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名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校名师 > 正文

闫长旺:以科教为翼,育北疆绿色矿业英才

《中华英才》半月刊 作者:王 艳 2025-11-26 10:20

内蒙古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闫长旺:以科教为翼,育北疆绿色矿业英才 

从课堂到矿山,从实验室到竞赛场,作为内蒙古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闫长旺用十余年的坚守,诠释了“师者”的初心:他以教育为犁,播撒绿色理念;以科研为翼,助力学生成长,在北疆矿业教育的土地上,培养出一批批懂技术、有情怀、能扎根的绿色矿业英才。

内蒙古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闫长旺

“传统矿业教育只教‘怎么挖’,却少了‘怎么护’——这不符合内蒙古自治区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需求。”闫长旺深知,矿业类专业育人方向,必须与区域发展战略同频共振。为此,他提出将“绿色引领、交叉融合、科创联动”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为传统矿业专业注入“绿色基因”,推动专业教育向“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相协同”转型。

课堂上,他打破“课本到课本”的局限,把煤矿现场的“活案例”搬进教室。比如讲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时,他会带一小袋煤矸石、一块全固废胶凝材料硬化浆体,让学生亲手触摸:“别看这袋煤矸石不起眼,煤矿每年仅处理它就要投入400多万元;而全固废胶凝材料硬化浆体,正是以煤矸石为原料制成,抗压强度达52.5MPa,可直接替代传统水泥——你们的任务,就是让更多‘废料’变为‘宝贝’。”这样的直观教学,源自他多年来深入准能集团、伊泰集团、广纳煤业集团等企业的调研积累,也让“资源与环境相协同”的理念,从抽象概念变成了学生可感知的具体目标。

为了让绿色理念落地,闫长旺牵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新增《环境保护概论》《绿色开采与环境评价》等3门通识课、《矿物固废建材化利用技术》等9门跨学科专业课,还开设《矿山生态修复实践》等7门实践课。这些课程并非简单“加内容”,而是注重“深度融合”—— 在《矿山环境工程》中,他融入内蒙古典型的“光伏治沙一体化”工程案例;在《混凝土材料》中,他详解煤矸石掺入对混凝土抗腐蚀性能的提升机制,让学生清晰认知“每一个技术选择,都关联着生态责任”。

“矿业人才不能只懂理论,还得会解决实际问题。”这是闫长旺坚持的教学原则。针对传统矿业教育“学科交叉浅、实践能力弱”的问题,他带领团队构建了“一制两化三融合”创新培养模式,为学生搭建起“学练赛研”一体化的成长平台。

“一制”即“跨学科学业导师+优秀企业导师”联合指导制,闫长旺邀请环境工程、材料科学、土木工程领域的同事担任学业导师,同时聘请煤矿一线工程师、环保企业技术总监加入,让学生同步接触“理论高度”与“实践温度”。

“两化”则是“模块化+个性化”课程体系,他依据行业需求与学生兴趣,将课程划分为“生态修复”“固废资源化”“智能采矿”等模块,学生可自主选择方向,避免培养“千篇一律”的人才。

“三融合”——学科交叉融合、科创融合、培养与需求融合,让教学更“接地气”。闫长旺推动建设2门虚拟仿真课程,学生可通过仿真模拟“煤矸石混凝土强度测试”“矿山复垦全流程”,既规避实地操作风险,又提升学习效率;他还将企业需求融入教学,如针对内蒙古公路建设对路基材料的需求,指导学生开展“煤矸石—粉煤灰路基材料研发”,让学生的研究直接对标产业痛点。近年来,闫长旺指导学生在矿山生态修复、固废资源化等领域完成实践项目30余项,其中12项转化为企业技术方案,真正实现“教学-实践-产业”闭环。

“竞赛不是为了拿奖,是让学生在‘真刀真枪’中学会突破。”多年来,闫长旺始终把学科竞赛和科研实践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他常说:“失败也是收获,知道‘这条路走不通’,也是进步。”

每年,他都会带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等赛事,从选题到方案设计,再到答辩打磨,全程指导。2023年,他指导的“全固废基光伏治沙固沙材料”项目,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斩获国赛铜奖。除竞赛外,闫长旺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大创”计划,在他的指导下,学生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大创”项目20余项,部分成果已转化为实际应用技术。

十余载教书育人,闫长旺培养的2000余名矿业类专业毕业生中,超过60%选择扎根西部艰苦地区,成为推动绿色矿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毕业生韩力任山东黄金金创集团副矿长,推动矿山绿色开采技术落地;毕业生张雨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固废建材技术;毕业生殷伉平在国能神东煤炭集团牵头生态修复项目……这些学生的成长,是他教育初心的最好见证。

而这份教育初心,始终与他的科研追求紧密相连。作为大宗固废建材资源化领域的专家,闫长旺带领团队研发的全固废胶凝材料可100%替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达150MPa,完成的成果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些科研成果,都成了他教学中的“鲜活案例”,让学生既能学理论,又能触碰到行业前沿。

如今,闫长旺带领的教学团队已获批内蒙古工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成2门国家一流课程,3门自治区一流课程,获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这些成果,是他深耕教育的最好见证。

“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希望有一天,走在内蒙古的公路上,能对学生说‘这条路的路基,用的是我们一起研发的固废材料;那片复垦的矿山,是你们设计的方案’。”闫长旺说。如今,他仍坚持带学生去矿山、去实验室、去竞赛赛场,用自己的坚守,在北疆矿业教育的土地上,书写着“以科教育英才,以实干护生态”的动人篇章。

(2025年第22期)

【责编 李鹏】

【编审 卡咪娜

河北黄骅:德育为先滋养青少年成长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1-31

闫长旺:以科教为翼,育北疆绿色矿业英才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5-11-26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