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安良,字墨竹、号竹龙、诗人,1957年6月生,河南洛阳人,居北京,中国竹笔书法创始人。他是当代中国书坛一位集竹笔毛笔于一身,融诗词曲联为一体的书法家。
沈安良创造性的发明了竹笔及竹笔书法艺术,开创了中国书法历史的先河;他的毛笔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巧妙地吸纳了竹笔书法的特征,使毛笔书法产生了独有的艺术风格;他的竹笔书法自然地汲取了毛笔书法的精华,使竹笔书法焕发出了独特的艺术风采。
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胡润国际艺术品鉴定中心副主席等职。
他多年来践行他的三大公益活动:文化下乡到农村,书法教育进校园,公益事业为人民,已成为文化艺术界的时代标杆,无二可比,影响深远,反响强烈。
他为实现自己一生追求的一个大梦想,将在神州大地上建造一座书法大碑林,历经八年创作了竹笔毛笔书法精品6500余幅,该碑林建成后将会成为一座宏大的旅游观光的文化工程。
走进书法大师沈安良
提到竹笔书法,不能不谈沈安良先生。沈安良发明了竹笔,竹笔成就了沈安良。沈安良的毛笔书法也是别有一番韵味,他的书法艺术在根植传统基础上达到新的境界。
纵观其作品,用墨娴熟,给人以“洒脱、飘逸、厚重、深邃”的感受。融浓、淡、干、湿挥洒于快、慢、动、静之中,通篇恢弘大气,其作品有功夫、有力度、有美感,成功的创造了自己独特的书风。
一位书家风格的形成既是文化修养的积累和艺术钻研的结果,也是书家性情学养的自然流露。就书家而言,对人生要有真实深刻的感悟。在艺术主张上,应坚持写自己内心的情感,并只为内心写字,笔随心运,一气呵成。汉代杨雄曾说过“书,心画也。”感人心者莫过于情。离开情感,书法作品的感染力就无从谈起。先生的作品无不展现出其豪放的性情。笔者以为,先生的书法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先生对书法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追求和探索,更重要的是先生的性格使然。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还能见到先生这般触动内心的作品,已是一种奢求。
先生在诗词创作方面也有很高造诣,由诗意悟书魂,诗书结合,交相辉映,很多人喜欢他的书法,也爱读他的诗词,尤其是那些诗美与书美相得益彰的佳作。并增加了一些不可预料的造型、笔墨的随机变化,具有现代审美情趣。其风格奇崛烂漫、恣肆流宕、逸气充盈。其作品摆脱了惯性书写,体现出艺术创作应具有的“作品感”和创作意识,一件一奇,绝不重复自己。
先生既是书法艺术家,又是学者,更是诗人。愿先生在书法的道路上再攀高峰。
评论家刘志远
2015年6月18日
沈鹏先生对沈安良先生的评论
得悉安良约莫已二十余载,源于当时闻得书坛有位不用毛笔书写书法的书法家,颇为惊奇,方才有缘得识竹笔及竹笔书法。
竹笔及竹笔书法为河南沈氏本家沈安良所首创。其另辟蹊径独创之竹笔可谓千年以降,书坛之革大新者,尤为难得则为竹笔书法,不但于传统书体皆檀,且因竹之刚厉耿直气节,其书体交幻多端,或刚劲挺拔,或婀娜多姿,或翩若惊鸿,或矫若游龙,瑞丽多姿,风骨尽显。书法不同于写字,书法讲究“法度”,“合法”方可“质美”。王僧虔曾讲:“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观安良之竹笔书法,大者,挥洒自如,汪洋恣肆而又契合法度,雄浑奔放而又纯真宁静,小者,迟缓滞涩而又婉转灵动,法度严谨而不失明畅,予人美憨典型而强烈,仅此可看出他的独立个性和坚毅定力,这是书家所必须,显然安良已然具备。
纵观沈安良,他不仅创造了竹笔及竹笔书法,然而他的毛笔书法亦尤为惊人,诗词曲功夫尤其浑厚,这是当代少见的。他可谓集竹笔毛笔于一身,融诗词曲为一体的书法家。
如果说,千百年来名家名作辈出,当今已然难以逾越前人之高峰,则不尽然。今观沈安良之竹笔及竹笔书法,则为当今书坛另辟一片新的天地与空间。书法在于传承,在于创新,今有沈安良之竹笔与竹笔书法,则沈氏幸甚,书家幸甚,时代幸甚!
沈鹏
2016年9月28日
竹笔风采 大师匠心
沈安良先生字墨竹、号竹龙,1957年6月生于河南洛阳。现任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沈先生之书法,启蒙于沈家祠堂的碑文,上面镌刻着祖父工整严谨的欧体字迹。少年时期的沈安良不仅惊其隽美,更慕其功力,他开始沉潜地专注于不辍临池,在毛笔功力达到一定成就之后,他内心天生一种的“不安分”又引导他走出一条独树一帜,成就胜于古辈的,辉煌的艺术之路。
在沈先生的笔墨生涯中,在书法界贡献最大的,最为突出的成就莫过于是对竹笔的创造发明。众所周知,沈安良是中国竹笔书法创始人,1981年,他独辟蹊径,创造发明竹笔及竹笔书法。他能集毛笔竹笔于一身,融诗词曲为一体。特别是竹笔书法在中国书坛独领风骚,被誉为“华夏一绝”。对于竹笔发明的初衷,沈先生这样说:“这件事,是我有意识的创造,我要为改变毛笔书写的传统,发展书写的方式做一种探索,也是做一份贡献。”承古之目的实为研新,凭借这份执着的赤子之心,沈安良试过很多工具,但都差强人意,未得成功,但他似乎愈挫愈勇,从未放弃。一次偶然,沈先生在吃饭时,由于太过专注于竹笔制作的思考,把筷子误插到了墨池里,就在即放到嘴里时,他突然醒悟,发现了已被蘸上墨汁的,黑乎乎的筷头,他先一愣,继而却又凝神看着竹筷上的墨,惊讶地发现,竹虽储墨而不干,蓄水又不至于快流的特点,水与墨交融凝结在了竹子上。当有这发现后,沈安良没有了丝毫吃饭的心思,他迅速拿起墨筷在宣纸上涂写起来,经过实践,他终于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的工具——竹笔。随后,在他的改进中,竹笔的形制开始不断完善,行、草、隶、篆、楷各类书体皆能,小字似核桃,大字至100平米,或小或大,皆入法则。
臻善隽美的竹笔书法表达是超逸的,既要体现驾驭笔墨的高难度,又要充分展示笔画的疾涩枯润、墨分五色、对立统一的丰富变化。观沈先生竹笔书法艺术,笔姿既美,骨气亦重,字画间不仅彰显出筋力和张力,又能见笔锋和笔意,仿若毛颖所致,没有坚实的书法功底实难为之。让观其作品的人都会产生一种美妙感受,沈先生作品可谓“既有大将破阵之声威,又有杨柳摇春的仪态;既有雷霆万钧之气势,又有芙蓉出水的丰姿”。其作品的结构布局苍劲潇洒,气势磅礴,颇得书写之堂奥。在抒情写心时,讲求“计白当黑”,便有呼应得当、互生意趣之自然成韵,又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气魄,这是他在深研古法后融入的一种积极上进的创新精神而产生的审美意趣!他的作品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既吸纳着古人之意蕴,又富含着时人之情趣,体现出古韵新意的独特自我。源源不竭的创新动力来自于他的勤勉和不弃,在他厚积薄发,旁征博引以及文化积淀里!从功法上讲,竹笔较之软笔书法,也同样需要对字体之浓淡虚实、粗细长短、疏密开合、疾涩湿枯、方圆滞畅等处做出运笔的考虑和布局,且竹笔作为新具,更需要另一种力道和心法。沈安良总说:“熟能生巧是勤奋,发明创造是天赋。”看来如是。
诗意人生 功待千秋
沈安良在诗词曲领域亦有很深造诣。常曰“诗言志”,承载的是一个人的胸怀、抱负或理想,是传达思绪的文人雅好。从沈安良的诗词作品中,观者亦窥其胸襟和理想!
《我的标志》
功在新路辟,名成创竹笔。
诗词心中生,竹毛相合璧。
当代书法界,如虎又添翼。
传承与创新,永远是主题。
中华正复兴,一切凭实力。
国家和民族,发展硬道理。
《如此年轻》水调歌头
因为有追求,所以我年轻。
一生忙忙碌碌,脚步永不停。
目标就在远方,日升走到日落,努力向前进。
欲觉众山小,唯有凌绝顶。
不思己,不虑利,不计名。
中华优秀文化,镌刻贵传承。
书法艺术载体,最佳选择方式,碑林是一景。
天长终可待,地久自然成。
《碑林》水仙子
笔墨挥洒六千碑,历经八载如喝醉,豪气凌云志高飞。
竹笔毛笔通汇,一人双肩道义贵。
碑林梦中所为,建成更需人推,美景天绘。
三首作品分别为诗、词、曲。均为沈安良先生之原创。从五言诗《我的标志》里,观者可看到沈安良诗、书双绝,又富有创造力的雄心抱负;词,水调歌头《如此年轻》的词作品中,是一个有着拳拳赤子心,永远充满激情活力的,不懈追求理想的艺术家;曲,水仙子《碑林》又彰显着这位德高望重艺术家为社会,为教育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尤其是《碑林》中的内容,是沈安良一生最大的愿望和追求。他要在家乡建造一座“天下第一竹笔沈安良碑林”这是一座集旅游,观光,艺术交流为一体的大型园林。除当代书法家部分精品外,其余将近七千块作品均为沈安良作品。碑林作品创作从2008年开始至2016年3月止,历经八年先后创作了毛笔作品3200余幅,竹笔作品3200余幅,共计6500余幅。所录内容有《唐诗》《宋词》《元曲》《名联》《精句》《毛泽东诗词》更有宏篇巨作如《论语》《道德经》《诗经》《三字经》《孙子兵法》《鬼谷子》等,沈先生一人一手持竹笔又挥毛笔,两笔通汇,竹笔既有竹笔的特点又有毛笔的效果,毛笔既有毛笔的特征又有竹笔的风格,两笔融会贯通,作品天然妙趣,雄秀惊人,可谓文化大观艺术博览之园地,该碑林建成后,将成为中华大地上一座宏大的观光旅游文化工程。
呕心沥血的创作和辉煌艺术成就让沈安良声名远播。一直以来,诸多媒体对他的报道蜂拥而来,他的名字亦被收录进各种典籍永飨后人。沈安良传略已收录《当代翰墨巨匠》《中国艺术百年》《百年美院·壮志丹青》等上百部辞典书籍。《沈安良竹笔书法精选》《沈安良竹笔毛笔书法集》《沈安良诗词联句集》《沈安良诗词集(二)》出版发行,电视专题片《竹笔写世界》《中国竹笔书法第一人——沈安良》《竹笔风流行天下》《对话中国艺术大师沈安良》《沈安良的翰墨人生》《笔墨铸梦建碑林》等先后在多家媒体媒体宣传报导。他的毛笔竹笔书法作品曾被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藏,应邀出访亚欧诸国进行艺术交流,在法国巴黎、奥地利维也纳成功举办沈安良书法展。
沈安良是一个有文人情怀的艺术家,他总说:“为出名,为挣钱而去当书法家的都成功不了,要想做好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要有定力,不能受到名利的干扰,要挣钱,干脆去做生意算了。”所以,不论成就有多大,名声有多响,沈安良总能葆有一种平易近人,真诚随和的性情。他是一个有着良好生活习惯的人,严格守时,作息规律,虽非军人,却有着军人的严谨和律己,不得不说,这也是他之所以能成功的法则之一。
有着源源不绝的创造力,既好古更求新,竹笔书法独领风骚,毛笔书法炉火纯青,双笔合璧,文学修养深厚,诗、词、曲三绝,“碑林”事业功载千秋!这就是沈安良,一个不走平常路的,拥有卓著功勋的艺术家!
记者:杨丹菲
2017年7月18日于北京
作品赏析:
【责编 李媛】
新华社2023-05-24
中广联合会数字经济传媒委员会2025-08-20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