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前沿 > 正文

浅析贵州旅游资源把握资本与公益两平衡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李章丽 2025-07-14 12:04

贵州,群山叠翠、千瀑飞悬,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却拥有荔波喀斯特、梵净山、黄果树瀑布等世界级资源。伴随“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上升为省级战略,巨量资本蜂拥而至。如何在“资本逐利”与“公益共享”之间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成为贵州旅游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命题。本文立足资源特性、市场机制与公共价值的三角关系,尝试提出“五维对仗”框架,为贵州旅游治理提供学理与操作并重的思考。

一、资源禀赋:山为骨·水为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   

贵州92.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丘陵,生态红线内自然资源资产总值逾3.6万亿元。荔波、赤水、梵净山均位列“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其资源非替代性与脆弱性并存。  

1. 资本视角:稀缺性带来高溢价,资本通过景区交通接驳、高端度假酒店、沉浸式演艺等业态捕获“山景溢价”。  

2. 公益视角:山水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其必须承担水源涵养、气候调节、民族文化记忆等多重正外部性功能。  

3. 调整路径:建立“资源资产负债表”,将碳汇、水源涵养量等生态指标纳入景区特许经营权招标前置条件,以合同条款方式内化外部性。

二、资本引擎:利可谋·道须守

“商业的成功在于创造共享价值。”——迈克尔·波特  

2024年贵州省计划新增规上涉旅经营主体100家、上市后备企业5家。资本在贵州旅游中主要呈现三种形态:  

1. 国企主导:贵旅集团作为省级平台,承担“投建管运”一体化任务;  

2. 民营加速:民宿、营地、演艺等轻资产赛道吸引美团、携程等OTA战略投资;  

3. 混合创新:村级合作社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股,与企业组建SPV项目公司。  

平衡要点:

• 建立“收益—反哺”机制:景区门票收入中提取3%—5%进入“贵州生态旅游公益基金”,用于社区保育与遗产监测;

• 明确“三权分置”后的经营权期限、转让规则与退出条款,防止资本“跑马圈地”;

• 引入社会影响力投资(SIBs),以“水质改善、民族语言存续”等KPI对赌政府补贴,实现利润与公益的捆绑。

三、公益底线:民为本·客亦尊

“旅游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金早  

贵州有49个民族共居,民族文化是最具温度感的公益资产。西江千户苗寨高峰期每日涌入4万游客,导致苗绣纹样商业化、古歌传习断档。

治理对策:  

1. 游客承载量“红黄牌”制度:实时监测景区拥挤度,在“一码游贵州”平台发布预警;  

2. 文化景观“社区守门人”计划:由村民组成文化评估小组,对演艺内容、商品符号进行“民族志”审查;  

3. 价格听证与公益时段:苗寨景区门票实行淡旺季浮动价,每年设20天“村寨公益日”,对本地居民与研学团体免费开放,强化社区认同。

四、制度创新:规若矩·策如渠

“好的制度让资本向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贵州省已出台《“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提出“不破坏生态不征收、不转用”等灵活供地政策。下一步需在制度层面对资本与公益进行再平衡:  

1. 编制“贵州旅游资源资本化负面清单”,划定禁止上市交易的核心景观资产;  

2. 建立“生态溢价评估+特许经营招标”双轨制:在特许权招标前,先由第三方评估生态溢价区间,确保资本方报价不低于该区间下限;  

3. 推行“社区共管信托”:将景区内经营性资产收益权托管给国资+社区+金融机构三方信托,收益按5:3:2比例进行公益支出、社区分红、再投资。

五、共享未来:富共享·美永续

“旅游是通往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桥梁。”——塔勒布·瑞法

面向2035年,贵州旅游应从“景点经济”跃迁为“场景经济”,以资本与公益的再平衡实现“富”与“美”的统一:

• 数字赋能:依托华为云、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构建“贵州旅游碳账户”,游客每一次低碳出行都将转化为碳积分,用于兑换公益林养护体验;

• 人才循环:实施“山地旅游英才回乡计划”,以股权+公益津贴吸引青年返乡,成为遗产解说、生态监测、社区营造的“三重代理人”;

• 全球叙事:以“中国山地公园省”为IP,联合UNWTO推出“贵州山地公益旅游年”,用国际话语体系传播“保护与利用并重”的贵州方案。

结 语:在群山之巅仰望星空

贵州的山,曾让交通闭塞、发展滞后;贵州的水,也曾因资本无序而蒙尘。今天,贵州以制度创新为经纬、以共享价值为坐标,让群山成为资本向善的阶梯,让流水化作公益润泽的甘泉。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所言:“文化与自然不是发展的代价,而是发展的方法。”当资本与公益在苗岭侗寨握手言和,贵州不仅贡献了一种旅游资源治理的新范式,更向世界昭示:发展的终极意义,是让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个人,都能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到可持续的尊严与诗意。

(作者系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 李媛】

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路径管理著作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8-26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