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科技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科技 > 正文

重启光明:基因治疗如何让“看不见”的孩子第一次看见世界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张华 2025-09-18 12:29

想象一下,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你的世界就只有一片模糊的光影,或者近乎完全的黑暗。你从未见过父母的脸庞、五彩的玩具、或是夜晚的星空。这不是一个假设,而是成千上万名“先天性黑蒙”患儿从出生起就必须面对的现实。

然而,现代医学的奇迹——基因治疗,正像一把精心打造的钥匙,试图为这些被封锁在黑暗中的孩子,打开一扇通往光明世界的窗。

失明的“元凶”:一个缺失的基因

先天性黑蒙(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 LCA)是一类严重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患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视力就严重受损,有的患者伴随着眼球震颤、注视困难等症状,他们的世界仿佛被罩在一个磨砂玻璃罩子里。

导致其中一种LCA的“罪魁祸首”,是一个名为 RPE65 的基因。我们可以把视网膜想象成一台极其精密的光学相机,而RPE65基因就是生产其中某个关键零件(一种酶)的“设计图纸”。这个零件负责在感光细胞(负责接收光信号的细胞)工作中进行一种关键的“视觉循环”——即不断再生视觉所必需的感光物质。

当孩子不幸遗传了有问题的RPE65基因(基因突变)时,他们的身体就失去了这份“设计图纸”,无法生产出正常的零件。于是,视觉循环中断,感光细胞无法正常工作并逐渐死亡。最终,这台“相机”的传感器彻底失灵,导致孩子陷入黑暗。

基因治疗:为生命“快递”一份正确的图纸

既然病因是缺少了一个正确的基因,那么最根本的治疗思路就是:把一份好的RPE65基因送进患者的视网膜细胞里。

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科学家们真的找到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利用病毒做“快递小车”。选择合适的“快递车”:AAV病毒 科学家们选中了一种名为“腺相关病毒(AAV)”的病毒。这种病毒天性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疾病,而且经过实验室的精心改造,它被“掏空”了所有的病毒基因,只留下外壳。这样,它就变成了一个无害的、纯粹的“基因快递小车”。打包“货物” 接着,科学家将一份人工合成的、完全健康的 RPE65基因 打包进AAV病毒的空壳里。精准投递 眼科医生会通过一台精密的手术显微镜,将这支装有“基因快递”的药液,微量注射到患者的视网膜下腔(视网膜神经细胞层与下方组织之间的狭小间隙)。这个过程极其精细,犹如在显微镜下完成一场微雕艺术。收货与“重启” AAV病毒小车会高效地感染视网膜细胞,并将健康的RPE65基因“递”进去。细胞核在接收到这份新的“设计图纸”后,开始自行生产原本缺失的酶。 一旦视觉循环被重新建立,那些还没有死亡的感光细胞就有机会被“唤醒”,重新开始工作。于是,光信号得以再次被转换为电信号,传向大脑。

从黑暗到光明:看见的意义

对于接受治疗的孩子来说,疗效并非瞬间变成1.0的完美视力。这更像是一次系统的“重启”和“升级”。他们可能从完全的黑暗,变为能够感知光亮和黑影。他们可能第一次能够看清眼前父母的面部轮廓,而不是仅仅听到声音。他们可能不再需要在黑暗中摸索,而是可以自己避开障碍物,在熟悉的房间里自由行走。这不仅仅是“看见”,更是生活质量的巨大飞跃。它意味着独立、安全和融入社会的可能。第一次看到灯光,第一次看到颜色,第一次看到妈妈的笑容……这些对我们来说司空见惯的场景,对他们而言,是整个世界的重启。

未来的曙光

RPE65基因疗法是全球首个获批的体内基因治疗药物(2017年在美国获批,2018年在欧盟获批),它为无数遗传性罕见病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它证明了,针对根本病因的基因治疗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概念,而是已经落地应用的现实医学。尽管目前这种疗法只能针对特定的基因突变,且费用高昂,但它打开了一扇大门。它让科学家和医生们相信,更多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如其他类型的遗传性眼病、血液病、代谢病等,都有可能通过类似的策略被攻克。

作者在基因治疗领域耕耘近30年,作者和团队30年的努力,走完最后1公里,那就是从动物实验到临床患者治疗。

每一个被基因疗法点亮的孩子,都是医学进步的一座灯塔。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最深邃的黑暗,也终将被科学和智慧的光芒所穿透。

(作者系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医学博士 眼科博士后)

【责编 李媛】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