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蛟,号,驭风阁主,字,怀辰。1956年6月20日生,祖籍湖南怀化。从小喜爱书画,早期从师江苏国画院华拓先生学习中国山水画,同时,得到魏紫熙先生、金志远和徐茜先生的精心指导。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气象学院、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军旅生活二十年,地方群众文化艺术工作二十余年。从事书画艺术创作三十余年。
现为国家群文副研究馆员(国家二级美术师、副教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艺术学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艺术研究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签约艺术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京华阁书画院副院长,江苏大众书画院副院长,江苏省山水画研究会会员。南京市美术家、摄影家协会会员,南京市职工书画家协会会长,南京市职工摄影家协会会长,爱德基金会公益书画院常务理事,《东方卫报》特刊特约编辑记者,专栏主持人。
2014年参加人民日报主办的“美丽中国·风采万里”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全国书画名家精品展,并获优秀奖;2014年荣获第一届“315维权杯“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2015年荣获第二届三等奖、2016年荣获第三届一等奖;2015年获南京市机关公务人员书画大赛三等奖。作品入选由联合教科文组织、北京估价润格艺术中心、北京京华阁书画院等举办的“翰墨民族风、璀璨中国梦”2020全国书画名家网络VR邀请展。参加了2022年江苏省山水画研究院、江苏大众书画院年度书画作品展。2023年作品还入选林㪚之书画院年度书画展和北京地铁《艺脉相承》主题巡展。
《中国日报网》、《中国第一新闻网》、《财经中国网》、《法制新网》、《中国现代书画网》、《朝闻天下》、《人民日报网》、《中华发展报道网》、《资讯在线网》、《中国华侨传媒网》、《张雄网》、《网易》、《中国现代书画网》、《今日头条》、《搜狐》、《中国美术新闻网》、《腾讯网》、《腾讯新闻网》、《凤凰新闻网》、《天天快报》、《今讯网》、《早安网》、《龙虎网》、《中国藏艺网》、《中国企业资讯新闻网》等多家网络媒体专题多网页多轮次宣传报道。
《文化月刊》、《人民美术》、《中国报道》、《名家名作》、《读者》、《东方艺林》、《中国书画报》、《消费日报》、《旅游商报》、《大众证券报》、《江苏工人报》、《江苏科技报》等报刊先后专题多版报道。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名家作品集《张贤蛟写意山水》”专集。本人主编了《第九届金陵墨韵美术书法作品展作品集》和《第三十届金陵之春摄影艺术展作品集》。作品入编《世界艺术经典名家名作》、《中国书画家大典》、《中国艺术家年鉴》、《中国美术通史》。作品入选了中国国际集邮网、《中国邮政—“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喜迎党的十九大”》主题电话卡、邮票及纪念邮品制作、出版、发行活动;作品入选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限量版珍藏邮册·艺术家卷、“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启航新时代中国当代书画艺术领军人物张贤蛟”大型文献类珍藏邮册、“伟大历程和中华复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文化复兴践行者——张贤蛟”大型文献类珍藏邮册之一和之二以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献礼珍藏邮册艺术家卷——百年百家——张贤蛟”、2024我和我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中国当代艺术功勋人物大型文献类珍藏邮册以及《文化自信,民族复兴—新时代杰出文艺工作者》、《江山如此多娇》和《青颂伟业、放歌新时代》等主题邮品制作、出版、发行活动;被海峡两岸书画家协会授予“德艺双星知名艺术家”称号;被江苏市场推荐品牌办公室授予“江苏行业最具影响力画家”。
南京电视台《墨海玩家》栏目、江苏电视台《投资时间》、《文化江苏》栏目、龙虎网等分别制作了个人专访节目,在黄金时段播报。作品被中国地名学会、孙中山纪念馆、渡江胜利记念馆、南京慈善总会、林㪚之书画院等收藏。
2011年起先后在《新视觉艺术》上发表了论文《浅谈中国山水画的个性风格营造》、在《大众文艺》上发表了论文《浅谈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感》、在《中国科技博览》上发表了论文《准备好了才会赢》(此篇论文还在《人民摄影报》上发表)、在《神州》杂志上发表了《简议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和《写生与中国山水画创作》,在《中外交流》杂志上发表了《意在笔先——中国山水画创作不破之准则》。
山林华滋、树柏葱茂、云烟流瀑,张贤蛟笔下的山水,高逸苍穆、章法严谨、书卷气浓郁、笔墨潇洒、墨彩淋漓,拂来一股古扑、沉厚、宁静、清穆之逸气。单看其画,常常会以为是出于一位学富五车,沉浸古诗书的老先生之手,难以想象这古穆逸气画风的笔者,原是一位活跃于现代生活的中年画家张贤蛟,此山水古法之深厚精到,不染尘世。“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张贤蛟正沿着此路前行。数十年来,他走的是先学古人,后写生,再师造化。食古能化,古为已用,触类旁通,点线笔画积墨而成,其中看得出石溪、范宽、王原祁、石涛的传统气脉,也看到黄宾虹、黄秋园、李可染的积墨与渍墨笔法。张贤蛟善连皴带擦、干湿并用,近看似粗头乱服,点画狼藉,饶有天然不雕之致,立意高古浑莽,似随意,而实内含功力,法度泻于毫端,性情倾于纸上。在密密麻麻的点线交织中,隐现山峦浑厚而岭崎,草木华滋而丰茂。其大胆在北方山水画的基础上,掺和南方山水的清灵气息,求质朴、求率真、求自然、求纵横、用粗犷的山水画语言在古雅的风格中流溢出一种清新的气象。他的画作雅穆苍润,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传统根基扎实。
张贤蛟从笔墨与物象的语言探索中,直接达到自我精神与天地精神融合,进入笔墨与物象同一,搏动与静谧同一,天地与自我同一的境界。张贤蛟的写意山水已经远远超越了艺术意义而上升到一种超脱的人文气息和广博的思想意境。
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鉴定专家、《鉴宝》节目鉴定专家)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10-10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10-10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