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非遗人物 > 正文

秦礼军:深山里的傩戏守望者

2025-07-18 11:25

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群山中,柏杨木雕刻的面具泛着幽光,秦礼军手持刻刀的手稳健如松。这位来自平塘县的民间艺人,用三十年光阴雕琢着一项古老技艺,在抖音直播间与田间地头的方寸舞台间,让黔南傩戏焕发新的生命力。

一、师承秘辛:大山深处的技艺传承

"杨法清师父教我的第一句话是,傩戏是人与天地对话的语言。" 秦礼军指尖摩挲着案头的雷神面具,柏木纹理在灯光下如岁月刻痕。这位自称黔南傩戏第 34 代传人的艺人,少年时便追随当地隐世艺人杨法清,在桐油灯下学习傩坛秘仪。

2018 年,他召集八位同道组建 "平塘傩艺团",让散落在乡野的技艺有了固定的传承阵地。如今这支九人团队的足迹已遍布黔南州的村村寨寨,将《开红山》《判官审案》等传统剧目带到了更广阔的舞台。

二、技艺双绝:刀尖上的千年传承

在克度天文小镇的表演现场,秦礼军将三寸竹签猛然插入喉间,台下观众屏息凝神。这出传承百年的 "吞竹签" 绝技,与 "下油锅"" 上刀山 " 共同构成他的看家本领。2025 年这场表演被当地媒体镜头捕捉,让深山绝技走进大众视野。

转身回到工作室,他又成了潜心创作的匠人。以柏杨木为原料,经 "选材 阴干 - 粗雕 - 细琢 - 上漆" 二十八道工序,历时月余方能完成一件面具。其代表作雷神面具,额间三只慧眼怒张,獠牙毕露中透着镇煞威仪,现被平塘县文化馆永久收藏。"每副面具都有魂。" 秦礼军说,他雕刻的 500 余件面具中,既有驱邪的判官相,也有祈福的寿星面,件件承载着黔南山民的精神寄托。

三、守正创新:古老技艺的当代表达

2023 年平塘县 "非遗过大年" 活动现场,秦礼军带领团队演绎的《判官审案》赢得满堂彩。剧中判官面具的朱砂眉眼,在现代灯光下折射出穿越时空的审美力量。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成为他传播傩文化的独特方式。

在抖音平台,他的 "傩技解密" 系列视频累计获赞超百万。2024 年斩获 "最受欢迎非遗传承人" 网络票选季军时,他正蹲在独山县的田埂上,为农户主持 "喊魂" 仪式。这种游走在民间信仰与现代传播之间的状态,恰是当代非遗传承的真实写照。

四、前路漫漫:在坚守中寻求突破

平塘县文化馆的玻璃展柜里,秦礼军制作的雷神面具静静陈列,与隔壁展柜的 FAST 天眼模型形成奇妙对话。正如县文旅局在 2025 年工作简报中所评:"他让古老傩戏与时代找到了共鸣点。"

当被问及未获省级认证的传承谱系时,秦礼军正将新刻的傩面浸入桐油:"认证是早晚的事,但老百姓的认可更紧要。" 在他看来,每月二十余场的民间演出,就是最好的传承证明。

暮色中的傩艺团排练场,九副面具在墙上投下斑驳光影。秦礼军带领弟子们吟诵的古老唱词,正穿过黔南的山峦,向着更远的地方传去。这位深山里的守望者,用最朴素的坚守,书写着非遗传承的当代答卷。

【责编 李鹏】

弘扬茶文化,健康天下人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3-08-11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