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人生 > 正文

童世明:以笔墨为舟,载武陵山水入世界画境

2025-07-30 15:12

在湘西的崇山峻岭间,有一位用笔墨丈量山河的画家。他以武陵山脉为纸,以沅澧清流为墨,将苗寨的炊烟、丹霞的霞光、高铁的轰鸣都融入画卷。他就是童世明,字武陵居士,号武陵山居,一位深耕中国画领域四十余载,让湘西山水走向世界的艺术耕耘者。

1959 年 10 月,童世明出生于湖南湘西花垣县。这片被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浸润的土地,赋予了他对自然与生俱来的亲近感。自幼与书画为伴的他,早早便在宣纸上勾勒家乡的轮廓。从湖南省怀化学院美术系的系统学习起步,他深知艺术之路永无止境。为追寻更高的艺术境界,他先后踏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北京荣宝斋画院深造,在名师的指点下研磨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师从张仃、李燕、程大利等画坛巨匠的经历,让他在传统笔墨技法与现代艺术理念间找到了平衡,逐渐形成了兼具厚重底蕴与时代气息的独特风格。

入职怀化市文化馆的近四十年间,童世明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文化馆的工作让他有更多机会深入湘西的村寨与山林,那些晨雾中的吊脚楼、夕阳下的石板路、节庆时的苗家盛装,都成为他写生本上鲜活的素材。他常说:“武陵山水不是刻板的风景,是有呼吸、有故事的生命体。” 这种对家乡的深情,化作他笔下灵动的线条与饱满的色彩,让每一幅作品都充满生活的温度。

艺术的价值,在于既能扎根大地,又能映照时代。童世明的创作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早年创作的《边城人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城的市井风情与人文底蕴,一举斩获文化部颁发的美术群星奖,成为他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而怀化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文化艺术成就贡献奖,更是对他数十年深耕本土艺术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他的画笔愈发关注时代变迁中的湘西。新作《高铁进苗寨》以恢弘的构图展现了现代交通与古老苗寨的碰撞,这幅充满时代张力的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记录湘西发展的艺术见证。《丹霞峰峦映秋林》则凭借对武陵丹霞地貌的精妙刻画,成功入展中国美协全国展,让更多人领略到湘西山水的雄奇壮丽。从《武陵春山图》的氤氲诗意,到《苗乡映秋》的绚烂色彩,再到《湘西四季》四条屏的流转时序,他的作品如同一部视觉化的湘西风物志,被北京市政府长城博物馆、湖南省美术馆等多家机构永久收藏。

四十载艺术生涯,童世明收获的不仅是荣誉,更是业界的广泛认可。如今,他身兼北京中国新武陵山水艺术书画创作院院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CCTV 央视《艺术名家》栏目客座教授等多重身份,这些头衔背后,是他对艺术传播的责任与担当。作为国家钓鱼台国宾馆、中法文化交流中心等机构的签约画家,他的作品成为文化交流的纽带,在国内外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

让武陵山水走向世界,是童世明多年的心愿。2018 年 9 月,受中法文化交流中心邀请,他携武陵山水画作赴法国参加 “水墨中国 - 中欧水墨名家赴法联展”,在巴黎的艺术殿堂里,湘西的吊脚楼与塞纳河的波光相遇,碰撞出跨文化的艺术火花。随后,他沿法、比、瑞、瑞典、意、德等国进行艺术访问,在写生本上记录异域风光的同时,也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传递给当地艺术家。2024 年,他的作品亮相法国巴黎奥运艺术展,被法中文化交流中心授予 “中法文化交流大使” 称号;同年 8 月,他又带着新作走进新加坡第 59 届国庆画展,并赴马来西亚采风,让东南亚观众感受到中国水墨的独特魅力。

“艺术没有国界,好的作品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产生共鸣。” 童世明始终坚信这一点。他出版的多部个人专集与画册,成为外界了解武陵山水艺术的窗口;在京、鲁、滇、湘、渝、粤及港澳大湾区的巡回个展,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湘西的灵秀与雄浑。数百件作品被海内外政府机关、高铁站及私人藏家收藏,既是对他艺术造诣的肯定,也是武陵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注脚。

从湘西苗寨的懵懂少年,到誉满中外的山水画家,童世明的艺术之路始终与家乡紧密相连。他用笔墨为武陵山水立传,用画作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如今,年过六旬的他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在传统与创新的探索中不断前行。正如他所言:“武陵山水是我永远的灵感源泉,只要画笔在握,就要为这片土地描绘更多精彩。”

【责编 李鹏】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