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遵携手精准救治,复杂手术进入“日间”模式,15分钟快速开通溶栓通道,难忍的疼痛得到精准化解,从微创到无管,从身体到心理,只为让医疗更高效,让患者更安心。
16岁少女辗转求医,沪遵携手精准救治
2025年10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刘颖斌教授团队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团队紧密协作,为一名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成功实施机器人辅助下胰腺病损切除术。这台高难度微创手术的顺利开展,既是仁济医院"组团式"帮扶成果的生动体现,更是优质医疗资源向贵州下沉的具体践行。

此次接受手术的是一名16岁高中生,因胰腺占位性病变辗转求医来到遵医附院。胰腺手术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操作精度要求高,被视为腹部外科领域的"珠穆朗玛峰"。考虑到患者为高中女生,尽管病情复杂,专家团队还是争取最大程度上保留胰腺器官功能,为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创伤、提升治疗效果,果断选择了微创机器人手术,第一时间启动沪遵帮扶协作机制,邀请以精准微创胰腺外科技术(达芬奇机器人)见长的刘颖斌教授团队远程会诊并制定手术方案
手术中,刘颖斌教授团队充分发挥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技术优势,借助高清晰度三维视野与灵活的机械臂系统,精准识别,完整切除。整个手术历时不到两小时,零出血,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刘颖斌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所长、胆胰外科领域权威专家,其团队的技术实力为手术成功提供了坚实保障。此次手术是仁济医院响应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开展"组团式"帮扶的重要实践。
自沪遵"组团式"帮扶启动以来,仁济医院已按计划推进肝胆胰外科等多个学科的帮扶落地,通过柔性引进专家团队、开展高难度手术示教、搭建远程协作平台等方式,变"输血"为"造血"。刘颖斌教授表示:"我们将把仁济在肝胆胰外科的技术优势与遵医附院的地域特色深度融合,在临床技术突破、本土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力,让贵州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东部顶尖医疗服务。"
“微创+无管+日间”,舒适、快捷、放心
近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梁国标、陈书练主任医师团队再次为一例肾结石患者实施完全无管化日间经皮肾镜手术,即在手术结束后不留置肾造瘘管和输尿管支架管,术后第一天患者出院。该手术方式是遵医附院泌尿外科继省内率先大规模开展日间手术之后,在结石日间手术治疗领域再次迈上新台阶。

52岁李先生,因“左侧腰部疼痛半月”入院,泌尿系CT提示左肾多发结石,较大者约22*10*15mm;科室主任梁国标带领团队为患者制定完全无管化日间PCNL手术方案。由陈书练主任医师主刀,术中精准穿刺定位,无明显出血,可视范围内结石全部清除,超声检查无明显结石残留,退鞘后缝合皮肤切口,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第一天复查腹部平片未见结石残留,顺利出院。这是泌尿外科开展的第九例完全无管化经皮肾镜手术,第五例完全无管化日间经皮肾镜手术。科室还在持续开展完全无管化的日间输尿管软镜手术。
目前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可根据结石情况,为患者制定完全无管化的日间输尿管软镜手术或者完全无管化的日间经皮肾镜手术。完全无管化日间结石手术极大减轻患者术后留置肾造瘘管或者双J管带来的疼痛和不适、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此类患者不再需要返院拔除双J管,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15分钟“生命通道”快速开通
在10月29日第20个“世界卒中日”当天,一名年仅36岁的女性,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失语,在发病30分钟后被紧急送至急诊科。入院时神志不清,右侧肢体完全瘫痪,不能言语。神经外科二病区住院总医师迅速接诊,第一时间启动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后,明确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具备急诊血管内治疗指征。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并取得同意后,医疗团队果断决策,立即进行静脉溶栓,并同步准备动脉取栓治疗。
神经外科二病区介入团队、科主任姚声涛、副主任范瑞明、夏湘平副主任医师、张福安主治医师火速集结,严阵以待。患者被迅速送入介入手术室,一场“大脑保卫战”紧张展开。手术过程高效顺利,从穿刺开始至成功取出堵塞血管的血栓,实现血管再通,总计耗时不足15分钟!术后造影显示,原先闭塞的血管血流恢复通畅,显影良好。更令人欣慰的是,患者术后神志很快转清,能够正常交流,右侧瘫痪肢体的肌力也基本恢复正常。

左侧大脑中动脉开通通畅,显影良好
此次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快”。从患者发病到血管成功再通,总时长控制在2小时的“黄金救治窗”内。尤其是取栓手术环节的迅速完成,最大程度降低了脑组织缺血坏死的风险,为患者良好的预后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不仅得益于患者家属的及时送医,更凸显了医院卒中团队流畅的协作流程、精准的决策能力以及介入团队娴熟的技术水平。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脑卒中救治必须分秒必争。一旦发现疑似卒中症状突发面部不对称、单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必须尽快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神经调控技术破解疑难会阴痛
一位年轻女性因为难以言说的“会阴痛”坐立难安,此前因为疼痛曾就诊多次多个科室,一次又一次地检查,结果却总是“未见明显异常”。药吃了不少,治疗也尝试了很多,但那份顽固的疼痛丝毫不见好转。最终就诊于疼痛科,经科室专家团队深入讨论,一致认为患者符合“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征,决定行骶神经电刺激器植入术进行神经调控治疗。
会阴痛是指发生在会阴区域(男性为阴囊根部与肛门之间,女性为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慢性疼痛。它可能表现为钝痛、灼烧感、刺痛、压迫感、坐立不安或感觉异常。疼痛可以是单侧或双侧,并可能放射到直肠、骶尾部、腹股沟、阴茎、阴囊或阴道。其成因复杂,可能与神经压迫、盆底肌紧张或骨盆创伤有关,典型特征是“坐下就痛”。

骶神经电刺激是一种利用微弱电脉冲调节骶神经丛功能的微创介入技术,可有效干扰和阻断异常疼痛信号上传至中枢神经。其镇痛机制为首先通过电极向骶神经根发送温和的、规律的电脉冲,这些正常的电信号会大量传入脊髓,从而“关闭”或“占据”了疼痛信号传入的神经通道。其次持续刺激可以上行传导至大脑的疼痛处理中枢激活下行抑制通路。这些通路会释放出GABA(抑制性神经递质)、内啡肽(身体自有的镇痛物质) 和5-羟色胺等物质,从“上层”主动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逆转中枢敏化过程。最后还可以调节会阴不自主神经纤维,促使血管舒张,增加骨盆区域的血液灌注。改善的血液循环有助于带走致痛物质,减轻局部组织缺血和神经炎症,从而缓解疼痛。
许多慢性疼痛,尤其是盆底区域疼痛,病因复杂,常常游走于多个科室之间,成为“被遗忘的痛”。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慢性会阴痛,疼痛科骶神经电刺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让前沿技术“落地遵医”,让温馨服务“触手可及”。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3-11-03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3-09-15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