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才》半月刊网讯(本刊记者雷宁伟 姜存辉) 传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山西饭桌靓丽新名片。端午节将至,4月20日,由山西省饭店业协会和太原旅游饭店业协会牵头支持、山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主办的临县“青塘龙舟粽”四季进百姓饭桌发布会在太原黄河京都大酒店举行。现场30余家餐饮企业签约200万个粽子订单,销售额达500万元,推动这一省级非遗美食从"节令特产"向"全年餐桌标配"跨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非遗活化:从文化符号到产业引擎
作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塘粽子传承百年手工技艺,其制作工艺以"选料精、火候足、造型巧"著称。前青塘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县志载"池塘天生,碧水盎然,地涌甘泉"),形成"泉水泡米、苇叶包裹、木柴蒸煮"的独特工艺。近年来,临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特色专业镇建设作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立足青塘粽子和枣木香菇两大产业,建基地、强龙头、创品牌、促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特产品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特别是以非遗保护为核心,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前青塘村,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山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为主导,打造“青塘村”粽子品牌,建成集原料种植、加工生产、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开发6大系列15种产品,2024年产能突破6000万个,产值达1.8亿元,带动3000余人就业,其中返乡创业青年超200人,形成"家家包粽子、户户有产业"的乡村经济新生态。
产业升级:破解节令限制,打造"四季经济"
发布会上,青塘食品创新性提出"非遗美食餐桌化"战略,通过龙舟造型摆盘、早餐场景适配等设计,将粽子从端午限定食品升级为日常餐饮元素。中国饭店协会顾问、山西省饭店业商会执行会长屈致辞中表示,"南有嘉兴、北有青塘"此举不仅改写山西饮食文化记忆,更探索出一条"非遗经济+餐饮消费"的常态化路径。未来我们山西所有餐饮业都可以和山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在各个方面合作,青塘龙舟粽一定会成为我们山西饭桌上一道常年不缺的美食。我们衷心祝愿青塘龙舟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目前,青塘粽子已覆盖山西117个县及华北五省市场,并通过电商渠道打入广东、浙江等南方市场,形成"南北联动"的消费格局。
乡村振兴:小粽子串起农文旅融合新图景
“城南十里,湫河西边;池塘天生,碧水盎然;青草绿树,地涌甘泉;王氏迁临,择此而安;苇苗离离,粽席特产;人杰地灵,绿水青山。”在临县县志中,短短几句话,凝练概括了临县前青塘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久远的建村历史,独特的特色物产。众所周知,从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到闻名全国的粽子村,前青塘用十年时间描绘乡村振兴的宏伟变迁,小小的粽子成了兴乡富民、乡村振兴的“摇钱树”。小小的粽子,为曾经的贫困山村开辟了一条蕴含“钱”景的致富之路,在粽子产业的带动下,前青塘村先后发展起农业观光采摘园、水上乐园、百亩鱼塘、明清古建、晋绥边区野战医院等一系列粽子+文化+农业+旅游项目,如今又正在紧锣密鼓打造吕梁的乡村旅游精品村,初步已形成集采摘、观光、娱乐、民宿体验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正因如此,前青塘村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穷村子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借助党的好政策,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场战役中接续奋斗,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吕梁乃至山西乡村振兴的样板,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旅游扶贫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吕梁100个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
“青塘粽子将继续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市场、以品牌促发展、以共赢求永存的发展理念,稳步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开发销售渠道,打造中国北方粽子生产基地,占领北方市场,我们计划五年之内让青塘粽子产值达到五个亿,带动当地更多的人创业致富,真正打造一张青塘粽子走出临县、吕梁,叫响三晋、名扬全国的亮丽名片。”前青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张新文在发布会现场,信心满满地表示。
从黄河岸边的小村落到全国非遗产业标杆,青塘粽子的蜕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案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非遗不仅是记忆中的文化符号,更可成为激活乡村活力、带动群众增收的"金钥匙"。当传统技艺与现代消费同频共振,当文化遗产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画卷正在华夏大地徐徐展开。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8-05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4-08-05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