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以“探寻非遗魅力·传承文化根脉”为主题的非遗文化实践活动在淮安区恩来社区成功举办。该活动由淮安区馨民社工与淮阴工学院“匠心织梦广陵”实践团联合开展,通过多种形式带领社区青少年及家长近距离感受雕版印刷、通草花制作、扬州剪纸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深入解码运河文化的深厚基因。
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以生动的图文和实物展示,系统介绍了雕版印刷术从唐代单色印刷到宋元套色技术、再到明清广泛用于书籍与年画的发展历程,使参与者对这一古老技艺有了清晰认识。
在通草花制作环节,大学生志愿者展示了以通草为原料精心制作的花艺作品,从娇艳牡丹到清雅兰草,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他们详细讲解了通草材质洁白、细腻、易塑形易染色的特性,并带领亲子家庭动手体验制作过程。大家用镊子细心卷曲、粘贴通草片,在实践之中深切感受到传统造物原料的智慧与匠心。
扬州剪纸同样吸引了众多目光。实践团成员指出,该项技艺的发展与大运河文化密不可分:“运河作为古代商贸枢纽,汇聚了大量船工、盐商等人群,推动了剪纸从自娱性民间艺术走向装饰船舱、商铺、宅邸的实用领域。同时,南北文化沿运河交融,也不断为剪纸题材与风格注入新的活力。”
除了现场教学,志愿者们还借助多媒体资料,讲述每一项非遗背后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他们注意到,青少年对传统纹样的现代表达尤为感兴趣,这也启发了团队进一步思考——如何将非遗元素与潮流审美结合,开发更贴近年轻人需求的文创产品。
据悉,馨民社工后续将在社区推出非遗兴趣班,并邀请非遗传承人定期授课,不断拓展非遗传播途径,增强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参与感。通过这些努力,非遗保护正逐渐从“小众坚守”转变为“大众行动”,让古老技艺真正融入日常、代代相传,成为连接社区、凝聚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9-10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9-08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