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铭麟在 2025 乡村振兴创新发展大会上发言
龙津村是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共有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285人,外来暂住人口超过4000人。村两委干部共5名,村党委下辖9个村小组党支部,共有党员140名,村民代表67名。

龙津村全貌
经过20多年的深耕细作,龙津村从1998年欠下4亿多元的“负债村”,逆袭成为如今村集体年合同总收入1亿多元、人均年分红超3万元的“富裕村”,从环境脏乱差、管理落后的“后进村”,蝶变成为管理完善、社区和谐等综合治理均衡的“先进村”“和美村”。并先后获得“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村”“全国家风文明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几十项殊荣。
龙津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村兴民富为奋斗目标,通过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带动村民共同富裕;大胆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在全省率先实行党员村民代表责任制,构建基层善治体系;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用好用活《龙津古训》,实现以文化人,凝聚发展的向心力。缘于经济发展、治理创新、文化活用这“三板斧”,为和美龙津营造了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探索出一条“善治龙津”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推动了“百千万工程”在龙津沃土上结出累累硕果。
用实产业振兴这“板斧”,实现村兴民富

龙津村街心公园(良宝维则公园)美景
发展是硬道理,产业发展则百业兴,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乡村经济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是基础中的基础。
然而,20多年前,面对村集体4亿多元的巨额负债,化解债务成为龙津村由“负”变“富”首落之棋。期间,龙津村摸索出:明确债权债务责任主体,积极沟通不回避;关停村办企业,止损不增新债;转制集体企业,保留物业所有权转出使用权,让集体物业持续产生租金收益;依法回购抵押资产,提升“造血”功能这四步走方略。
龙津村紧紧抓住国家重大政策机遇,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依法对不良资产进行剥离、处置抵押物作债权包前,以龙津集团公司作为合法主体,提前介入进行商谈处置,以花最少的钱办成大事,硬是把不良资产和集体债务这盘死棋下“活”了。2008年,村集体欠下的巨额债务终于得到妥善处理。卸下负债包袱的龙津村终于得以轻松上阵。
村“两委”班子将目光投向了“村改”,由村集体改造物业,由土地出租改为物业出租,到2009年后基本实现全村以物业出租为主,没有土地出租的概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龙津村顺势而为,先后通过“村改”改出了朝红农贸综合市场、龙津汽配城等颇具规模的产业园区。凭借“养鸡生蛋”的发展理念,龙津村集体收入20年来持续实现正增长,村组两级经济的年增速达到10%以上。村集团公司积累了未分配收益1.65亿元(可分红的资金)作为发展储备金,实现了由“负村”向“富村”的华丽进阶。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0个(经济社10个),成员(股东)共3050名。2021—2024年的经营性总收入分别为14874万元、14790万元、15100万元、14772万元,经营性收入主要来源是物业厂房出租。2021—2024年的人均分红分别是3万元、3万元、3.1万元、3.08万元。
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龙津村按“养鸡生蛋”的思路,采取各村小组以土地面积入股村集团公司,再由村集团公司进行统一出租,规模运营,利润按股分成的方式,研究并创立了“七个统一”经济活动制度:1.统一各类合同格式;2.统一地段租金价格;3.统一各村小组物业的租用年限;4.统一各村小组的物业租金递增比例;5.统一保证金标准;6.统一先交租后使用;7.统一鉴证。
“七个统一”经济活动制度创新,为党员村民代表责任制这一基层治理机制的酝酿诞生,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党员和村民代表结对巡查村内厂企
用好机制创新这“板斧”,赋能乡村善治

龙津村外来务工人员公寓(永红公寓)
乡村治,则农村稳。村级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环节。对农村基层治理体系保持高度关切,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乡村要兴旺,治理要跟上。作为龙津村的治理法宝,党员村民代表责任制已实施十年,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村党委为核心,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为主力,生态网格员、治安队、志愿者等多方参与的“1+3+N”工作机制,以及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治理体系,推动基层工作落地见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群众需求共帮、安全维稳共筑、村利共享惠民生。这项机制的创新特点与意义在于两个方面:
1.放权赋能,让党员和村民代表携手“参政”。2014年3月,龙津村在全省率先试行党员村民代表责任制。各村小组村民代表共60多人,以及50岁以下的无职党员共40多人携手参与村政村务。并分片区对本村小组的出租、承包、合作等集体资产和物业跟踪管理。责任制明确要求每季度各村小组必须召开一次户主大会,由村民代表述职汇报责任执行情况,公开接受村民监督。
2.效能提升,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党员村民代表责任制的实施,让党员及村民代表在基层治理中直接参与、担起职责,形成了村集体与村民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自治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良性循环。
不仅如此,自1999年起,龙津村班子成员还顶住压力,坚持将“村内无出租屋制度”写入龙津村村规民约,严格执行,成为第一个在佛山实行村内无出租屋的城中村。在此基础上,村集体通过统建“新龙津人”公寓,统一租给外来务工人员,规范化管理。而公寓带来的租金收入,每年以年终分配的形式分给村民,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又促进了发展,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又稳定了治安,有效排除治安隐患,平衡了利益,实现了多赢。

龙津村委会

龙津村集体经济跃升情况图表
用活文化聚力这“板斧”,涵养和美乡风

龙津村“和美家风”实践成果交流讨论
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是乡村,中华文明的源头是农耕文化。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培育乡村文化自信是乡村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
龙津村,是一个开埠建村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留下了“兴学重教、勤耕苦读”的传统和“明礼重学”“耕读传家”的家训家风。家风文化资源尤为丰富,历代出过很多会诗擅文之人,产生过廖明熙等知名诗人,仅《南海廖维则堂家谱》就收录龙津廖氏15位诗人共300多首诗文。
推动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龙津村高擎“和美龙津”文化大旗,把繁荣乡村文化,凝聚发展合力这步棋走好走实。
一是活化《龙津古训》,传承古训精神。记载于龙津廖氏家谱中的《龙津古训》,经专家考证,为现存唯一的完整散体古训。寥寥千字,却蕴含着爱国尽孝、尊师重教、邻里和睦等丰富思想,与“和美龙津”的价值追求一脉相承。为传承古训精神,村“两委”请专业团队编译而成,免费派送给龙津全村的1000多个家庭,每户一套,用于教育龙津年轻的一代,还印刷2000本《龙津古训》硬笔临摹字帖,发给全村村民、学生、爱心学堂学员等,共同传承古训文化,在全村掀起传诵古训的比学浪潮。

《龙津古训》
龙津小学学生诵读《龙津古训》
二是深挖文化内涵,共建和美家风。举办了家风实践成果分享会,连续举办了三届家风文化节,全面推动家教家风建设,引领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弘扬爱国爱家、向上向善文明新风尚,传承优秀家风文化。如今,在龙津,悠久的家风文化,更融汇了新的时代精神,形成了“人人知晓、人人自觉、人人参与”的和美家风共建格局。
三是激活红色文化资源,弘扬革命精神。龙津村是革命烈士廖锦涛的故乡,为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龙津村先后修缮好廖锦涛烈士的故居,打造了廖锦涛烈士广场。
四是举办和美文化活动,凝聚发展合力。龙津村以弘扬“和美文化”为主导,常态化开展母亲节鲜花义卖、端午公益包粽、夏季全民体运会、“迎国庆”环村跑、三人草艇竞速赛等独具龙津特色的“和美文化”活动,团结凝聚新老龙津人,营造出一个“人人关心,共同参与”的和谐互助、邻里友善的“和乡邻”朋友圈。

龙津村“十一迎国庆环村跑”活动


龙津村草艇赛
通过邻里互相影响,龙津村形成了“家风正、民风淳、村风清”的精神文明新风尚。

2019 年 9 月荣获“全国家风文明示范村”

2021 年 1 月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2021 年 1 月荣获“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作者系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龙津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此文为冯铭麟在2025乡村振兴创新发展大会上的发言)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5-10-20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4-12-16
山西日报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