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服务为抓手 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基层社区治理格局

2024-03-25 11:56 作者:郭永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大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当前,随着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的不断深化、体制、机制的进一步转换、职工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社区建设如何与之相适应,是社区管理者的必答题。

一、滨淮农场社区基本情况

自2018年起,按照农垦改革发展意见,滨淮农场进行公司制改制为江苏省滨淮农场有限公司,按照“内部分开、管办分离、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的“十六字方针”,由社区管理委员会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承担管理、服务、教育职工居民等职能,服务范围和内容基本涵盖广大职工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

江苏省农垦滨淮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下辖4个居委会、6个分场社区,现有专兼职社区工作人员40余人。场域内有数十家企业单位及大小规模民营企业百余家,户籍人口7354人、2590户。其中,镇区较为集中居住约1854户、4870人,9个集中居民点约340户、790人。居民主要由本地居民、附近学生、云贵川等外来务工人员和浙江瓜农等构成。

二、当前社区治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滨淮农场社区按照新时代社区治理要求,围绕“和谐滨淮”建设,持续以打造“六好品牌”社区为目标,构建了以基层网格员-居委会-分场社区-社区管理委员会为主的社区治理结构。    

(一)党建引领建强战斗堡垒,切实增强为民服务能力

一是优化组织机构设置,配齐配强专业队伍。滨淮农场社区党总支现有党员352人,占全场党员总数的44%,其中退休党员242人,占社区党员总数的70%,按照“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党支部-党小组”的纵向管理链条,社区调整了党组织设置,健全了组织架构。社区党总支下设8个党支部、26个党小组,推选出有一定影响力的退休干部担任党小组组长,推选出年富力强年轻党员干部任党支部书记,积极发挥组织、服务、宣传、凝聚职工居民的作用,让党员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基层的“一面旗”,形成“党组织发动、党员带动、群众互动”的良好工作局面。调优社区行政机构设置。去年社区重新调整机构设置,设综合管理科、社会管理科、公共服务科3个职能科室,将社区承担的31项职能分散到3个职能科室,在四个居委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六个分场社区,使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所承担的职责相适应,进一步捋清了职责权限后,社区各科室、居委会、分场社区干事有方向、有干劲,社区整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其次,农场公司党委高度重视社区队伍建设,近年来社区工作队伍正在朝着年轻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对基层各项政策的落地,做好社区居民的管理和服务,以及实现基层的良性运转起到了润滑提升的作用。

二是加强服务阵地建设,提升为民服务实力。滨淮农场社区围绕“五聚焦五落实”基层党建三年行动,积极推进社区党总支和下辖党支部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社区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矛盾纠纷协调站、老年活动室、居民代表会议室、民兵活动室、退役军人服务站、巾帼文明岗等,去年为了给职工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医疗公共服务,根据江苏省医疗保障局确保全面建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县的需要,社区增设了医保工作服务站,做到功能完备、布局合理、方便实用,不仅能实现职工居民诉求办理便捷化,同时也搭建起一座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为及时精准感知和解决职工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社区通过定期开展大走访活动、12345热线、网格微信群等渠道,收集职工居民需求清单,掌握共建单位资源清单,提供社区服务清单,最终转化为职工居民满意的“幸福账单”。

三是突出思想政治引领,营造向上向善氛围。滨淮社区在创建社区“六好”党建品牌时,把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作为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党员群体特点,紧紧依托“两大阵地”,推动线上政治功能、线下服务功能齐发力。通过“党建+互联网”模式,充分利用“学习强国”、支部党员微信群,组织开展线上学习交流、政策宣传等;筑牢服务群众线下阵地,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制度,规范开展组织生活。同时,坚持以文化润民心,以举办喜闻乐见的群体活动为抓手,逐步提升职工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度,成立舞蹈队、广场舞、合唱队等,在寓教于乐中让职工居民接受教育,在居民中培育共同意识。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区的培育和践行活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持续开展道德模范、系列好人等典型挖掘宣传,让崇德向善在社区居民中蔚然成风,推动社区文化大繁荣和精神文明建设结硕果,形成人人参与社区建设、共建幸福社区的浓厚氛围。

(二)网格管理激活神经末梢,推动社区基层精细管理

近年以来,一方面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和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再加上社区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使得社区工作的精细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在不断提高,一部分有奉献精神的人员以志愿者、网格员、居民小组长等形式经常性参与社区活动,网格化管理日渐成为社区管理中关键一环。社区网格化管理,是近年来滨淮农场社区积极探索和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其基本思路,就是在分场社区、居委会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将居民小组按照小区、楼栋等划分若干个单元网格,每个居民小组根据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网格员,网格员要能够对所管辖的60-100户居民的情况了如指掌,尤其是对管辖范围内的困难群众和重点人群的了解,网格员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社区基层管理的效率。网格化管理实际上也是一种居民自治的体现,在社区管理架构中融入居民元素对于社区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城镇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居民“三感”指数日益提升

近年来,滨淮积极在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上施良策、求实效,全力提升职工居民满意度。一是积极融入盐城市黄海新区和黄河故道地区高质量发展规划,努力推进与滨海县、滨淮镇融合共建、优势互补,展现国企担当,发挥农垦自身优势,培育农场特色现代农业文化,发展农场城镇服务经济,把融入区域、对标发展、提供服务作为主攻重点,构建长效化、持续化联建共赢机制。二是逐年加大对固定资产与社会事业项目的投资,扎实推进民生工程,持续推进环境整治和小城镇提升,环境整治精准施策、城镇建设效果显著,城镇面貌大幅提升。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征集环境治理、美丽农场建设、职工文化生活等各类意见,制定职工“急难愁盼”重点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建设了镇区立面出新、居民点厕所改造、翻身河驳岸工程与沿线绿化、众兴路绿化、镇区道路黑色化提升、镇区主干道路亮化提升等一批“解民忧、惠民生、得民心”的民生工程,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社区治理的几点看法

(一)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居民实际需求的分类研究。一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围绕居民需求,把党的服务延伸到居民家门口,把难题解决在居民家门口,把活动开展在居民家门口,有效发挥社区党支部建在居民家门口的“一线”优势,发挥好党组织对社区党员、群众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带动服务和管理力量的更有效下沉,深入开展走访连心活动,聚焦群众最急最忧最盼,化解社会救助、困难帮扶、环境卫生、拆旧建新、养老服务、就业创业等问题,让党员服务更走心,生活服务更暖心,群众与党组织更贴心,在基层营造“坚定不移跟党走”“党支部一呼百应”的良好氛围。二要进一步明确社区的服务事项及责任清单,在现有社区服务事项准入清单中进一步细化,详细规定哪些事项由社区来做,哪些事项不由社区来做,不断进行细化和明确,及时进行更新,提高工作质量,通过更多的方式手段,将社区工作人员从形式主义和无用功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群众,服务群众,让社区成为居民真正的“贴心人”。三要充分发挥网格员的作用,通过定期走访、定期入户、定期收集职工居民意见需求,及时汇总、梳理,对涉及到社区的所有数据例如低保、残疾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退役军人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甚至是变化趋势,都要了如指掌,及时反馈给居委会和社区,为居委会和社区解决职工居民疑难提供准确依据。四要抓住难点热点、疑难问题下大力度解决,社区、居委会要定期组织召开调度会、班子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积极协调各部门、驻场单位、居民代表共同解决问题,使社区治安良好、管理有序、环境美洁、邻里和谐,从而进一步提高社区文明程度。

   (二)进一步加大对社区特殊群体的关注帮扶力度。一是困难群体帮扶,目前农场特殊群体主要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困难群体,最为常见的是因病致贫,家庭成员罹患癌症、因中风或其他疾病瘫痪在床、精神性疾病,都可以直接导致家庭没有经济来源,让普通职工居民家庭一贫如洗,在社区日常工作中,要给予更大的力度加大对困难群体的经常性帮扶,给予一定的精准帮扶和托底帮扶,一方面给予他们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另一方面也可以消减一部分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促进农场社会的和谐稳定。二是残疾人、失业待就业人员等,要持续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由社区牵头,与政府相关部门、驻场单位、经营场所等沟通联系,为残疾人、失业人员等搭建相应的平台,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就业机会,鼓励残疾人自立自强,帮助残疾人创收增收,让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实现自我价值。三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关怀,对于他们的关怀和帮扶同样需要社区付出时间和精力,在老年宜居社区的创建、福康养老中心管理、留守儿童关怀等方面还需要再与时俱进,提供更加贴近居民的实际需要。

(三)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一要重抓社区党员及班子队伍建设,结合社区实情,把热爱社区工作、年富力强、有组织能力、有文化、热心服务群众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党员队伍、选拔进社区领导班子,不断把新鲜血液吸收进社区队伍中。二要加强教育培训力度,鼓励和支持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各种职业资格培训和学历教育考试,不断增强社区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提高专业化水平和执行政策、服务居民能力。三要健全社区工作人员的晋升渠道,让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社区工作者拓展职业发展的空间,激发社区工作人员的内生动力,让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社区队伍,保持社区队伍的稳定性。四要强化考核机制,充分运用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坚持需求征集、提供服务、考核评价“三个双向”,通过与社区、居委会、分场社区等签订共建协议等,引导资源下沉、力量下沉、项目下沉、责任下沉,让辖区内各类组织和党员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让社区工作人员做到能进能出,通过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倒逼社区工作人员主动提高能力素质。

(四)进一步打造居民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一要进一步发挥社区党总支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政治领导、思想引领、志愿者活动、群众组织等,不断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引导农场各行业领域、各年龄段的志愿者参与到社区管理和社区治理中,依托协商议事平台,完善议事规则,引导居民开展自治,保障居民的自治话语权,努力做到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治理成效让群众评判、治理成果让群众共享,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的形成。二要夯实社区基层治理,健全社区-居委会(分场社区)-居民小组-网格员管理模式,推动形成“金字塔”式治理格局,彻底打通服务群众的“毛细血管”,遇到群众反映的大事小情,确保网格员能将群众意愿直接反馈至包片居民小组长和居委会主任,社区党总支牵头协调、解决问题,这样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仅能被听得着、看得见,还能解决得好。三要进一步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社区网格事务具有群众性和复杂性特点,要求从事网格管理的人员具有饱满的热情、科学的方法、十分的耐心和一定的知识水平,在强调网格人员责任意识的同时,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网格员的主观能动性,为推行网格化管理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有章可循。四要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要坚持以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为抓手,围绕“务实、创新、和谐、发展”的企业理念,重抓传统文化培植,充分利用好场史馆、演艺中心、红色教育中心等文化阵地,以及“三园主题”“三文阵地”,引导职工居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场贤文化和特色现代农业文化,引领农场精神文明建设,为打造“强富美高”新农场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五要推动建设“智慧社区”,线上线下智慧赋能,帮助社区进行更加有效、精准、快速的治理防控。通过数据共享,打造线上“人员动态图”,将人户信息以及个别特殊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第一时间开展信息排查和采取应对措施。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深度融合,利用社区电子屏、手机客户端、微信等,实现信息的智能推送和共享应用,让“数据多跑腿,百姓少走路”给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责编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