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名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海名家 > 正文

笔底生华:厉生华的书画艺术与传承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沐涵 2025-06-23 16:03

浙江东阳,钟灵毓秀之地,自古便是文人墨客辈出。1961年,厉生华便诞生于这片文化沃土。六十余载春秋,他执笔如执剑,在宣纸这方天地间开辟出自己的艺术疆域。观其画作,虾须如弦,似能闻水声潺潺;赏其书法,小楷精妙,宛若珠玑落玉盘。这位被授予"中华艺术人物"称号的艺术家,其艺术之路恰似一条墨海游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划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轨迹。

厉生华的艺术启蒙,始于对虎的痴迷。早年师从胡运才弟子、画虎名家冯加新,这段学艺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传统绘画基础。虎,这一中国绘画中的经典题材,要求画家既要有工笔的精细,又需兼得写意的神韵。冯加新教导下的厉生华,不仅掌握了动物画的结构与动态表现,更领悟到中国画"形神兼备"的美学真谛。画虎需捕捉其威猛与灵动并存的矛盾特质,这种训练无形中塑造了厉生华观察自然、提炼物象本质的艺术眼光。有趣的是,这位以画虾闻名的艺术家,其艺术之路竟始于百兽之王的虎,这种看似矛盾的起点,恰预示了他日后艺术风格的兼容并蓄。

艺术之路的转折出现在厉生华遇见了中国明星书画院院长刘联旗。如果说冯加新教会了他如何观察与表现,那么刘联旗则引导他思考艺术与心灵的关系。刘联旗的真传不仅在于技法,更在于艺术理念的升华。在刘联旗的指导下,厉生华开始突破传统程式的束缚,尝试将个人情感与生命体验融入创作。这一时期,他的画风逐渐从工整严谨转向灵动飘逸,笔墨间多了几分率性与真情。两位恩师,一严一放,一收一放,共同塑造了厉生华既尊重传统又不拘一格的艺术品格。

厉生华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他笔下栩栩如生的虾。虾在中国画中素有"水中君子"之称,齐白石曾言:"余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厉生华承袭了这一传统题材,却又不囿于前人窠臼。他笔下的虾,须爪刚劲有力,躯干柔韧有度,墨色浓淡相宜,尤其擅长通过水晕墨章的微妙变化,表现出虾在水中游弋时的透明质感与动态美感。观其虾作,仿佛能听见清水微波之声,感受到生命跃动的韵律。这种将物象形神与个人情感完美融合的能力,使他的作品既有齐白石的遗风,又独具个人特色。2019年,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举办的建国七十周年《国粹杯》全国书画大赛中,厉生华凭借精湛的画艺荣获二等奖,这是对他艺术造诣的充分肯定。

除绘画外,厉生华在书法领域同样成就斐然。他尤善小楷,其字结体严谨而不失灵动,笔势流畅而内含筋骨,章法疏密有致,气韵贯通始终。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国文人精神内核的艺术形式,一笔一画间皆是心性的流露。厉生华的小楷,既有晋唐风骨,又具时代气息,堪称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2024年,今古传奇杂志社首届今古传奇艺术奖授予他长江书画创作奖银奖,进一步确立了他在当代书画界的地位。这些荣誉背后,是数十载如一日的笔墨耕耘,是对艺术极致永不停歇的追求。

如今,厉生华身兼中国明星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漕运书画院常务院长、淮安淮阴水墨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等多职,并作为今古传奇艺术院签约艺术家、加拿大一带一路通讯社特聘艺术家,活跃于国内外艺术舞台。这些身份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责任。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是摆在每一位艺术家面前的课题。厉生华以其创作实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扎根传统,面向当代,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从东阳少年到艺术名家,厉生华用一生的时光诠释了什么是"艺无止境"。他的艺术之路启示我们:真正的艺术创造,既需要师承有序的技法训练,更需要不落窠臼的创新勇气;既要对传统怀有敬畏之心,又要敢于表达独特的艺术个性。在厉生华的虾戏图与小楷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艺术家的才华与功力,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延续与新生。墨海无涯,愿这位艺术游龙继续在传统与现代的波涛间,舞出更加绚丽的艺术华章。

【责编 李媛】


柯桐枝花鸟画艺术赏析(二)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3-09-04

许泽亚:海防卫士有力,社区管家用心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3-08-29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