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民网评 > 正文

论国有企业中纪律约束与担当作为的辩证关系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罗浩男 2025-03-24 11:56

一、引言

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及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时代主题,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既要依靠严格完善的纪律约束来确保运营的规范性与合法性,又要积极倡导广大干部职工秉持担当精神、主动作为,以此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精准把握并切实实现纪律约束与担当作为的辩证统一,已然成为国有企业提升治理效能、增强核心竞争力、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所在,对于推动国有企业在新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强调纪律约束与担当作为的重要意义

(一)纪律约束的重要性

1.保障企业规范运营:严格完善的纪律约束是推动企业建立制度框架的根本依据,是企业依法依规运营的坚实保障。它督促国有企业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以及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从源头上规避因违法违规行为引发的法律风险与经济损失,进而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与声誉,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2.维护企业秩序稳定:明确清晰的纪律规定就像企业运行的轨道,为员工的行为提供了明确指引,使企业的各项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通过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工作环境,纪律约束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岗位之间的紧密协作,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畅无阻,为企业的高效运转提供有力支撑。

3.预防腐败滋生:强化纪律约束是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核心环节。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机制以及严格的纪律监督制度,对权力运行进行严密监控与有效制约,能够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切实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二)担当作为的重要性

1.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具备担当精神的干部职工往往拥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敢于突破传统的勇气,他们勇于探索新理念,勇于尝试新模式新技术,积极探寻发展机遇。这种创新意识与行动能够为国有企业长足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企业在产品研发、管理模式、业务拓展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提升企业执行效能:具有强烈担当意识的员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主动承担工作任务,积极履行岗位职责,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不良现象。他们能够将企业的战略规划迅速转化为具体行动,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得以高效实现,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和运营效率。

3.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担当作为的文化氛围如同强大的磁场,能够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形成团结奋进、勇于拼搏的良好风气。这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助于吸引优秀人才加入,还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纪律约束与担当作为的辩证关系

(一)两者共生共建相辅相成

1.纪律约束是担当作为的基石:“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纪律约束能为担当作为划定明确的边界,确保其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有序推进。只有严格遵守纪律要求,担当作为才能获得正确的方向指引,避免陷入盲目冲动、违规操作的误区,从而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2.担当作为是纪律约束的目标归宿:纪律约束并非旨在抑制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而是为了营造一个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环境,使那些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员工能够充分施展才华,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纪律约束的最终目的在于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达成担当作为所追求的目标。

(二)两者相互推动相互依存

1.纪律约束推动担当作为更加规范:严格执行纪律能够及时纠正不当行为,引导担当作为朝着更加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当员工对纪律底线有清晰明确的认知时,他们在行动中会更加审慎地思考和决策,以符合纪律要求的方式积极履行职责,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担当作为取得实效。

2.担当作为丰富纪律约束更具内涵:随着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演进,新的问题与挑战层出不穷。担当作为的员工在应对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这促使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对纪律制度进行优化完善,使其更加贴合企业发展实际需求,进而丰富纪律约束的内涵,提升纪律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当前在处理两者关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层面的偏差

部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对纪律约束与担当作为的辩证关系存在片面理解。一些人错误地认为严格执纪最好是“但求无过”,遇到挑战和困难“不如不做”,将纪律视为阻碍工作开展的绊脚石;而另一些人则片面强调担当作为的“大胆行事”,忽视了纪律的刚性要求,导致违规违纪行为屡禁不止,给企业带来潜在风险。

(二)制度建设的不完善

一是制度设计“空泛化”。部分国有企业的纪律制度在条款设计上存在笼统、模糊的问题,对于具体行为的界定不够精准,处罚标准也缺乏明确性和可操作性。这使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裁量弹性较大的情况,削弱了纪律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激励机制“空心化”。一些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正向激励担当作为。对那些勇于担当、表现突出的员工,表彰奖励力度有限,未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针对因创新而出现失误的员工,容错纠错机制也不明确,导致员工在工作中心存顾虑,不敢放开手脚真抓实干。

(三)执行力度的欠缺

一是部分国有企业在纪律执行过程中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对于违规违纪行为,未能及时进行严肃查处和有效纠正,处理结果往往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难以形成警示威慑效应,使得纪律制度沦为一纸空文。二是在推动员工担当作为方面,一些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工作部署之后缺乏及时跟进和检查,导致一部分人态度消极、敷衍了事,使得担当作为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无法真正转化为工作成效。

五、实现国有企业纪律约束与担当作为辩证统一的策略

(一)强化教育引导 树立正确理念

1.开展专题培训:国有企业应组织系统全面的专题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进行授课,深入解读纪律约束与担当作为的辩证关系。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互动研讨等多种形式,帮助管理人员和员工准确把握二者的内涵与实质,消除认识上的误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2.推广典型示范:广泛收集整理国有企业内部以及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通过内部刊物、官方网站、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传播。以正面案例为标杆,激励员工积极担当作为;以反面案例为镜鉴,警示员工严守纪律红线,引导全体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二)完善制度体系 提供坚实保障

1.细化制度条款:结合国有企业的行业特点、业务范围和管理需求,对纪律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细化完善。明确各类违规违纪行为的具体情形、认定标准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确保制度条款严谨细致、清晰明确,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健全激励机制:构建科学合理、多元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对担当作为员工的表彰奖励力度。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管理优化等关键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高额物质奖励,并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培训深造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同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容错的具体情形、认定程序和免责措施,为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员工解除后顾之忧,营造宽容失败、鼓励探索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监督考核 确保有效落实

1.构建监督网络: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纪律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主导作用,整合内部审计、监事会等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搭建实时在线的监督平台,拓宽监督渠道,实现对企业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常态化监督。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要及时介入、严肃查处,确保纪律制度的严格执行。

2.完善考核体系:将担当作为纳入员工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体系,制定科学合理、量化可考的考核标准和评价办法。综合运用定期考核、不定期抽查、民主测评、业绩评估等多种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员工的担当作为表现。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紧密挂钩,形成正向激励效应,促使员工积极主动地担当作为。

(四)营造良好氛围 促进协同发展

1.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少数”,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遵守纪律规定,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在工作中,要敢于担当责任,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员工树立榜样,引领企业形成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2.塑造优秀企业文化:将纪律文化和担当文化深度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通过开展主题文化活动、举办企业文化讲座、打造企业文化展示平台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纪律约束和担当作为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自觉,促进二者在企业发展的实践中实现有机融合、协同共进。

六、结语

国有企业纪律约束与担当作为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是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两条腿”。正确认识处理这一关系,对于国有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能够有效推动纪律约束与担当作为的辩证统一,充分激发国有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国有企业应持续深化对这一辩证关系的认识与实践,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供稿单位:江西省铜鼓县铜发集团)

【责编 李媛】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