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的指南

——读明代《小窗幽记》有感
2024-02-28 09:39 作者:王业松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大字号

作为年货之一的精神食粮《小窗幽记》,于元宵节之日读完了,我享受了这一道厚味的年货。

《小窗幽记》从明代开始,经历了四百年能流传至今,自有它的传承之理。

《小窗幽记》以摘句节段编撰的方式,收集作者陈继儒关于修身、养性、培德、为学、治家和致仕的格言,其实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形式——语录。

《小窗幽记》是明代青言(指高雅的言论)的代表作,与《菜根谭》和《围炉夜话》并称为修身处世三大奇书。内容多为“文人隐士闲云野鹤般的优雅情怀”和“处世退一步方安乐”的“高远境界”。世间寻常事,了悟小窗中。该书涉及内容较广,但总结起来,只有“为人处世”四个字。

为人方面,包括修身养性、洁身自好、潇洒自乐等内容。作者说:居处不求屋舍院落高广,衣服不求纨绔,饮食不求膏粱,宴乐不求奢靡。皆求过“黄帽青鞋”的平民生活,“任我逍遥一生”。“门外车马之尘滚滚”,但与我“了不相关”。作者生活力求平淡,“渴则敲水煮茗,饥则拔火煨芋”,“日常以苦茗代肉食,以松石代珍奇,以琴书代益友,以著述代功业”。作者以此为乐。

作者不图名利,就怕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只求“涧边幽草”知其名就行了。

作者提倡明哲保身,哪管人是人非,只关心“花开花落”。“守恬淡以养道,处卑下以养德,去嗔怒以养性,薄滋味以养气”。做到“性情不可以纵,怒不可以留,语不可以激,饮不可以过”。作者说“逢人不谈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平生不作皱眉事,天下应无切齿人”。

作者主张要活得潇洒文雅,提倡融入大自然,要解脱自己。在第五卷《集素》中说:“田原有真乐,不潇洒终为忙人;……山水有真赏,不领会终为漫游”。要“闲为水竹云山主,静得风花雪月权”,“枕长林而披史(指批阅史书),松子为餐;入丰草以投闲,蒲根可服”。人要“不为俗情所染,方能说法度人”。“莫行心上过不去的事,莫存事上行不通的心”。“少年人要心忙,忙则收敛浮气;老年人要心闲,闲则安享晚年”。

作者在书中多处写到养生之道。要求做到“宠辱不惊,动静以 敬 ,饮食为节,调息寡言,怡神寡欲”。“花看半开,酒饮微醉”。人在清闲无事坐卧随心时,虽然粗衣淡饭,也觉得一尘不染;但是,如果忧患缠身,繁扰奔忙,虽锦衣厚味,也会万状愁苦。”作者在书里讲了一个故事,说明这个道理:风雪之夜,在古庙冷铺中,讨饭的小孩和云游四方的和尚鼾声如雷;而拥锦下帷的贵人却“求合眼而不得”,这是为什么?因为贵人心中有事而不能静,虽高枕而有忧。

《小窗幽记》写得更多的是劝人读书。作者要求人们以琴书为朋友,因为“诵读有真趣”。作者说,“万事皆易满足,惟读书终身无尽”。作者提倡读《春秋》,读《周易》,先读经,后读史。“心无机事(指见机行事的意思)”,因为“案有好书”。作者说:“松声、涧声……琴声……煎茶声皆声中至清,而读书声为最”。作者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仪不遵守,语言无味”。只有书不问贵贱、贫富、老少。“观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观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因为“书是同人(指志同道合),每读一篇自觉寝食有味”。人应该“无事当看韵书,有酒当邀韵友”。

《小窗幽记》以不少篇幅写如何处事。提倡对己要“忍”,对人要“恕”,要“无事如有事时提防,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可以销局中之危”。处事要适可而止,“事遇快意处当转,言遇快意处当住”。书中有教育子女的话:“遗子黄金满箱,不如教子一经”。作者对于祸福的看法是:“过分求福,恰恰以速祸,安分远祸,将自得福”。作者提倡:“做事要认真,交友要实心”。 关于如何交朋友作者说:“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有一片素心”。成大事要从做好小事开始,“圣人成大事者,从战战兢兢之小心来”。“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

300页的《小窗幽记》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在读来仍有现实意义,但是书中也有糟粕,如“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明显是重男轻女的思想。书中还有一些中庸之道、与世无争和得过且过等消极内容。我们阅读此书,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汲取中批判,在批判中汲取,取其积极的,剔除消极的。为时所用,为我所用,不可照单全收。

“言不可道尽,事不可处尽”。借用书中这两句话结束此篇。

【责编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