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世煜,笔名墨情、墨缘,1945年5月出生于湖北大冶市,研究生学历。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传统文化非遗传承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作为中国文化名人和中国文化大使,查老担任(或历任)《中国书画家大百科》艺术顾问、《中国传统文化非遗传承人年鉴》艺术顾问、《世界美术家大辞典》编委、《新中国美术家大典》编委等。
查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其父为当地知名文人,擅长书画。五岁执笔,七十五年不辍,从湖北大冶走出,成为书画双绝的殿堂大师。学生时期就展现出非凡艺术天赋,在小学、初中均举办过个人书画展览,大学和读研期间,他是师生心目中的书画家,校园的标语和墙报都有他的作品,深受师生赞誉。大学毕业后,先后多年在部队、县城、地市、京城从事书画工作。早年仕途顺遂,却坚持苦练书画,并拜师李可染、沙孟海等大家为师,让艺术得到充分发挥。无论身份如何转换,查老始终有一颗"崇书爱画"的初心,笔墨修养从未间断。晚年功成名就,仍自称"跋涉者与创造者",全身心投入毕生酷爱的书画艺术中,继续磨砺积淀,已达醇熟结晶的境界。
在艺术成就方面,查老有多项标志性荣誉尤为瞩目:
2012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为其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查世煜》(俗称"大红袍"),收录262幅代表作。这部被誉为"画坛史册"的重量级画集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热销一空。此外,查老还先后出版了国家珍藏版邮集、《查世煜行草唐诗一百首》、《查世煜草书苏东坡词赋》等专著,2021年更与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共同出版了《中国影响力人物——查世煜孙晓云书法集》。查老的艺术成就获得市场认可,价格不断攀升,单幅拍卖价己过百万。录入福布斯中国艺术十大榜,深受国内外藏家青睐。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查老的多幅代表作被国家级重要机构收藏并陈列:2008年9月,《江山多娇》被人民大会堂收藏;2010年10月,《万山红遍》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2013年创作武汉全景图《楚天江城大武汉》,首创武汉全景巨卷;2014年,《万里长城》在众多竞争作品中脱颖而出,饰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VIP室;2016年,巨幅国画《红日耀山川》藏挂在湖北政协厅;2018年,《巍巍大别山》和《江山万里红》陈设于武汉国博中心接待室。这些作品以其正大气象的艺术风格,成为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艺术典范。
在书法领域,查老五体兼修,尤以草书、行书见长。他破译千年密码,独创"看得懂的草书"——识读性草体,突破了传统草书难以辨识的局限。其书法件件天质自然,毫不造作。下笔有由。行书、行草、草书三体,获得国家"兰亭字库"认证,冲进百度字库。《草书苏东坡词赋》被国家博物馆珍藏。查老先后为上百家商场店铺、景点、祠堂、寺庙书写门牌、对联。多幅书法作品被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藏馆和国际友人收藏。成为中国书法世界名片。
在绘画领域,查老创立了独具一格的"查氏山水"体系,以自创"滚笔混皴法"突破传统范式。其作品将北方的雄浑与南方的灵秀揉和在一起,既扎根传统笔墨精神,又融合西方绘画的透视与色彩观念,形成雄浑苍茫、意境幽远的艺术风格。著名书画评论家史峰评价其作品:"骨法用笔,随类赋彩,都做得炉火纯青,一丝不苟。兼工带写而成,气韵生动,经营位置写画云上山巅。"查老作品《古榕树下》、《乡情》、《茶马古道》等一百多幅书画作品,分别入选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法国巴黎卢浮宫第35届当代国际艺术博览会等百余次高规格展览;"杨帆峡江行"、"牧牛春水古木间"、"故乡情"等七十多幅作品荣获全国金奖、中国传世金奖、翰墨中国金奖、中国好品牌影响力特等奖、世界文化交流伟大贡献奖等各类高规格奖励。被国家文化部门授予"当代丹青大师"、"中华艺术骄子"、"中国文化名人"、"中国书画领军人物"等多个荣誉称号。
2013年,查老创办了近二千平方米的"查世煜艺术馆",陈列其不同时期的原创书画作品二百余幅,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超百万人次。从馆内陈列的作品中,既可以观摩到查老沉淀已久的精深技艺,更能感悟到传统文人的风度,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展现出书道、画道与身心的完美融合,不愧为古今相续的艺术贤才。
更令人敬仰的是查老的为人和修养。他淡泊名利,知识渊博,谦虚谨慎,常言:"要把字写好,把画画好,首先要把人做好。"面对众多荣誉和赞赏,查老从不夸耀自己,常说:"真正的高手,还是在民间。"他推掉天价代言,笑称"艺术家不是生意人",作品遇知己半卖半送,普通人求字学画笑脸相迎。国家级殿堂挂画多年,他闭口不提:"让作品自己说话!"这份虚怀若谷的品格与其高超的艺术造诣相互交映,更显大家风范。正如评论家史峰所说:"在当今艺术界内,都是充满了尚名追利之气,而查老却能在这种大环境下保持着一颗卑以自牧,含章可贞的艺术静心!"
查世煜老师以七十五年的艺术实践,将传统书画艺术推向新的高度,他与山水相互创造,其作品既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让传统成为奔涌在时代血液的大河,呈现中国的东方气魄!堪称当代中国书画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一座永不离场的笔墨丰碑!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10-10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10-10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