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才》半月刊网山西讯(李旭 邢建军)12 月 19 日上午,忻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磅解读代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卓越成就与创新举措。代县副县长李诺作主题发布,雁门关风景区服务中心主任杨宏波共同答记者问,忻州市新闻中心副主任张俊峰主持发布会。
历史传承与资源富集共铸文旅基石
代县,这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山西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代起便在政治、军事、商业与文化等诸多领域占据关键地位,享有“赵国门户,汉室要塞,大宋边防,朱明重镇”之美誉。其文化传承源远流长,自 1988 年荣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称号,至 1994 年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再到 2008 年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殊荣,文化脉络从未间断。
代县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精品文化旅游县以及山西省 30 个重点旅游县之一,境内国家 A 级旅游景区星罗棋布,其中包括 1 个 5A 级景区雁门关、3 个 3A 级景区(代州古城、赵杲观、杨家将忠武文化园区)以及 1 个 2A 级景区白人岩。此外,雁门关伏击战遗址与夜袭阳明堡飞机场遗址入选全国 300 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省级 3A 乡村旅游示范村枣林镇鹿蹄涧村和磨坊乡新城村亦别具魅力。
在文物遗存方面,代县堪称一座历史文化的富矿。县域内多达 444 处文物古迹,其中国保文物 4 处,省保文物 13 处,毛泽东路居、烈士陵园、夜袭阳明堡机场遗址和雁门关伏击战遗址均被列入山西省革命文物名录,毛泽东路居更是位列山西省第一批红色文化遗址名录。长城资源尤为丰富,战国赵长城、汉长城、北齐长城、北周长城等纵横交错,总长度逾 4.8 万米,明长城新广武至白草口段更是荣列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
创新驱动与产业协同,文旅融合再谱华章
“十四五”期间,代县文旅产业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精心构建“六区六线”全域旅游新格局,全力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系统推进九大工程建设,致力于打造“全国知名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
在关城联动一体化发展战略引领下,代县以雁门关景区为龙头,深度整合“名关、名城、名将、名吃”资源,大力提升代州古城旅游空间品质、完善旅游设施、优化旅游服务。古城游客接待中心、集散中心、非遗主题展示西城服务中心等项目相继竣工并投入运营,衙署展陈、古城亮化等工程稳步推进。古城内的文庙、边靖楼、阿育王塔等文物古迹在完成升级改造后,实现统一管理与一体化运营,联动效应显著,古城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数据显示,2024 年 1 至 11 月,古城接待游客数量较去年同期激增 126%,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79%。
文旅品牌创新发展层面,代县充分彰显非遗技艺优势,作为山西省非遗大县,拥有 108 项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 2 项、省级 12 项)以及 355 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国家级 2 名、省级 18 名)。通过打造杨氏古建、华亭琉璃等四大非遗研创基地,推动非遗文化向非遗产业转化,并投资 1000 余万元将原红旗中学改造为非遗研学实训基地,为非遗传承搭建起坚实平台,非遗项目进校园、进景区活动蓬勃开展。
群众文化活动同样精彩纷呈,代县成功举办春节、元宵节、五一、国庆节等一系列大型文艺表演活动,并精心打造本土特色大型音乐舞蹈情景剧《金波琼酥》,其“序篇”在“2024 中国酒文化月暨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开幕式上惊艳首演,戏曲舞蹈《代州黄酒赋》于雁门关景区试演,均收获广泛好评。
文旅营销成效显著,代县积极策划并举办了“五一游代州 大家一起嗨”“5·19 中国旅游日”、端午节“情有独粽 食在代州”、2024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2024 山西·忻州“长城两边是故乡”文化旅游季等一系列重大节庆假日活动,不仅圆满成功,更为山西“黄酒专业镇”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基础夯实与服务升级,文旅体验全面提升
近年来,代县在文旅项目基础建设领域成绩斐然。总投资 26 亿元的黄酒酒堡、雁门王黄酒厂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展览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即将于 2025 年投产运营。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绵延 190 公里,如一条丝带串联起雁门关、白人岩、代州古城等核心景区。集大原高铁即将开通并在代县设立“雁门关站”,届时将使代县深度融入华北北部快速铁路客运网,大幅缩短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为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提供极大便利。
今年新开业的代州宴、铭雁楼、威尔第等 10 余家餐饮、酒店,以及正在装修并将于明年五一前开业的 10 余家宾馆酒店,与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的 50 余家民宿一道,深度融合代县特色菜品与非遗产品,巧妙融入文化元素,为游客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显著提升旅游的体验感与满意度。
代县文旅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成效显著,通过深入实施“人人都是家乡代言人”文化引领工程,营造出全民“爱家乡、讲家乡、建家乡”的浓厚氛围。先后举办 6 期文旅人才培训班,累计培训 4000 余人次,有效提升了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培育出一批热爱家乡、精通业务的青年才俊。
在上述积极因素推动下,代县旅游收入持续稳步增长。2024 年 1 至 11 月,全县 A 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 132.58 万人次,较 2023 年同比增长 35.76%,门票收入达 5643.35 万元,同比增长 36.33%。多场大型活动已成为展示代县历史文化名城魅力的新窗口,有力推动代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展望未来,文旅融合再启新程
展望未来,代县将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持续奋进。在资源整合利用方面,将从历史文化脉络与地理空间分布等多维度出发,精心打造更具连贯性与吸引力的文旅线路及体验项目。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化展示方式,开发融合代县历史故事与民俗风情的特色文旅演艺项目,如以雁门关为核心,打造边塞文化体验标志性区域,重现古代边贸往来与军事布防场景,并设置虚拟现实(VR)体验区,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古代战争与戍边生活。同时,将民俗文化深度融入旅游活动,在传统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增强游客互动体验,使游客更深入领略代县独特文化魅力。
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代县将继续秉持“修旧如旧”原则,加强古建筑与文物遗迹保护修缮工作,确保历史文化传承载体完好无损。以代州文庙为例,在精心维护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承教育功能,举办祭孔大典、国学讲座、研学及各类礼仪活动。鼓励民间传承传统技艺,通过设立非遗工坊、传习所,推动艺人带徒授艺,并在旅游景区设立展示销售点,促进非遗传承与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协同发展。此外,还将引导餐饮企业开发代县特色美食套餐,将非遗与美食有机结合,打造地方美食品牌,并在景区及周边开设特色餐馆,实现旅游产业各环节相互促进,提升整体效益。
在关城联动方面,随着“雁门关站”即将开通,代县将充分利用高铁流量优势,通过列车冠名、站内宣传画面投放等方式,实现客流高效转化。同时,持续提升旅游资源品质,打造周玳官邸民国风体验、代州文庙儒家文化体验等一系列特色项目,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推动代州古城创建 4A 级旅游景区,进一步增强代县文旅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走进代县,领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责编 李媛】
兴县新闻网2024-08-18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4-29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4-21
1
山西省总工会发出监督提示函:做好高温作业保护 足额发放高温补贴
2
山西省第十一届星火项目创业大赛决赛开赛
3
2025年太原应届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开始申报
4
山西城中村改造年内建设安置住房2.99万套
5
太原警方整治交管业务窗口“黄牛”“黑中介”
6
太原警方打掉一个快递引流新型电诈犯罪团伙
7
“跑分”是在“洗钱”再“跑”也“跑”不过法律
8
2023年6月以来,山西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毒品犯罪971人
9
山西公安启动2024年第一次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
深度原创
在纪念乔石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习近平的乡土情
在“两创”中赓续中华文脉
拆除阻碍创新之“墙”
自觉服从全局 完善宏观调控
努力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
汇聚起昂扬奋进的洪流(评论员观察)
寒露:秋中之秋,防燥养收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光明之路 正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