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旅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华文旅 > 正文

鲁焕清 | 石校本:重塑红楼文本的勇敢“攀爬”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鲁焕清 2025-06-15 21:08

8d1d77131447e335809e62361483af76.jpg

经典阅读,是时代的呼唤,我们该给读者什么样的经典读本?最近,我一直沉浸在石校本《红楼梦》的阅读喜悦中。石校本《红楼梦》,由暨南大学语言诗学研究所研究员石问之先生(本名“李应利”)校订,浙江古籍出版社2025年3月第1版。

一次知难而上的努力攀登

《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无数专家学者为红学研究作出了艰辛而卓有成效的探索,许多领域的研究几乎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想要再在前人的基础上往前迈一小步,都会是非常的艰难。

石校本,是石问之为重塑红楼文本所作的一次勇敢攀爬。翻开石校本,朝我们迎面扑来的是,石问之那种“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和韧劲。

他很好地保留了原文原貌,同时又对因为脱文而逻辑不严密的地方作了适当修补;他既重新校勘了以前那些被错误校注的关键异文,又对部分注释不确当的地方作了重新注释;对辨不清楚原笔之处,他比照存疑;对叙事突兀或不尽合理之处,他则进行加工完善。

这样的校勘态度,无疑是严谨认真的;这样的修订处理,无疑是恰当慎重的。

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张庆善先生在“序”中如此评价石校本:一是“认真的、严肃的”,二是“下了大功夫的”,三是“建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大胆的学术探索”。

微信图片_20250611155341.png

一次胆壮心雄的成功冒险

《红楼梦》的伟大自不用说,但诚如石问之所言:“在四大名著中,《红楼梦》也是文本问题最严重的一部。”原文中那些脱文、文字讹误、时序和年龄混乱等诸多矛盾和问题,给读者造成了不小的阅读障碍,影响了阅读体验。

《红楼梦》的校勘修订是一项浩大而又严肃的工程,极具挑战又极其冒险,需要有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文化修养,也需要强大的团队合作。

石问之的冒险是成功的。他在“前言”中说:校订这部书的目标,就是要努力给读者“修订出一个更加优秀的阅读文本”。

为此,在校订中,他既有严谨细致的“辨”,又有认真努力的“探”,还有独具慧眼的“释”。他坚持“校勘与修订并重”,对校勘,他小心谨慎、一丝不苟;对修订,他又敢于挑战,直面小说文本所存在的问题。

比如黛玉的年龄,他大胆地把第二回黛玉出场时的年龄从五岁改为六岁,把她进荣国府的年龄明确为八岁,这不仅需要细致的考证,还需要挑战的勇气。

比如为了不让第十二回“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的回目显得突兀,他在第九回贾瑞首次出场时,巧妙地作了“原来这贾瑞正是贾代儒之孙,字表天祥”的补述。

比如第十五回结束时,他增补了“凤姐带着宝玉、秦钟又过铁槛寺来,悄悄将昨日老尼姑之事说与来旺儿”,让回目“王凤姐弄权铁槛寺”有了具体的交代。

比如第三十三回开头,王夫人将金钏母亲叫来,原文是“拿几件簪环当面赏与”,石问之则改为“将衣服并几件簪环当面赏与”。加上“衣服”后,就与上一回回尾宝钗拿来自己的衣服给金钏妆裹形成了“丝滑”的衔接。

比如第七十九回,在香菱与宝玉的对话中,他增补了“原本还说等细细收拾出京中自家的房子”一段,从而弥补了原文中薛蟠娶妻后仍继续住在贾家这不合常情的严重缺陷。

微信图片_20250611155336.png

一次意义重大的研学指引

关于写小说,刘庆邦说要“三不放过”,即“不放过每一句话,不放过每一个字,不放过每一个标点”。石问之在校订时也做到了这“三不放过”,有的修正虽然只改了一个标点或者个别字,但让文本更加严丝合缝。

如第四十六回,王熙凤对邢夫人说“这半个主子不做,倒愿意做个丫头将来配个小子就完了”,“完了”后面该怎样标点?通行本和冯校本是“感叹号”,吴校本是“句号”,而石校本则改成了“问号”,将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更吻合王熙凤当时说话的情景。

对校修之处,石校本在页末都会对相关版本的原文和改笔原由作一个简洁明了的说明。他还与时俱进,在校修中吸收了余光祖、陈熙中、俞平伯、郑庆山、邓遂夫、蔡义江、周绍良、戴不凡、吴铭恩、陈海燕、赵玉琦等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从而增加了读者的阅读深度和厚度。

坦率地说,对小说原文尤其是程高本后四十回中存在的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石校本和其他校本一样,还没有完全解决,也无法完全解决。

比如贾琏为什么是“琏二爷”,比如仍保留了第九十八回黛玉临终前“两眼一翻”那种俗不可耐的描述等。而且,一些地方的校修可能还会引起争议甚至批评,比如第三十九回将刘姥姥那笔糊涂的螃蟹账改笔为顺溜的清楚账,反而失去了原文的妙趣。

但石问之的勇敢探索,无疑给了我们一个新的研学指引和继续前行的勇气。

作者简介

鲁焕清:宁波市社科联(社科院),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著有《清语红楼》。

【责编 李鹏】


新时代山乡巨变故事

新华社2022-05-27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