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杨:大医精诚 吉事有祥筑安康

2021-01-05 16:22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671012
祥康中医馆创始人、董事长袁杨

初见祥康中医馆创始人、董事长袁杨,是在他来北京参加一个中医药界业内人士的聚会上。那次对他的印象是虽不善言辞,却沉稳内敛,话语中满是对于中医药文化的推崇以及力求为老百姓除病解忧的善意。

第二次见袁杨,是在他位于辽宁省鞍山市的祥康中医馆。记者刚走进二楼诊疗大厅,就看到一位60多岁的阿姨正握着袁杨的手不断称谢。走过去“旁听”才知道,老人的儿子得了很严重的疥疮,因为发病初期症状与湿疹相似,跑了六七家大医院都被当做湿疹来治疗。花了2万多元,不仅没好转,反而越治越重。3个月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老人听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主任刘瓦利教授要到鞍山祥康中医馆出诊两天,急忙跑来寻诊。第一天,老人因为来得太晚,没能挂上号。第二天一早又来了,带着哭腔跟分诊护士说,“儿子今年42岁了,一直没有结婚,自从得了这个病,天天磨我,要死要活的。只要能给儿子治好病,让我少活十年都行!”这话碰巧让从旁边经过的袁杨听到了。他扶着老人的手说,“大姨您别急,今儿指定让刘大夫给您儿子看上。”之后嘱咐护士登记好,给老人倒上一杯热茶,安排她先休息。

老人这次来是专门道谢的。她也是这时才知道,那天帮忙联系登记挂号的小伙子,原来就是“祥康”的当家人。说着说着,老人的眼圈竟然红了。“要不是你把这么好的医生请到咱们这儿来,我们都不知道该到哪儿找她看病去。”

记者转眼再看袁杨,他微微笑着,神情既谦逊又诚恳。想当时他的心中,更多的应该是欣慰吧?

弘扬中医药文化  发扬中医药优势

走入祥康中医馆,从雕刻着中医典籍的楼梯走廊,到墙上的国医经典名句,再到馆内几十种制作精美、图文并茂的常用中药材介绍,将近3000平米的医馆里处处都彰显出浓浓的中医药文化。从位于鞍山市的旗舰店开始,祥康中医馆已在延吉、吉林、哈尔滨、天津陆续开设了分馆,以星火燎原之势创建了集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诊疗服务、中医传承展示为一体的连锁医疗服务机构。祥康中医馆已成为在当地传播中医药文化,让广大患者及市民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基地。

671013
2018年,作为直辖市形象店,祥康中医馆天津馆在天津市南开区鼓楼商业区落成

曾经从事医药行业的袁杨,在与中成药的接触中渐渐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与一些知名老中医相知相识,再至看到中医药诊疗对于一些慢性病令人称奇的治疗效果后,他对于国医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越来越热爱。于是,他从一个小小的中药店做起,慢慢着手开始组建中医馆。

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同仁堂于2014年12月在海南主办中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研讨会,袁杨有幸受邀前往参加。在会上,他结识了很多中医药界知名大师,与他们的交流与沟通,更笃定了他投身国医馆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出发,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正在铺设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之路”。

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在西安调研时,曾来到雁塔区电子城街道二○五所社区一家中医馆,他表示,很多患者喜欢看中医,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像我们自己也喜欢看中医。

习总书记的一席话,令袁杨欢欣鼓舞。“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671015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按照中医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祥康”在医馆中搭设展示台,指导百姓如何对中草药进行辨识,去伪存真

2015年12月,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他在信中指出,60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在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李克强也在批示中指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年来,薪火相传,矢志攻关,汇聚各方力量,研发出以青蒿素为代表的一批重大成果,在中医药科研、教学、技术服务等方面成绩斐然。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研人员不仅是中医药界的骄傲,而且是整个科技界的骄傲。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勇担中医药振兴发展重任,适应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坚持中西医并重,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借助现代技术,推动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取得新进展,在深入推进医改中发挥更大作用,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升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在发展中服务人民,为丰富祖国医学宝库、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671019
祥康中医馆自制健康茶饮,供市民免费享用

国家领导人的寄予,让袁杨对于中医药发展事业充满了希望。不久后,201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制定的办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2月25日发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在袁杨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颁布为中医药的弘扬和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法律支持。作为国医传承人,他更有责任有义务在这盛势下,弘扬中医药文化,发扬中医药优势。“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医药法的落实、老百姓的需求以及中医对于慢性病的疗效,四者结合,开设国医馆自是水到渠成。”袁杨表示,为老百姓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看知名医生更难的问题,祥康中医馆要从根源出发,切实服务于民。“我以前只是做医药市场,后来慢慢发现,这样干一辈子不过是自己多挣点儿钱。现在,我希望自己能够投入到服务大众这个理念中去。办医馆,善心是首位。”

邀名医请专家为患者保驾护航

袁杨一个朋友的父亲因患腰间盘突出,筹备了40万元人民币准备到北京接受手术治疗。当时老人腰椎已经被压迫变形,不能自己走路,需有旁人搀扶才行。手术方案设定要在背部切开一条一尺长的口子。朋友担心手术会有后遗症,建议父亲先去袁杨的中医馆试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医馆的专家只施了一次针,老人就能拽着扶手自己走路了。之后,老人又接受了6次治疗,除不敢搬重物外,与常人无异。

671016
京城四大名医关幼波关门弟子——北京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赵晓芳与袁杨合作了十余年

在祥康中医馆的出诊专家中,不仅有像杨桢、王志岩、苏惠萍这样海外归来的业界砥柱、青年俊才;还有杨星、刘瓦利、赵晓芳、杨杰、李菲等行走杏林数十载的国家级名老中医;更有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连凤梅、常佩芬等人。

看着这本“含金量”超高的专家名录,记者心中不免有个疑问,袁杨既不是中医世家出身,也并非中医专科毕业,他究竟是靠什么邀约到了众多中医名家?

还是京城四大名医关幼波关门弟子——北京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赵晓芳教授的一番话给记者做了解答。在她看来,之所以能够被袁杨打动应邀出诊,是因为他对于中医文化的深厚热爱以及想百姓所想急病患所急的态度。而能够与其一如既往地合作了十几年,则是源于袁杨的真诚与可靠。她认为,祥康医馆是在真真正正弘扬中医文化,不遗余力地为患者谋福音。

671017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方剂学博士杨桢主任在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

对于中医馆的经营来说,没有名医,国医馆也只是一个“建筑”而已。这一点,袁杨深有体会。他强调,开办国医馆必备的核心因素是名医资源和特色诊疗,而特色诊疗也是建立在拥有名医基础上。

经过走访袁杨发现,三、四线城市,特别是东北地区,中医少,基础也差。“这些城市中医发展慢,虽然中医馆不少,但能够出诊的名医不多。老百姓想找知名中医并不容易。”

为了请到全国各地的名老中医,袁杨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努力。“有些通过熟人介绍还好,但很多并不相识的名医专家们,起初总是有很多顾虑。”在他看来,开办国医馆,难度最大的不是投入与运营,而是如何请名医。“现在国内中医馆的资质良莠不齐,这使得名医们不可能贸然进行合作。况且他们都是各科翘楚,平时的工作已经非常忙碌,腾出额外的精力到外省出诊确实时间有限。”

671018
中国骨伤微创水针刀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特种证法研究会针灸教授王志岩正在为患者进行治疗

为了能跟名家们进行最直接的沟通,袁杨经常在门诊外一等就是三四个小时。一次不行,他就去两次,再不行他就直接挂专家号。“三顾茅庐”的精神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办馆理念终于感动了一位位中医名家。如今,“祥康”各馆的专家名医流动出诊量可达30余人。涵盖内外妇儿、男科、骨科、针灸按摩、心脑血管、肝病消化、肾病内分泌、风湿免疫、呼吸、肿瘤血液、神经、皮肤、亚健康调理等多种病理学科,有效的保障了患者的求医需要。

心守诚信之本  行守善良之根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传统的科学文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馆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发展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只有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形成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风格与内涵,才能有利于巩固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提高竞争力。

671014
袁杨告诉记者,饮片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必要的传统武器,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

“精医重德,诚信立业”是祥康中医馆的馆训。在袁杨看来,药品在质量上要讲诚信。而对于医生而言,水平重要,医德更重要。

“医生看病一定要结合药材,否则再好的医术也是‘无米之炊’。”祥康中医馆以“名医+名药”的全新诊疗方式,为当地百姓“看全国名老中医、用同仁堂精品中药、享受高品质中医药服务”提供了便利。祥康中医馆一般分为两层,一楼为名贵药材参营产品大卖场,主营同仁堂系列产品;二楼为问诊区,由各科名医专家坐诊。不仅如此,祥康中医馆还将“医养结合”的理念纳入到了经营管理中。将医疗、药品、保健、养生融为一体,开展一条龙式服务。

671021
鞍山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外国留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在鞍山市祥康中医馆挂牌成立,旨在为外国留学生感知中医药、学习中国文化搭建平台提供窗口

在“祥康”,记者看到了偏于一隅的国医文化展示区,仿佛是个小小的中医药博物馆。那里有袁杨四处收集来的医药古典、制药器物、外科器械,有述说国医文化历史的展板墙,有古药铺中药炮制作坊工作场面的情景再现,更有现场展示的同仁堂手工中药切片。“祥康中医馆肩负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任,真正做到为百姓传道、授业、解惑。教会他们如何对中草药进行辨识,去伪存真。”袁杨笃定地表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接受中医。中医的神奇不单是指不用现代化检测的仪器,仅靠‘望、闻、问、切’就能诊得那么准,中医的神奇还在于‘治未病’。在疾病尚处于萌芽状态未出现明显疾病症状,或尚未发展到不治之症时候发现它,解决它,寓意养生预防。”

据介绍,祥康中医馆将目前疾病详细分为几十种,每个周末定时开展健康大讲堂活动,每年与同仁堂合作开办两场中医药文化节。目的让大家对中医“治未病”理论有所了解,并通过对疾病的了解做到既防且治、未病防病、已病防变、已变防渐。

大数据引领中医药发展“大价值”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了未来15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纲要》提出,到2020年,将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此外,《纲要》还提出,要按照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工作部署,在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中,加强中医药大数据应用。政策为中医药大数据的兴盛进行了充分的铺垫。

671022
祥康中医馆在开馆所在地,面向当地群众多次进行免费义诊活动

不久前,袁杨来京参加业内人士聚会时所探讨的内容之一,便是中医药大数据的发展前景。

在很多人眼中,讲究“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的中医,与高大上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似乎并没什么太大的关系;“秘不外宣”“闭门传承”的中医药传统,和具有共享精神的互联网也不相融。

但事实上,中医药大数据的思想和实践经验其实源远流长。袁杨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大数据的有效应用促进着中医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得数据者得天下。中医药历史上从来就不缺乏大数据的身影,中医药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数据量大。远在先秦帛书时期,《黄帝内经》所引用的古文献就多达50余种,时至今日,书名与内容并存的仍有29种之多。《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多个方面内容,同时涉及了天文、地理、心理、社会、哲学、历史等多个学科,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大数据著作。它标志着中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

671020
为加深孩子们对中医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他们对祖国传统医学的兴趣,祥康中医馆为小朋友们开展了中医药趣味体验活动

在近年来互联网医疗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各种互联网手段的介入将“就医、问诊、购药、医生再教育及健康管理”等方面变得更加便捷。在业界看来,中医药焕发新的生命力实际上是有庞大基础的。

袁杨认为,在大数据时代,为了能有效利用中医药大数据资料的宝贵资源,我们一方面需要培养大批能有效利用大数据资源的中医药人才,另一方面要对中医药大数据利用的思维进行符合时代脉搏的变革。从而把中医药已知的部分呈现给世界,并且努力探索中医药的未知部分,使中医药变得可理解、可接受、可量化、可实证,让中医药被世界人民所认知、所接受。

袁杨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祥康中医馆能够乘上“大数据”的东风,让中医药文化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中医大数据将在加强中医药传承、突显中医诊疗规律、助推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下,我们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也应与时俱进,积极‘拥抱’大数据。从数据中寻找创新点,从数据中发现中医宝库的精髓所在。”

(2018.06.01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