品的张扬气势,有的是肃穆,沉静近乎民间化,而又是东方古典的气韵。
郑旭庆的作品大至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静物,一类是风景,一类是人物,贯串在这三类作品的是形式风格和东方意味的一致性。
他的静物作品,常以陶瓷及花果为题材,所表现的是一种自然的沉静的肃穆之美。这个静穆,庄严之美的获得,一源于他的艺术表现手法。泥塑般的写实,稚拙的色彩堆积,夸张的介乎民间意味的纯正造型,简约单一的背景,节奏明快而又沉静的对比效果,这一切使得他的静物作品近乎于佛教所追求的如来净地,源于他对东方神性的追求,尽管油画是来自西方的艺术,但是一个中国画家如果不表现出中国人的内在气质,内在生命,内在精神,他的作品就仅仅徒有形式,其艺术永恒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观郑旭庆的静物作品,沉静而不浮躁,一股禅意寓于其中,一种超脱流于物外,一种东方之情溢于其内。
由静物的描述所表达的东方意识,在其风景画中也表露无疑。风景是流动的,流变着自然丰富的色彩和无尽的动感魅力。看看西方印象派所描绘的自然,那是怎样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那是一个多么澎湃的西方艺术家的激情,但是我们观郑旭庆的油画风景,既找不到西方印象派风景中的近乎火爆的激情宣泄,也找不到近乎科学的色彩分析。我们看到的是,近乎静态的风景,水天浩浩,阳光、绿树、房屋一切处于静穆之中。孤立的对峙,传达的是一种东方式的心理追求,表现的是一种东方式的生活观,一种沉静而深沉的庄严之美,一种抛却表面色彩形质的内在心灵显现,一种合乎东方神性的禅境和意味。
再看他的人物画,那种庄严、沉静、内敛的肃穆之感,那种东方人的沉静和优雅之美,使得欣赏者为之心神荡漾。这是一个东方神性的世界,思索的人,涌动的气,流溢着纯正的深层的中国人的质朴和内在之美。
就此而言,郑旭庆的油画作品是成功的,他将油画赋予了鲜活的生活力。给步西方后尘作皮毛之仿的一些追随者做出了榜样:中国油画艺术就应该是中国化的艺术。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9-11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9-11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