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名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海名家 > 正文

书画家吕雪峰书画作品赏析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2025-10-09 11:01

 

吕雪峰,字朴集,别号觉常、步迟、溪虹 。1979年6月出生于陕西扶风,延安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毕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陕西书学院专职书画家,忞园书社成员,吴冠南大写意花鸟画研究中心研究员。受业于周晚峰、吴振锋、吴冠南、邢庆仁先生。论文散见于《陕西日报》《美术观察》《中国书法》《书画艺术导刊》《书法》《美术报》《陕西书法》《阳光报》《水墨印象》《书法报》《大美术》《青藤》等专业杂志报刊。并荣获首届“石鲁奖“全国大写意画石鲁奖。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第三届“林散之奖”全国书法双年展最高奖。荣获首届“王羲之奖”书法篆刻展“全国奖 ”。荣获“中国书法年度佳作奖”最高奖。荣获陕西省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书法奖”等荣誉。

第十二届艺术节书法篆刻展(文旅部)

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

全国第三届行草书作品展(中国书协)。

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

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

“邓石如”全国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

“沙孟海”全国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

“乌海杯”全国书法展(中国书协)。

2009年“平复帖”全国书法一等奖(上海书协)。

2010年“古井贡”全国书法一等奖(安徽书协) 。

2011年“柳公权”全国书法最高奖(陕西书协) 。

2011年获得中国书协举办的“中国书法年度佳作奖”(中国书协)。

2012年第三届“林散之奖”全国书法双年展最高奖(中国书协)。

2012年获得首届“王羲之奖”书法篆刻展“全国奖 ”(中国书协)。

2013年追梦“林散之全国书法邀请展。

2013年全陕青年书法篆刻“书法奖” (陕西书协)。

2013年作品受邀参加全国“翁同龢奖”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

2014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背尘合觉.吕雪峰书法/绘画卷》。

2014年书法报主办《“制高点”全国最高奖书家/吕雪峰作品集》。

2014年全陕书法篆刻展“书法奖” (陕西书协)。

2014年作品受邀参加第三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

2014年12月中国书法院奖“进入全国书法前三十强”(中国书法院)。

2015年参加成都书画院慈善大学生资助拍卖书画作品展(成都书画院)。

2015年参加青藤艺术研究院举办的浙江宁海扇面精品展(宁海书画院) 。

2015年参加南昌书画院举办的紫砂艺术品书画展(南昌八大艺术研究院)。

2015年书法报举办“制高点全国书法获奖作者三十人作品展(湖北书法报美术馆)。

2016年参展“八面出锋”美术报吴冠南大写意花鸟画作品展(无锡苏珈美术馆)。

2017年受邀请参加全国第二届“书风--当代中青年书法十人邀请展”(武汉美术馆)。

2019年获得首届全国大写意中国画展“石鲁奖”(国家画院)。

2020年出版《艺术百年实力/吕雪峰》。

2020年5月作品参加刻石书法研究与创作系列展---汉隶十二品新探(国家画院)。

2023年出版《陕西书学院/吕雪峰书画作品集》。

2023年3月书法作品入展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文化和旅游部)。

2023年6月在江苏省钱松岩艺术馆成功举办“吕雪峰首次书画作品展”(钱松岩艺术馆)。

2023年10月受邀参加敦煌雅集“当代中国画邀请展(敦煌画院美术馆)。

2024年10月受邀参加“当代中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南京雨花美术馆)。

2025年3月由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主办的青年艺术家沙龙系列展,“独背春风——吕雪峰书画作品展”(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2025年7月在江苏吴冠南艺术馆举办“花开陶都——吕雪峰书画展”(江苏吴冠南艺术馆)。

2025年9月入展全国书法院行草书法作品展(国家画院)。

陈振濂【中国文联副主席,原中国书协副主席,书法理论家】

吕雪锋同志的第三届林散之书法大奖获奖作品《鲁迅谈艺录》,以章草体出之,笔画内敛劲健,功力深厚,尤其是借助章草体中索靖式的收缩与开张对比的动荡笔势,又结合汉简中一些摇曳之笔,整件作品在字形上张弛有度,显示出作者有极强的掌控能力,在技法娴熟度方面,可谓是走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此外作者用麻纸为之,取其表面肌理粗糙,笔划经过时,会因纸面的凹凸不平和颗粒粗细不匀,从而达到忽粗润或细涩、或浓重或轻健的纸面效果,尤其是以这样的材料,极易造成各种不同的意外效果,形成虽为墨迹但却有石刻斑蚀石花四溅的情趣,更加增添了整件作品高古醇厚的大氛围,从而在初评时即已为评委们所关注,一路顺行到获奖。作品取材于《鲁迅谈艺录》,是以近代人的文字为题材,又因为是白话文,故施以新式标点,倘不作认真阅读,则气息高古,艺术上很有特色,我想如果作者选择《诗经》、《周易》等文字内容,是否更能吻合于艺术形式与技法的时代指向?又书为六方组合,每方皆自成体系,有跌宕聚散之意,整篇形散神合,也表现出作者在每一个细节都有较精微的把握。末方落款与正文间隔甚大,中插小跋以作说明,也符合古文书信手写去不拘行字均匀的自然之意,所有这些,都使得这件获奖作品具有相当的可观赏性与艺术表现上的独特性。

邢庆仁【中国家画院研究员,原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国画家】

认识雪锋是先看他的画,再看他的书法。他的画生动鲜活,神采飞扬。书法天真烂漫,俯仰自如。我赞他,他喜笑,表情里好像闻到了什么味道。吕雪锋的书法呈现出文化状态的饱满与视觉状态的自由、简约,具有文人化典型的特征。但又不同于传统文人化的模式,他显得更为生活化、本真化。

吴冠南【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家】

天生具有对艺术领悟的潜质,并辅之以苦学,对于规范并从正道进入艺朮之门,实在是太重要了。在我认识的众多青年艺术家和我众多的学生中,吕雪峰无疑是属于这一类型中的出众人才。雪峰开始是学油画入手的。油画用的是科学方法,和中国画用的哲学方法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不同概念。中、西方绘画在技法上虽然大相庭径,但在艺术创作的某些理念上,还是有一些共通性的。尽管如此,存在于雪峰内心深处,与生俱来的中国文化情结,使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艺术道路上的改辕易辙,弃油画而全身心地扑向了能令他心驰神往的民族书法、绘画艺术。中国画创作讲究和追求"书画同源"的方法,同时更讲究和追求"画品即人品"从精神到行为上品格的修为。我历来强调:绘画的基础是书法,书法的基础是学养,学养的基础是自律,自律的基础是本心。可喜的是雪峰能正确地从苦练魏、晋以上的书法入手,由于他对篆、隶,尤其是章草的苦心追求和研究,使得他能深刻地领悟并掌握了中锋、侧锋等娴熟的用笔之道。并在书法的用笔和结体上参以画法,又在画法上参以书法点、线的用笔方法,书、画互证互用并以书法的点、线以及结体和用笔的方法,切入进中国文人写意画的深层领域。方法、方向的正确,便注定了日后的必然收获。雪峰在领悟了中国书法与绘画画关系后,尤其是对书法、绘画精神上的深层理解之后,使他能在而立之年的作品,就逐渐体现出了一种不雕不饰,堂正大气的风格来,令人为他感到高兴。近年来雪峰在艺术创作中,一年不同于一年的进步和在各种艺朮活动中所获得的各类奖项,便是对他正确苦学以后最有份量的回报。

周晚峰【文化学者、国画家】

他的书法得秦砖汉瓦之气,承金文石鼓之味,取大篆行草之相,造金戈铁马之势。引发各种矛盾因素使字体结构与字间关系有机而丰富,同时又能恰到好处地解决和平衡这些矛盾使整体布局在错落有致中和谐共处。他的用笔大刀阔斧却能骨肉兼具,线质凝重生拙却又不失流畅轻灵。字形饱满奔放,中宫开阔疏朗。有刀刻斧凿之坚劲跌宕,有高山坠石之浑朴磊落。看似洋洋洒洒,实则笔致稳健,如农夫把犁耕地,外人看似轻松,然非具恒久内功而不可掌控。整个过程寓不变在变化之中,无须刻意,无须弄巧,放笔直下,全部身心意都被那一 线灵光统摄在全部无身、无心、无意之中。这个机关我看得出,此中境遇可能还在忽兮愰兮,时明时暗之间揺摆,但他在这一刻确实是体会到了,这个做不了假的!不过他现在还很不稳定,如何能够延续或者留住这种剎那间收获的空性,将是他今后长久的课题。就当下看,这种摇摆即自成节奏,自成趣味。这种无可掌控的掌控己经给他提供了赱向那个全新世界的契机,这时候其实各种语言己经不好介入,得全凭他很个体的反复体验与取舍。他可以面对多种可能的生发去延展和拓宽多种不同的艺术元素,已不会再跑调儿。只要他不下滑,只要他不断地接济性空,就会不断地拥抱缘起。最终一定会走向深远和丰富。他不像时下很多的艺术家语言贫乏局促,东拼西凑,捉襟见肘。所以说他的路子走得很正。

吴振锋【中国书协隶书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部原主任,书法理论家】

雪峰把艺术之根深深地嵌入单纯而自然的生命,用岁月的坚实探索这个简单而深刻的自己,不依傍门户,不故作解人,也不追赶速度,然而,脚步却永不停歇。艺术家时常最难拿捏的是常与变的分寸,执于常易生滞涩,有呆板无神之忧,而执于变则又易堕于狂放无端,失于险躁毛糙。雪峰锤练笔墨,亦通过读书写作颐养性情,涵养精神,培养心志。他是在临古中守常,在书写中求变。守常不以泥古为尚,求变时不以失变为则。所以,在他的画作中呈示的是一派天机,如行云亦如停云。有时显现着憨态可掬,有时也透出狡黠诡异。有时大胆泼辣,有时放浪形骸,有时也规矩如爱训小儿。然而,让我欣喜者,是他笔墨的松活灵动,墨气淋漓,意趣横生。这是作者内心轻静的外显。所谓“轻”,不是轻狂,而是举重若轻。所谓“静”是心态祥和,心志坚定,而不是浮躁毛糙。显然,雪峰追求的是一种大气局,赓续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因此,他不愿意拘拘于一法一则之中而泯灭了活泼泼的生命感。当然,雪峰尚年轻,血气方刚,有时亦不免慌疏,想假以时日,其掩玉之瑕是全然可改的。还是谈谈他的书法。台湾诗人席慕容谈话时说,诗,不可能是别人,只能是自己,这个自己,移到书法中来,尤为重要,雪峰目下的字,已有了一个“自己”,这很了不起。近年冒出来许多青年书法才俊,往往在临古中失去自我,找不到心灵归宿,所以,越写越差了。这也成为当代书法的一种“高原”现象。所谓“高原”现象,就是一个人在走上“高原”之后,却无力登上横亘在高原之上的山峰而向下直落的学习心理特征。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想一定是值得研究的。我以为书法或者其他艺术,“胆、才、学、识”四项,缺一不可。胆与才往往与天赋之秉有关,而学与识则主要靠后天涵养培植。雪峰有大志向,胆、才兼具,这是极其难得的,而学、识二项,雪峰正在积泛养成之中。所谓学,对一个书法家来说,即包括技术的历练,也包括人文养成与修为。而识见与前数项密切相关。雪峰的书法,尤其近年来的章草书,在上古书法经典中寻觅艺术的语言,如《平復》、如《汉简》、如《樱兰残纸》,气息高古,精神内敛,线条冲和,尤其能在汉简摇曳笔势中平衡张驰,并做到笔法娴熟,且能驾轻就熟,举重若轻,看似散乱实则有度。这一点,在当下青年家中是卓立不群的。事实上,雪峰的书法与绘画在精神上是相生相应,互为补益的,而在格调气局上又是合和一致的,只是表现手法上有所分别而已。这种内外兼修,书画同步的艺术家在当下文化生态中更其难能可贵。因此,我看好雪峰,也为他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而快活。

张胜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说实话,雪峰是我看重的少数几位省内70后书画家之一。我经常和榆林的同道说,好好看看雪峰的字和画。我以为雪峰无论书法和绘画都是极讲究境界的,他是陕西当前少有的具有独立思想、独特追求、独到境界的青年书画新秀。雪峰的笔名叫朴集,凭我猜度,这个笔名不是他轻意起的,这大概反映出他的心志和追求。包括人格精神的锤炼和对未来艺术走向的定位。老子说“见素抱朴”,庄子也说“既雕既琢,复归于素朴”。一个“朴”字让我们看到雪峰的人生理想和艺术追求。而“集”,我理解为“集而为厚”。也许不止如此。事实上,当你和雪峰相处并了解他的艺术之后,你会觉得这种指向是清晰的。雪峰是个目标明确却能坚韧地付诸行动的人。他的画,受傅抱石、黄宾虹、及当代周晚峰、吴冠南诸先生影响最大。近年来他的笔墨功夫日显老道,显露出一派苍茫萧散、率意天真的气象。无论大幅小品都画得真气弥漫,了无雕琢之迹。可谓机趣自然、触目惊心。作品气息沉厚,直追先贤。而且他山水、花鸟、人物三画种齐头并进,互为一气。在他的画里既能看到生活的本真,也能看到中国传统笔墨的无限美感。尤其笔墨境界之高,当属同龄人上乘。雪峰的书法和绘画是映照的,两者寄予的是一种理趣。我曾总括书法笔法精神为“自然、质朴”四字,自然是谓变化,质朴是谓精神。我以为,我与雪峰对笔法的认识是相合的。雪峰的书法取法亦高,他学“二王”以悟其“道”,学钟鼎以取其“厚”,学“残纸”以取其“朴”,学东坡、黄质味其“真”。他学习书法的路径和指向是直接而清晰的。他全然不会受时风之干扰,在当今书坛尤显得独立特行、难能可贵。他的书法里丝毫没有时风的乘姿、邀宠之意,可谓器识高爽、风骨魁奇。

毛羽,现为书法报社总编辑兼《书法报》执行主编,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书法院研究员,湖北大学校外兼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当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开幕式热热闹闹,不待结束,我便忍不住拉着雪峰兄到展厅欣赏他的作品。有稿札有对联,都不大。其中一类,有沈寐叟面目,正欹交错,,跌宕起伏,随势生发。在这之前,我已读过雪峰兄的作品,他曾在我们《书法报》专版推介过,印象深刻,于是特地找到编辑要了一本报社编的他的作品集,想更多地拜赏他的佳作。没想到雪峰兄如此腼腆,甚至有些害羞。沿着展厅看他的作品,都是我问他答,再没有多余的话,颇见秦人的朴质与厚道。没有见到雪峰兄本人之前,每每读到他的作品,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雪峰兄的老师吴冠南先生。吴先生的花鸟绚烂炽热,鲜活绮丽,用色大胆而无丝毫俗气。感染着你,让人沉醉。雪峰兄的书法好像也有着其师的特点。我揣测,雪峰兄的内心一定是热烈的。之后有了雪峰兄的微信,能常读到他的新作。既有临习钟鼎一类日课,亦有抚模章草,意写八大、黄质等,尤其楷作,一派简净,和常见的恣肆朴拙大不同。由此也可见雪峰兄触角之广之深。八大山人、沈曾植、黄宾虹皆别开生面一代大家,雪峰兄既雕既琢,可见心志也。


【责编 李媛】

李马林作品赏析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10-31

吴安定作品赏析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10-31

程相申作品赏析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10-31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