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宁市坐落在宜水河畔,山青水秀、物阜民丰、人杰地灵,生长于此的艺术家谷子丰,人生轨迹横跨新闻采编、书法创作与歌词写作多个领域。无论角色如何切换,他手中的笔始终如“剑”般锐利,墨色始终如“魂”般厚重——在文化传承的脉络里溯流而上,在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中勇立潮头,早已用无数作品,成为时代文化传播者。在时代的画卷上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铁道兵岁月:淬火成钢的青春
1969年12月,青年谷子丰穿上军装,成为铁道兵部队的一员,随部队开赴太行山下的驿马岭。那里条件艰苦,他和战友们肩扛手凿,在崇山峻岭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铁轨延伸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他们的汗水。从连队文书到营部测绘,再到最后的文化宣传工作。他在宣传岗位上,用画笔描绘战友们的奋斗身影,用文字记录军营的热血故事,这五年的军旅生涯,不仅在他心中种下了坚毅的种子,更让文字与文艺,成为他往后人生难以割舍的热爱。
二、翰墨人生:以笔为魂,书写世间百态
谷子丰自幼受父亲影响,痴迷书法。父亲的一手好字,是他最初的启蒙。军营岁月里,他也未曾放下对书法的热爱,利用闲暇临摹研习。退伍后,这份热爱更是蓬勃生长。他临帖多个,从篆书的古朴、隶书的典雅,再到行书的飘逸、楷书的规整。而他尤其喜欢隶书。
他的书法,师古而不泥古。汲取传统书法精髓的同时,融入个人对生活、对艺术的感悟。那一幅幅书法作品,或气势磅礴,或细腻温婉,皆是他与天地、与自我对话的载体。
谷子丰的书法,渐渐从个人的热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他的题字,装点着常宁的文化地标。常宁城区的 “翰林书院”,那行草结合的题字,成为读书人的精神符号;莲花新区步行街、常宁市第五人民医院、福象茶楼等地,也有他的亲笔题字,让书法艺术融入城市肌理,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他的书法遍及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友人,经他题写的书名达30多个,在宜城、雁城、星城、京城题写的字画、匾牌数枚不胜举。他设计的“莲花仙子”迄今伫立在莲花步行街;他的字画曾在长沙桔子洲头展出一个星期,电子屏幕滚动播出。并荣获省文旅厅颁发的优秀奖,社会各界名流对谷子丰刮目相看,给予其点赞鼓励;2025年5月,他的一幅行书《心种莲花》成功入选海峡两岸名人文化交流庆“五一”书画作品网展。常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刘国荣赠予他一枚“子丰长寿”的祝福印章;著名版画家吴国威除赠送“文房四宝”外,还赏赐一幅“迎客松”国画及“水墨牡丹”一幅;著名书法家何满宗特地用魏碑体欣然为《谷子丰作品集》题写书名并合影(如图);
不仅在本土,他的作品还走出国门,赠送给加纳、卢旺达等国家元首,在中非文化交流中,传递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参与中国与塞拉利昂文化交流会,让外国友人领略汉字与墨韵的神奇。其不仅为《常宁市志》《福生寓言》《知行文选》等题写书名,还为张氏祠堂、兰亭雕刻公司、仙人岩寺题写匾牌。国内诸多文化活动、书法展览,也常有他的作品参展,与各地书法爱好者交流,在墨香交融中,弘扬书法艺术。
二、文艺多面手:笔耕不辍,赋能时代
谷子丰不止于书法,在文学的园地里,同样耕耘得法。他热爱写作,新闻、散文、诗词、楹联,皆有涉猎。在1988年,谷子丰陪同中央媒体记者下乡采访台湾返乡探亲成员魏慈英,由此创作的新闻稿件《孤苦无依汉,夜夜梦神州》,先后在《人民政协报》《湖南日报》《衡阳日报》等主流媒体上发表。写新闻,他深入基层,用敏锐视角捕捉 “真善美”,“审梨”等反映村支书扶贫的故事,《衡阳日报》曾以头版头条给予报道,让基层故事走进大众视野;写散文诗词,他抒发对家乡、对时代的热爱,文字饱含深情,如潺潺溪流,滋润人心。
他也参与编纂《常宁市志》《常宁年鉴》等地方文献,用文字为家乡留存历史记忆;小说、诗词、散文、报告文学、通讯等累计发表1800多篇(幅)、约60余万字,笔耕不辍的背后,是对文字的敬畏,对记录时代、传递温度的执着。
时代需要文艺发声,谷子丰从未缺席。疫情期间,他与国家一级演员何文合作,创作歌曲《危难之际显忠诚》,用文艺提振信心,向抗疫一线工作者致敬;配合森林防火宣传,创作《队长派我来巡山》,以接地气的歌词,传递安全理念;关注留守儿童,创作原创歌词《龙嘟啦》,描绘塔山瑶乡孩子的生活,这首歌登上央视春晚少儿频道,让全国观众看到常宁的文化活力,也为孩子们送去关怀与鼓励。
退休后,他更是以宣传常宁为己任,用镜头、文字、书法,记录常宁的山水人文、发展变迁。漫步常宁的乡镇村落,他用手机拍下美景与故事,制作美篇传播;为常宁的非遗文化、特色产业代言,让更多人了解常宁的 “好”。这份对家乡的深情,化作文艺创作的源泉,让他的作品,始终带着泥土的芬芳与时代的温度。
四、德艺双馨:育人传薪,坚守初心
谷子丰深知文化传承的意义,对年轻文艺爱好者,总是不吝赐教。在常宁市老年大学,他受聘为书法老师,教老年学员习字,耐心指导笔法、墨法,让书法艺术滋养晚年生活;对常宁的网络作家协会、音乐协会等团体,他曾担任顾问、荣誉顾问,鼓励年轻人创新创作。
他的父亲是书法启蒙,他也成了许多年轻人的 “书法引路人”。常宁本地的文艺青年,常向他请教,他从创作思路到作品打磨,倾囊相授。在他的影响下,一批年轻人爱上书法、文学,投身文化事业,让常宁的文化传承,有了新鲜血液。
“人不能有傲气,不能无傲骨”,这是谷子丰的座右铭。他才华横溢,却始终谦逊平和。取得诸多成绩,仍认为自己是 “万京油”“半桶水”,保持学习的热情。面对名利,他不骄不躁,坚守创作与传承的初心。他用行动诠释文化人的担当,德艺双馨,是常宁文化界对他的共识。从铁道兵到文化工作者,身份转变,初心不变;岁月流转,热爱不减。他以书法为魂,文学为翼,在文化的天空翱翔,更以人格魅力,感染身边人,让文化传承与正能量传播,成为一场接力赛,他是奔跑者,更是引路人。
五、结语:墨香致远,精神永恒
谷子丰的人生,是一部生动的 “文化奋斗史”。从铁道兵的热血青春,到文化领域的深耕不辍;从书法艺术的执着求索,到文学创作的繁花满枝;从助力时代浪潮的担当,到育人传薪的坚守,他用一生践行 “退伍不褪色,离岗不离志”,更用笔墨与行动,诠释文化人的使命。
在常宁这片土地上,他的墨香会继续飘散,他的精神会激励更多人。无论是书法爱好者、文学创作者,还是文化传承者,都能从他的故事里,汲取力量——只要心怀热爱,坚守初心,无论身处何岗,都能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为文化的传承与时代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未来,期待谷子丰老师在文化之路上继续前行,也期待更多人循着他的足迹,走进文化的花园,让墨香更浓,让文化更兴,让精神的传承,永不停歇 。
艺术家简历
谷子丰,湖南常宁蓬塘乡人,历任战士、文书、常宁市委宣传部通讯组长、常宁市广电局副局长(主持全面工作)、常宁市文化局局长、党组书记、常宁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广东省岭南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顾问、常宁市原创音乐协会顾问、常宁市楹联家协会名誉主席、常宁市网络作家协会荣誉顾问等职,是常宁本土实力派作家、书法家。
艺术作品
【责编 李鹏】
2025-08-01
2025-08-01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