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资讯

当前位置:

 安徽资讯 > 地方治理 > 正文

安徽铜陵:“一二三”齐发力,打造禁毒治理新样板

中安在线 作者:吴彬 周靓 2025-10-08

近年来,铜陵市公安局经开分局锚定“无毒园区、平安经开”目标,创新深化“123工作法”,将禁毒宣传、精准打击、暖心服务三者有机融合、协同发力,以系统化治理、精准化施策、人性化服务,构建起全链条禁毒工作新格局,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建强“一个指导站” 织密禁毒宣传教育网

2025年9月4日,安徽玉成汽车职业学校400余名师生及家长共同参与“青春无毒阳光成长”“开学第一课”活动。这场由经开分局联合南湖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的主题活动,既是铜陵市首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指导站成立一周年的“成果展示”,更是分局拓展禁毒宣传阵地的生动实践。活动现场,3名戒毒所干警、2名公安民警受聘为学校“禁毒法制辅导员”,4名师生被授予“禁毒志愿者”称号,政企校社协同的禁毒宣传力量进一步壮大。

图为禁毒宣传。

图为禁毒宣传。

时间回溯至2024年9月,为响应铜陵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号召,经开分局主动破局、整合资源,联合安徽省南湖强制隔离戒毒所,联动属地政府、司法部门及职业院校,牵头成立全市首家“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指导站”,率先构建起“跨部门协作、多层级联动、社会面参与”的禁毒工作新体系。一年来,指导站以“禁毒+法治+文化”为核心,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整合社会资源,通过政策宣讲、法治教育、文化浸润等多元形式,筑牢群众思想、法治、道德三道“防毒线”;同时紧盯青少年这一重点群体,以职业院校为切入点,辐射辖区所有院校,实现禁毒宣传“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全覆盖,推动自愿戒毒康复工作与毒品预防教育同步走深走实。

聚焦“两类打击重点” 打好精准缉毒攻坚战

面对毒品犯罪隐蔽化、手段新型化、群体年轻化的新挑战,经开分局坚持“科技赋能+人力攻坚”双轮驱动,构建“天、地、网”一体化查缉体系,靶向发力破解禁毒难题。

在禁种铲毒领域,分局既发挥“人海战术”优势,发动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开展“地毯式”人工踏查;又借力科技手段,引入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对农田、山区、院落等隐蔽区域进行“空中巡查”,实现“地面无死角、空中全覆盖”的排查闭环。2024年以来,累计巡查重点场所130余处,成功实现辖区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零产量”目标。

针对青少年群体中潜藏新型精神活性物质滥用风险,分局主动牵头药监、卫健、市监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聚焦“上头电子烟”“网红减肥药”等涉毒突出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溯源、线索深度挖掘、专案集中打击,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025年以来,共查处涉毒行政案件11起,其中涉依托咪酯案件9起,向29名相关人员发出未列管物质危害告知书,有效切断新型毒品向青少年蔓延的渠道,守住了青少年“无毒”防线。

创新“三项服务机制” 护航企业安全合规发展

“不仅帮我们解决了700多吨硫酸的处置难题,还省下几十万元费用,真是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谈及经开分局的服务,某停产化工企业负责人由衷点赞。这一难题的高效解决,正是分局以服务赋能企业发展的缩影。围绕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管理痛点,分局创新推出“三项服务机制”,实现监管与服务并重、安全与发展同步。

分级监管,精准化解风险。建立易制毒企业“红黄蓝”三色动态管控机制,依据企业信用记录、违规情况、管理水平等指标划分风险等级:对“红色”高风险企业实行“一企一警”驻点指导,对“黄色”中风险企业开展季度巡查提醒,对“蓝色”低风险企业推行“自查自管+远程监督”。2025年以来,累计排查企业90余家次,协助解决存储、转运、销毁等难题12件,从源头防范易制毒化学品流弊风险。

减证提速,优化营商环境。编写发放《易制毒化学品检查清单》,开展“法治讲堂进企业”活动36场,实现企业合规教育全覆盖;在行政审批上推行“绿色通道”和“承诺制审批”,将购买备案、运输许可等事项办理时间从3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效率提升60%。2025年1—8月,加急办理购买证1205张、运输证190张,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闭环响应,破解发展难题。通过“警企会客厅”搭建沟通桥梁,建立“问题清单+闭环处理”机制:对企业反映的诉求统一建账,明确责任单位、解决措施及时限,简单问题即时办、复杂问题协同办,通过电话回访、现场复核确保“件件有落实”。今年3月,某科技公司反映旧厂区被侵占问题,分局仅用5天就牵头协调解决违建拆除、污水治理等隐患,累计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85项,用高效服务为企业发展“松绑减负”。

如今,铜陵经开公安以“123工作法”为抓手,既守住了“无毒”底线,又托举了发展“高线”。下一步,分局将持续深化机制创新,推动禁毒工作与社会治理、企业服务深度融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经开、法治经开注入更强动力。

【责编 李媛】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