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汉隶书法长卷《世界和平赋》在北京市万寿路西街甲7号中联国兴书画院展出。
以笔为戈铸和平,该长卷近四十米,用“最中国”的字体汉隶写就,由著名军旅书法家、原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高级编辑刘建武创作,中国军人用最柔的笔墨书写最刚强的和平宣言。
回望历史、致敬和平。新时代广播电视工作者用笔墨丈量历史纵深,以电波和镜头艺术对话世界文明。这件融汇家国情怀与艺术创新的作品,超越军事对抗、追求文明对话。长卷将抗战胜利的历史记忆升华为对全球和平的哲学思考,为新时代文化自信与国际传播提供了创新范本。
书法长卷作为"移动的国家叙事",突破了传统宣传的时空局限。四十米尺幅暗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性,隶书方笔的刚劲与行笔的流动,隐喻着中国既坚守原则又拥抱多元的文明观。这种将军事文化符号转化为全球治理话语的尝试,正是新时代"文明型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创新实践。
隶书"蚕头燕尾"的波磔之美,在"铸剑为犁"的碑文语境中获得了新解:起笔的顿挫如历史警钟长鸣,收笔的舒展似和平愿景延展。"金石气"与"书卷气"共振,捍卫和平和传播文明并行。恰逢第三十七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系列活动,近百位领导、艺术家共同见证。活动现场,冯建国、李佰虎等艺术家现场挥毫,与刘建武的长卷形成时空对话。这种"创作-展示-对话"的三维结构,构建了国家级文化事件的完整链条。
活动受到较大关注,展出期间来自中办、中宣部、中联部、统战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办公厅、空军、北京军区、海军、西部战区、总工会、广电总局、央视、荣宝斋、核试验基地、军械工程学院、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国防大学、总装备部、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电子信息工程大学、军事博物馆、国务院、北京市文联、对外友协、美协、中广联、书协等系统的领导、老将军、艺术家、校长、院长、主任和老同志们出席活动,来信来稿。冯建国、李佰虎、王福刚、杜征麟、王京军、何新起、李泉、王俊松、谢颖婕、王钰杰、张建豹、王振荣、王合善、李力、岳中林、孟凡钧、王清江、张建举、程建宁、宋伯军、王振荣、陈存根、上官婉卿、陈福今、叶如棠、马文普、王良旺、段端武、冷宽、舒清友、武鹏、唐辉、王鸿生、袁强、于庆田、张胜勤、卢国中、刘全胜、郝建昌、贾立绪、李武军、赵民、武平、张元龙、董长军、陈廷佑、周红军、刘建武、罗宁、陈子琋、丁谦、刘仲文、张英才、崔泽培、张广志、陈志良、董艾艾、刘小爱等近百人出席参与了活动。
“笔墨当随时代”在21世纪的最佳注脚——以最传统的艺术形式,传递最现代的文明理念。这场始于笔墨的文化远征,正在书写新时代的答案:中国军人不仅是和平的捍卫者,更是文明价值的传播者;中国艺术家和广播电视工作者不仅是传统的守护人,更是创新话语的建构者。
当隶书的古朴线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艺术的升华,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向世界交出的时代答卷。
【责编 李媛】
新华社2023-05-24
中广联合会数字经济传媒委员会2025-08-20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