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名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画名家 > 正文

赵鹏:笔墨融中西 薪火传文脉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2025-08-26 16:30

赵鹏先生,号“溪兰”、“云剑”、“白竹”、“露草”。1959出生于上海籍贯上海市。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栏目》《名家讲堂》签约艺术家

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

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画院—院聘书画家

中国榜书协会会员

澳大利亚美术家协会名誉顾问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会员

北京诗书画印研究院副院长

上海市收藏协会会员

上海市收藏书画院会员

上海天地鹏诗书画院院长

上海天地鹏木匾额雕刻体验馆馆长

上海《云水齋》齋主

上海溪蘭诗书画院院长

赵鹏先生从小就受到做木雕刻的父亲的影响,对艺术十分想往,且兴趣广泛。他在中学时代,便拜海派大师周碧初为师学习西洋画(油画),后在上师大美术系求学深造时,又拜浙江美院教授章涪陵为师(亦为上师大美术系油画教授)、拜山水、花鸟大师应野平长子应鸿声教授为师、拜水彩画大师金立德先生为师在几位师父的严格要求下,加上本身的天赋与努力各方面技艺有了飞速提升。四十多年来的创作实践,由于赵鹏先生长年与艺术打交道,练就了一手扎实功底,固对于各种绘画、书写的技巧十分娴熟,且能应运自如,自成风格,尤其是他的书法,既有柳筋颜骨,又具欧阳洵的风格。

1998年,赵鹏先生创办“上海天地鹏书画社”,自任社长,为了培育下一代,2000年他开始从事少儿书画教育,2013年创办“云水斋”,并立志于书法、山水画、水彩画、油画、木匾额等方面的探索、创作和发扬光大。长年沉浸在艺术中,使得赵鹏先生的各方面艺术卓有成绩,并获奖累累,他创作的油画作品曾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全国三等奖;他创作的立体海报影片《廊桥遗梦》,曾荣获上海市影片海报金奖;立体海报影片《泰坦尼克号》曾荣获上海市影片海报银奖。2019年11月在上海三山会馆举办(翰墨丹青使命情)—2019赵鹏师生诗书画展,2021年1月受邀中国教育台《泼墨中华情》春晚笔会上台现场创作。2021年6月受邀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学公开课《献礼建党百年书画歌咏会》,由泼墨中华情组委会为其颁发荣誉证书。

刀笔做嫁衣 匠心铸伟业

 —记上海天地鹏木匾额雕刻体验馆馆长赵鹏先生

 8月20日上午,烈日高照,上海淘宝(收藏)文化节组委会在长宁区仙霞路海立阁隆重举行“上海天地鹏木匾额雕刻体验馆揭牌仪式”,这标志着淘宝(收藏)文化节又增添了一处新基地。

天地鹏木匾额雕刻体验馆由著名的书画家赵鹏先生创办。赵鹏先生书画、油画、木匾皆能,且都精,这得归功于他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说起赵鹏先生的书画,特别是在书法上。几十年临池刻苦,业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书法直

特点,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兼具。当年,他在上追魏晋书风,古拙中尤显灵动。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有的作品端庄厚重,沉稳遒劲,有的作品高逸儒雅,清丽婉委,而有的作品则清新孤高,畅快淋漓,似飞瀑直泻,令人观后产生一种舒畅感。这些深厚娴熟的书法功底,养成了他能即兴(来激情时)写游记的好习惯,且一气呵成,毫不滞止。有朋友说,赵鹏先生好酒但从不贪酒,他每到要临池挥墨前,必先喝点酒,待到激情来时再一气呵成。比如今年夏天他到北京去书画交流,得空闲时到颐和园去游看,回到宾馆后,激情之下,就铺纸醮墨书就了一幅近百字的“颐和园记”的痛快感。也有朋友说他赵鹏先生的脾气大,但他脾气大,贵任性却非常强,从不虚伪。笔者感到此话一点不错。这从他书写的字里行间,抑或是他书写的字体上慢慢地咀嚼就能够体会得到。还比如,也是在今年夏天,他参观了齐白石大师的故居,因有感于白石大师的艺术和为人,回到宾馆后,激情之下写就了扬扬洒洒近百字的“观白 易牌 石大师故居”(见下图)。且用墨酣畅,毫无滞止之感,横、竖、撇、捺皆充满腕力,柔转中倍显坚韧。真是“字如其人"啊!诚如书家陆康先生所言:“功力是基础,写意靠性情,气势靠胸怀,文气靠学问”。由此可见,赵鹏无论在功力上,还是他的性情或是胸怀,抑或是他的文气都具有扎实的功底。 至于他的油画,中学时代便拜海派大师周碧初为师,到了上师大美术专业时,更拜浙江美院章涪陵教授(亦为上师大美术系先油画教授)为师。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在良师的近似严苟教诲下,西画的绘画技巧,比如油画艺术的光线对比和色彩明暗、阴阳对比效果等,给了他深刻的印象,再加上他素描功底的扎实,他的油画水平能不得到长足的提升!能不获奖累累!比如,他的油画创作作品《新装》淘宝文化节 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三等奖,《廊桥遗梦》影片立体海报创作荣获上海市影片海报金奖,《泰坦尼克号》影片立体海报创作荣获上海市影片海报银奖等。把书法移植到木匾额上,再加以雕刻,这对于赵鹏先生来讲,是最拿手也最得心应手的绝活了。他虽已年届60岁,但父辈传给他的木刻功底亦不浅,是为“门额堂匾,刀书斧痕"。赵鹏先生的父亲当年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知名的雕刻匠人。他的家里有兄弟七人,唯有他是继承了他父亲的工匠手墨到 这样的家庭里,年久日长的情熏陶,使他对雕刻艺术怀有深深的感情。当父亲把木雕 刻的工具传承给他时,他感到他从父亲手里接过来的不仅仅是几把木雕刻工具,更重要的是接过了父辈的匠心和文化。他当时的心情是何等的激动啊!赵鹏先生既然毕业于美术专业,他对年代久远的匾额历史自然怀有很深的情结从他接过父亲的雕刻工具,他就孜孜不倦地钻研匾额的雕刻技艺。二十年来,他不知刻了多少块匾额,有草体,也有行楷,有阴刻,也有阳刻,有为他人刻的,也有自己书写后刻的,每一块匾额都毫厘不差,都浸透着他的汗水,就象本来在木板上书写书法一样。

匾额,是一种传统的装饰,它又名“木匾”、“牌匾”,起源于秦代,是我国传统的工艺之一,它集建筑、文学、雕刻和书法于一体,广泛应用于政府朝廷各个部门及商铺店招或民间装饰等,多以实木为基材,由书家题字代为原稿,经雕刻工匠雕刻,做大漆完成。我国历史上有著名的北京“正大光明”匾额,有万里长城的“山海关”匾,也有河南的“留余”匾,还有民间的匾额博物馆等,如此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岂能让它在世界艺苑里湮没!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大规模旅游业及景点的发展,古建筑的重建.正是振兴民族手工业一匾额雕刻人才的大好时机,乃至培养木匾额雕刻大国工匠的最好契机。为此,他不但自已更抓紧时间做这方面工作,而且还要以自身力所能及的力量,培养下一代传承人。

有朋友送他一句话叫“艺高人为峰,守正要创新,守正传为先”。此话很有哲理。没有传承,我们就没有明天。赵鹏先生以自身之力,从2000年开始,一边从事书画创作,木匾额雕刻,一边抓紧少儿的书画教育。他的上海天地鹏木匾额雕刻体验馆的成立,使他从此走上了以书画匾额育人的正常渠道。他抱定一个宗旨,即“培养培育新一代中国书画大师、篆刻大师和木匾额雕刻大师,以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打造新一代大国工匠,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作品赏析:

【责编 李媛】

徐建龙: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融合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8-26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