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书法学院:深耕廿载誉满三晋 翰墨传薪泽润中华

2023-09-16 09:42 作者:姜存辉 岳勇华 本刊记者/雷宁伟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书法学院标识


中国书协理事、山西省书协主席、书法学院特聘教授石跃峰(居中者)指导教学工作

1958 年,一所师范专科学校(1984 年更名为山西师范大学,2021 年从临汾迁址太原)诞生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山西古尧都临汾市。这座师道传承的精神殿堂在 65 年的风雨历程中,求实奋进,躬耕致远,立德树人,孕育了桃李芬芳满天下,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开启新征程。

山西师范大学,本硕博培养体系完备,办学特色鲜明,为山西省属重点大学,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属综合性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省“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省高等教育“1331工程”提质增效重点建设院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是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和教育部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书法学院是山西师范大学的二级学院,成立于 2014 年 4 月,其前身是2000 年 9 月成立的山西师范大学中国书画文化研究所,2003 年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当前山西省内高校唯一的书法学院,也是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书法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教学科研型单位。20 年来,书法学院学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科研成果快速增长,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专业基础不断夯实,学科竞争力显著提升,办学规模稳步发展,社会服务和对外合作交流不断加强,已经成为山西省书法学科的重镇,在书法高等教育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力。


著名书法家卫俊秀为中国书画文化研究所题字(2000年)

中国书画文化研究所首任所长柴建国为书法学院题字

党建领航 不忘初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对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进行系统阐释,并作出战略部署。

书法学院党总支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充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历史使命与发展路径,全面加强党建引领,深化其强大的引擎牵引作用。充分挖掘“初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将党的初心与书法学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的初心有机结合,深度凝练“初心·使命”矩阵,并将其作为“初心”党建品牌的逻辑框架和实现路径,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专业艺术人才,增强艺术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全面打通党的建设与学院教学科研、日常工作的内在联系,依托“翰墨传薪”教师党支部和“传薪翰墨”学生党支部的优势力量,以“3A+3B”为组织架构,通过对师生党员进行头雁式和标兵式管理,充分激发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骨干力量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学院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体师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育泽华夏、扎根山西大地办学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传承历史特色、彰显民族本色,加快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凝练特色,打造品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书法艺术教育。

侯马盟书——文字与书法艺术学术研讨会(2020年)

《侯马盟书书法总集》出版推进会 

《静谧的生命》砚铭传拓展

立德树人 守正创新

书法学院以“立德树人、守正创新”为建设宗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守正创新优良传统,以传承传统书法技艺为要义,以构建当代书法学科体系为己任,以培养适应当代书法教育、书法创作和书法研究的高素质艺术人才为目标,建立了完整的本科至硕士学历教育体系,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潮流中。20 年来,学院培养毕业生2000余名,遍布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已成为山西省乃至全国书法艺术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学院建有校级特色专业与特色学科。学院科研创作成果丰硕,先后出版著作27部,在《中国书法》《书法研究》等专业期刊报纸发表论文 500 余篇,入展中国书协主办展览 50 余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课题 20 余项。中国书画文化研究所首任所长柴建国教授的《山西书法通鉴》为山西书法文献整理的开山之作,副院长杨吉平教授的《20 世纪草书四家述评》获得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国文艺评论奖一等奖,理论教研室主任杨二斌博士的系列论文获得第四届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理论奖,技法教研室主任王建魁老师的书法作品获得全国书法展、中青展、楹联展等全国大展奖项30余次。

学院下设“三所三室”,即中国书画文化研究所、书法批评与教育研究所、侯马盟书书法研究所,碑帖传拓实训室、装裱实训室、陶瓷印实训室,尝试引入现代艺术的元素,如数字艺术、媒体艺术等,以满足学生对多样化艺术表达的需求;学院教学改革紧跟时代步伐,打造“鹿鸣讲坛”,将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与论坛讲座探究式学习深度融合;举办“重温经典——临摹点评研习活动”,深入挖掘经典碑帖的人文价值,有效提升教师的理论研究、书法批评与艺术创作水平;探索“名典雅集堂”“碑帖传拓研习”促进教学方法改革,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由接受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传承中华美学精神,促进当代书法守正创新;建立“书法导师工作室”将传统师徒授受模式与现代课堂教授模式融合、优势互补,激发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探索实践的主动性,成效显著,每年书法展览参赛数量居山西省书法院系之首,在全国的书法大赛中名列前茅。通过引入新颖的艺术形式和媒介,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拓宽视野,探索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以研促教,以赛促学”已经成为学院教改培育人才的一大亮点。

专业教师书法技法教研活动 

书法学院在教师节开展长卷书写活动——柴建国题字

大字书写教学场景

凝练特色 打造品牌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四千余年,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丁村遗址、陶寺遗址、侯马晋国遗址等著名遗址勾勒出了山西悠远历史的画卷,同时保留了珍贵的早期文字艺术。

书法艺术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创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化的教学中,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并将其发扬光大。

书法学院以山西本土特色的文字书法资源为本,以考古与书法的交叉融合赋能新时代艺术传承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学院与上海书画出版社、侯马晋国古都博物馆、晋国文化研究会、晋国博物馆、晋宝斋、晋阳印社等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先后围绕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手写体书迹——侯马盟书举办了“侯马盟书进校园”“侯马盟书原片展”“侯马盟书——文字与书法艺术学术研讨会”“侯马盟书临习书法展”“侯马盟书研究宣介座谈会”“《侯马盟书书法总集》出版推进会”等活动,并不断邀请专家研讨学习,共同解读侯马盟书在新时期的文化传承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取得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在教学上,学院充分结合书法学科优势和地域文化特色,在文字学与书法学、历史文献与艺术学这两个交叉融合点上,把侯马盟书、三晋金文与山西本土碑志摩崖等具有时代烙印和地域特色的文字经典带入校园、带进课堂,通过五年的沉淀,打造出“三晋书法文化”的特色课程,在社会与学校、教师与学生等不同层面得到普遍好评。

学院为更好地挖掘利用民族资源,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成立了陶瓷印实训室、传拓实训室,与晋阳印社合作,将山西丰富的碑石文化资源和陶土材料引入了艺术实践课程,如陶瓷印实训室以山西本土陶泥为原料,通过分析、制胚、刻印、烧制、出窑等一系列的操作,力争找出一条独特的陶瓷印崛起之路。这种“院社”合作的新模式,既挖掘了山西历史悠久的碑刻文化、陶瓷窑文化和丰富的陶土资源,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实践。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学院通过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充分合作、实践和挖掘,促进学院特色型学术课题的研究。书法学院下一步将与绛州澄泥砚、绛州笔墨等系列相关的文化遗产地区进行合作,依托高校优势学科资源建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研究基地,探索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的新举措、新模式,将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价值相互承携,弘扬三晋文化特色,坚定文化自信,倾力打造学院特色文化品牌。

鹿鸣讲坛开讲

书法学院学生专业实践教学考察

学院还将与国内外博物馆、文化公司、艺术机构等多所单位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增加学生参观、展览、实习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艺术行业的运作流程,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书法学院将继续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使命,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进一步凝练特色、提升品位、优化体系,踔厉奋发,为书法教育高质量发展倾力奋斗!

【责编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