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人生 > 正文

郑伯明:笔墨承古意,金画焕新声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2025-10-09 21:22

郑伯明,字(逸恬),1970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现居广东佛山,师从书法名家梅廷虎老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高级书法师、中华国礼艺术家、美丽中国栏目组艺术导师、获2024年毕加索国际艺术、绘画大赛金奖、获中国爱国艺术家终身荣誉称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金画代表人物、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王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佛山分院院士、秘书长,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市展览并获奖。

笔墨承古意,金画焕新声

——论郑伯明的书法艺术与文化担当

在当代书法界,郑伯明以其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与多元的艺术探索,成为兼具传承与创新精神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从四川成都的文化滋养到广东佛山的艺术深耕,从师从名家梅廷虎的技法锤炼到斩获国际大奖的艺术认可,她的创作始终扎根传统、面向时代,在笔墨间诠释着书法艺术的当代价值。

郑伯明的书法首先胜在“法度”。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与国家高级书法师,她对传统书体的研习堪称精到——楷书端庄严谨,得唐楷之筋骨;行书流畅婉转,融“二王”之神韵;隶书古朴厚重,兼汉隶之气象。这种对传统技法的敬畏与深耕,让她的作品脱离了“江湖书法”的浮躁,每一笔、每一划皆有来路,既展现出扎实的临帖功底,又暗含个人对书法美学的理解,形成“形神兼备”的艺术风格。

 更值得关注的是她对书法艺术边界的拓展——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金画代表人物,她将传统书法与黄金画技艺相融合,让笔墨在金属质感的载体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黄金画的华贵质感与书法的文人气息碰撞,既保留了汉字的文化内涵,又通过材质创新赋予作品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与收藏价值,这种探索不仅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活态”样本,更让书法艺术在当代语境下拥有了更广泛的传播维度。

 

 艺术的高度终究离不开文化的厚度。郑伯明的创作始终暗含“家国情怀”——从荣获“中国爱国艺术家终身荣誉称号”,到以“美丽中国栏目组艺术导师”的身份推广美育,再到作品多次参与省市展览传递传统文化魅力,她始终将个人艺术追求与文化传承使命相结合。这种担当,让她的书法超越了“技艺展示”的层面,成为承载文化记忆、传递民族精神的载体;而2024年毕加索国际艺术、绘画大赛金奖的获得,更证明其艺术语言不仅能被国内市场认可,更能突破文化边界,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

 纵观郑伯明的艺术道路,她既是传统书法的“守护者”,以笔墨延续千年文脉;也是当代书法的“开拓者”,以创新赋予古老艺术新活力。在文化自信日益彰显的今天,她的创作无疑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启示——唯有扎根传统、心怀使命、勇于创新,才能让书法这门古老艺术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新声”,真正实现“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理想。

【责编 李媛】

一苇渡江 独辟蹊径:陈华民开创芦苇画新境界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10-13

宋秀林——融汇诸家、刚柔并济、自成书风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10-11

刘力铭——笔墨传道 艺誉四海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10-11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