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名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海名家 > 正文

谢衍春书画作品赏析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2025-07-07 14:47

谢衍春,1970年出生于江西省丰城市, 大专学历。自幼酷爱书画,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一级书法师,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翰墨名人,海峡两岸书法名家。获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国礼艺术家等荣誉称号。作品曾多次参加比赛获过奖项。谢衍春先后参加华夏杯、现代名家、翰墨名人、兰亭杯等全国书法大赛…苦研张旭、怀素草法、笔笔中锋、字体流畅,行如流水。兼容众家之长…尤擅大草、狂草。其书法作品先后在全国及各级协会举办的展览会中参展,并多次获奖。多幅作品被国外机构、国企、港、台同胞珍藏。1992年作品参加过石家庄艺术学院书法大赛拿过一等奖及证书。2021年作品参加翰墨名人·抗疫杯全国书画艺术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荣获“优秀奖”。2023年作品参加盛唐系列“翰韵杯”全国书画大赛评选中,经组委会初评和终评荣获“一等奖”。

墨海逐浪 笔绽芳华 —— 记书法家谢衍春

昔蔡邕《笔论》有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千年以降,书法之道始终与文人风骨、文化血脉紧密相连。在当代书坛,书法家谢衍春以笔为舟,墨作帆,于传统与创新之间,开辟出一片独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诠释着书法艺术的深邃与精妙。

幼年的谢衍春,常于市井街巷间徘徊,被商铺匾额上的飞白书、家中门楣前的春联所吸引。彼时,王羲之 “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的故事,欧阳询见索靖碑三日乃去的执着,在他心中埋下了艺术的种子。他效仿古人,每日伏案挥毫,砚台里的墨汁如永不干涸的泉眼,宣纸似无垠的原野,等待他用笔墨耕耘。正如米芾在《海岳名言》中所言:“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 这份对书法的痴迷与坚持,在 1992 年石家庄艺术学院书法大赛上开花结果,他以一幅力透纸背的作品摘得桂冠,正如杜甫笔下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初出茅庐便展现出不凡的气象。

欲穷书法之妙,必溯其源,师法古人。谢衍春深谙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的古训,将目光投向张旭与怀素两位草书巨擘。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悟得草书神韵,怀素 “夜闻江涛声,起而作书”,成就狂草绝唱。谢衍春亦效仿先贤,在临摹中揣摩笔法,于思索中感悟意境。他恪守 “中锋用笔,千古不易” 的赵孟頫箴言,在宣纸上锤炼每一根线条。起笔如 “高山坠石”,雄浑有力;行笔似 “惊蛇入草”,灵动自然;收笔若 “百钧弩发”,干净利落。他的大草、狂草作品,既有张旭《古诗四帖》中 “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 的狂放,又含怀素《自叙帖》里 “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 的劲健,更融入个人对生命与艺术的独特理解,自成一家风骨。

谢衍春的书法作品,恰似白居易笔下 “大珠小珠落玉盘”,其艺术魅力跨越国界与地域。他的笔墨间,流淌着《兰亭集序》的洒脱,蕴含着《祭侄文稿》的悲愤,更承载着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从丰城的青石板路,到世界艺术的殿堂,谢衍春以笔为剑,划破艺术的迷雾;以墨为舟,驶向文化的彼岸。他的故事,是对孙过庭《书谱》中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的完美诠释,也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品赏析: 

【责编 李媛】

柯桐枝花鸟画艺术赏析(二)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3-09-04

许泽亚:海防卫士有力,社区管家用心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3-08-29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