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

当前位置:

 首页  > 独家专访 > 正文

立足时代前沿,融通学理与实践

——记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张建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王克 2025-04-14 17:16

在数字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理解并驾驭新媒体的力量,如何应对智能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探索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治理之道,已成为时代赋予学者的重要命题。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张建军,正是这样一位扎根时代沃土、深耕学术领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的探索者。他以其在新媒体传播、智能传播和互联网治理等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展现了一位当代学者的责任与担当。

紧扣时代脉搏,深耕学术沃土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张老师深谙学术研究需与时代同频共振。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科技飞速发展和社会深刻变革,他敏锐地将研究焦点对准了互联网治理与发展这一前沿领域。从人工智能对传播模式的冲击,到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爆炸与隐私保护难题,他认识到网络空间的安全与治理不仅关乎个人权益,更系国家信息安全和社会福祉。

为此,张老师潜心钻研,不断夯实理论根基。他不仅深入挖掘传播学经典理论,更注重吸收公共管理、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创新性地融合应用于新媒体传播研究。这份对学术的执着与深耕,体现在他主持的一系列科研项目中:从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现行全球互联网治理模式研究”,到2019年完成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网络命运共同体及其构建研究”,再到2020年主持完成中央网信办年度项目“网络语音社交类移动应用程序规范管理研究”,2019年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互联网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模式研究”。其学术积累的结晶——2022年出版的专著《博弈与合作:中国互联网治理简史(1965-2022)》,系统梳理了互联网治理的发展脉络,被国内多家图书馆收藏。

聚焦社会需求,教学实践相长

学术研究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服务人民、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上。张老师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始终。他主讲的《新媒体传播研究》2021年获评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并被推荐为天津市高校首批优质线上课程;主讲的《广告媒介分析》还是校级精品课程。这些荣誉背后,是他将专业教学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的育人探索。

关注到儿童意外伤害、网络诈骗等社会痛点问题,张老师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做点什么。他指导学生收集媒体报道的真实案例,创建并运营微信公众号“儿童安全案例库”“有诈案例库”。这些项目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近千个真实案例的整理与传播,在今日头条等平台获得了上千万的浏览量,有效提升了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儿童安全案例库”因此被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评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这种将社会重要议题融入高校课程教学,推动社会问题解决,同时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模式,深受学生欢迎,也获得了社会认可。

张老师一直关注我国新媒体前沿发展,从2016年开始带领学生对当年的现象级新媒体传播案例进行收集整理,编辑年度《海河新媒体传播案例库》。九年来,累计编辑了10本案例库,收集近120个现象级新媒体传播案例,累计近150字。这些案例已经成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教学和行业发展记录的一种重要形式。

张老师还是一位优秀的创新创业导师。他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斩获金奖——播音主持专业的王思睿同学凭借“用播客陪伴小微企业成长”项目在市赛中脱颖而出;他还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计划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这充分体现了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成效。

开放交流合作,传承学术薪火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张老师积极投身学术交流,作为中国传播学会和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会员,他活跃于国内外学术平台,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前沿思想,将中国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创见介绍给世界,也吸收国际先进理念。凭借其在互联网领域的专业造诣,他被中国互联网社会组织联合会等机构聘为咨询专家,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科研支持,促进产学研协同共进。

他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数字世界的儿童保护、人工智能技术规范等领域的前瞻性思考,频频发表于《光明日报》、《电子政务》等权威期刊和媒体平台,多篇文章获中央网信办全网推荐,在学术界与实务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个人简介:

张建军,男,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副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 咨询专家。

【责编 李媛】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