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名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画名家 > 正文

书法家梅法良书法作品赏析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2025-09-05 16:09

梅法良,笔名墨韵,男,1964年出生于安徽肥东,1989年至今在安徽淮北工作。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淮北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高级作家,翰青国韵文化艺术中心理事,其多篇作品在全国多项比赛中获得多种奖项。2022年由中国散文网、北京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出版的书籍《“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精品集》任编委。2023年2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2022全国文学精品选》任特约编委。2023年4月参加中国诗书画家网、中国散文网、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评选的,2022-2023年度创作成果丰硕,荣获“年度文艺创作精英奖”。2022年7月作品《清明追思》在翰青国韵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翰青国韵 词润芳华”杯全国诗词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22年12月作品《我怕》在中国散文网、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荣获“金奖”,并入编《2022年度全国文学精品选》。2023年4月作品《父亲》在中国诗书画家网、中国散文网、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评选中,荣获“金奖”,并入编《2022-2023中国当代文艺家代表作年鉴》。2023年8月书法作品《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作则必成》在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中国散文网、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晋唐杯’全国诗书画家创作赛”中,荣获“一等奖”。

笔墨见风骨:梅法良书法中的力与韵

刘熙载《艺概・书概》有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这番话用来形容书法家梅法良再贴切不过。他身兼高级作家与书法名家双重身份,文学修养为笔墨注入灵魂,书法技艺则承载文化情怀。自扎根淮北以来,他凭扎实功底在全国赛事中崭露头角皆是对其 “如其学、如其才” 的印证。观其作品,楷书得 “钟繇隶楷之古雅”,行草含 “怀素狂草之灵动”,恰是《艺概》中 “书如其人” 的鲜活写照。

梅法良先生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可谓博采众长又自成一体。从笔法上看,他深得传统书法精髓,每一笔都力透纸背,尽显扎实功底。中锋用笔稳而有力,线条圆润饱满,如 “锥画沙” 般具有立体感与质感。转折处,提笔顿笔间衔接自然流畅,既有颜体楷书的雄浑大气,又不失欧体的险峻挺拔。在书写行草书时,笔画灵动多变,似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颇有 “一笔书” 的韵味,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怀素《自叙帖》中那种自由奔放又不失法度的笔意。例如他的书法作品《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作则必成》,开篇起笔沉稳,笔画厚重,犹如苍松扎根大地,奠定了作品坚实的基调;随着书写推进,笔画逐渐灵动起来,线条的粗细、疏密变化丰富,似山间蜿蜒的溪流,自然而富有韵律。在结构布局上,梅法良先生巧妙构思,作品呈现出独特的美感。他的楷书作品,结构严谨规整,每一个字都仿佛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笔画之间相互呼应,比例协调,犹如建筑般稳固而不失灵动。而在行草书作品中,他大胆打破常规,字与字之间或连或断,欹正相生,通过巧妙的留白与疏密安排,营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恰似一幅灵动的水墨画,充满了意境之美。

除了精湛的书法技巧,梅法良先生的作品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他的文学素养为书法创作注入了灵魂,使其作品不仅仅是笔墨的呈现,更是情感与思想的载体。在欣赏他的作品时,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每一个笔画之中,或激昂,或沉稳,或洒脱,使观者在欣赏书法的同时,也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正如古人云:“书者,如也,如心之所欲也。” 梅法良先生正是通过书法,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恰如他的艺术人生 —— 不疾不徐,却始终朝着文化传承的方向坚定前行。

作品赏析:

【责编 李媛】


高红:篆韵承古开新境,笔墨赋能新时代

《中华英才》半月刊社2025-09-05

道金平——铁血丹心化翰墨 和平信使绽芳华

《中华英才》半月刊社2025-09-05

书法家梅法良书法作品赏析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9-05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