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功案例 > 正文

嵊州市聚焦农业产业发展 打造“扩中提低”新路径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2025-09-04 14:16

嵊州市紧紧围绕乡村全面振兴主线,立足实际、深挖潜力,稳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打造“扩中提低”新路径,进一步缩小“三大差距”《以嵊州小昆之变看乡村运营之力》调研报告获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吴宏耀批示;《嵊州发展土特产助力农民增收》和《嵊州市聚力“改、拓、合”三字诀引新质生产力推动茶产业全面振兴》获吕岩益副省长批示;今年6月,嵊州市顺利承办全国设施园艺提档升级推进会。

一是强化品牌建设。积极实施品牌兴农战略,深化推进以“嵊情家味”为统领的“1+1+3+N”公共品牌矩阵建设,巩固提升“越乡龙井”“嵊州桃形李”等产业品牌知名度。通过举办“越乡杯”浙江省龙井茶炒制技能大赛、桃形李擂台赛、氧气BAOBAO音乐节等活动,打响“越乡龙井”“嵊州小笼包”等特色品牌。目前,“越乡龙井”已入选浙江省首批土特产百品榜和全国名特优农产品名录,品牌感召力在浙江省县、市(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中排名第一,品牌价值达41.31亿元;“嵊州桃形李”多次获全国农交会、浙江精品水果展金奖,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并入选农业农村部2025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单。

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围绕嵊州特色农业产业招引优质农业项目,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原则,积极培育“名企、名品、名牌”,重点培育壮大“飞翼源”“禾下土”“华发”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同时推动农民合作社提质强能,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积极构建“龙头企业+加工大户(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链模式,如浙江春力茶业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盘活闲置茶厂,投入数字化炒茶设备,联结600多户茶农收购青叶,助农增收1000多万元。

三是延长产业链条。完善小笼包、茶叶、蚕桑、香榧、桃形李、粮食等“土特产”全产业链培育机制,推动农产品“梳妆打扮”进市场。深入挖掘本土优质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新产品研发,推动“水果+茶叶”“水果+药材”“蚕桑+粮食”跨界融合,助推农业产业链创新发展,达到1+1>2的效果。如通过探索桃形李深加工途径,开发桃形李果汁、果酒、果脯等高附加值产品,带动农户参与种植、加工、包装等环节,带动农民年增收3000万元。2025年以来,蚕桑、香榧、桃形李等“土特产”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250亿元,成功入选省级乡村“土特产”(茶叶)精品培育试点;“浙江嵊州水稻科技小院” 正式获批设立,成为绍兴市唯一入选的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

【责编 李媛】

南果北种:科技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3-04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