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人生 > 正文

汪道金:笔墨风采—艺无止境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2025-09-15 11:59

笔墨承三苏文脉 丹心铸时代风华——记北京湖社画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汪道金的艺术之路

在眉山这片浸润着苏东坡文脉的土地上,书画家汪道金以"三苏居士"自喻,将故乡的人文基因融入笔墨生涯。从少年时与书法的"天生之缘",到成为兼具传统底蕴与时代气象的艺术大家,他的艺术轨迹恰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长卷,既镌刻着对先贤的追慕,也书写着当代书画家的文化担当。

汪道金的书法根基,深植于传统的沃土。中学时期在颜体中锤炼筋骨,青年时得启功、李半黎等名师点拨,后又师从李名钧教授深耕艺境,这样的师承脉络让他的笔墨既得唐楷的端庄厚重,又含文人书法的灵动气韵。颜体的雄健筋骨是他笔法的底色,启功先生的秀逸洒脱赋予他线条的灵动,而李名钧教授的艺术理念则让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观其作品,楷书见规矩,行书显性情,笔墨间既有"颜筋柳骨"的扎实功底,又有苏东坡"我书意造本无法"的率真,恰是对三苏文脉的当代诠释。

艺术的高度,从来与精神的厚度相伴相生。汪道金的作品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技法的精湛,更在于笔墨中流淌的赤诚与担当。作为岳飞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精忠报国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他将"精忠报国"的情怀融入创作,《万水千山》等获奖作品中,线条的起伏转折间似有山河豪情,墨色的浓淡变化里藏着家国深情。而作为中国管理科学院党建办廉政书画院院长,他的作品又多了一份清正之气,笔锋如利剑,涤荡浮躁;墨韵似清泉,浸润人心,以艺术之力传递着时代的正能量。 

从创办汪道金(北京)艺术馆,到作品被国家领导收藏;从荣获"杰出书画家"称号,到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CCTV艺术名家》特聘教授,汪道金的艺术影响力早已超越书斋。他的作品多次登上全国乃至国际舞台,《天佑中华》在丝路工匠书画年展中传递文化自信,《竹报平安》获宇航员张晓光将军赞誉,四幅力作被故宫博物院收藏,这些成就不仅是对其艺术水准的肯定,更彰显了他作品中那份跨越圈层的感染力——既有传统书画的雅致,又有大国匠心的厚重,让东方美学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尤为可贵的是,汪道金始终以艺术为桥,连接传统与当下、艺术与大众。他积极参与公益文化交流,荣获"爱心公益模范人物""爱心书画家"等称号,将笔墨之力化作温暖人心的力量;作为《时代强国》《美丽中国》等栏目的重要参与者,他让书画艺术走进更广阔的传播空间,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艺术为民"的实践,恰是对苏东坡"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精神呼应——艺术的生命力,正在于与时代同频、与大众共情。

如今,当我们审视汪道金的艺术世界,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书画家的笔墨成就,更是一幅当代文化传承者的精神图谱:以"三苏居士"的身份守望故乡文脉,以多元的师承滋养艺术根基,以公益之心拓展艺术边界,以赤诚之笔书写时代精神。他的笔墨里,有三苏故里的文气,有传统书法的骨气,更有当代艺术家的正气。

从眉山的少年书痴到享誉全国的艺术名家,汪道金用数十年的坚守证明: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技艺炫耀,而是以笔墨为舟,载着文化的基因,驶向时代的深处。这份对传统的敬畏、对时代的热忱,正是他艺术生命常青的密码,也是"三苏居士"汪道金留给当代艺坛的珍贵启示。

 

 

【责编 李媛】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