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世界

当前位置:

 首页  > 光影世界 > 正文

邓广宁摄影作品赏析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2025-07-07 09:34

邓广宁摄影简历:

1989.9-1990.7清华分校摄影协会干事,学院摄影比赛获奖

1990.9-1991.7清华分校摄影协会副主席,主办本学院影展

1991.9-1993.7清华分校摄影协会主席,改造协会暗房系统

2001.8-2002.5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设计实施航拍系统

2000.1-退休,系统内摄影比赛多次获奖

2014.5至今,中艺影像系列培训

2019年10月 加入中国女摄影家协会

2024年6月 龙影廊第九期皖南徽州解海龙实战训练营

紫禁城:时光镌刻的皇城印记

前言

  当年的宫墙遇见瞬息万变的光影,当鎏金的兽首凝视数字时代的镜头,紫禁城便不再是凝固的历史标本,而成为流动的文化基因。邓广宁的这组作品,以"君子观世界"的哲思视角,将故宫解构为十个意象切片——从朱门金钉的岁月留痕(图1)到石栏兽首的深宫窥望(图10),每一帧都是光与时间的化学反应,更是东方美学在当代影像语言中的再生。

  一、物象的史诗:微观里的文明密码

  展览首章聚焦建筑的物质性叙事。那些被特写放大的细节:斑驳门钉上铜绿与金漆的共生(图1),汉白玉螭首鳞片间的光影流转(图6),鎏金铺首在夕照中熔化的金属质感(图5)——这些影像实则是工匠精神的显影。邓广宁采用考古学式的拍摄手法:以45度侧光强化彩枋颜料龟裂的肌理(图3),用微距镜头捕捉菱窗木纹的呼吸孔(图4),使每件器物都成为可触摸的《营造法式》注脚。这种对物质肌理的极致呈现,恰与海龙屯文化周"岁月帧藏"的主题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屯堡石墙的沧桑与宫门铜钉的磨损,共同诉说着东方文明对"物久成灵"的信仰。

  二、光影的哲学:时空折叠的视觉实验

  在金水河倒影的虚实交响中(图2),在飞檐翘角切割的几何蓝天里(图9),邓广宁完成了一场光的形而上学实践。他刻意选择魔幻时刻拍摄:晨昏的低角度光线将琉璃瓦的釉色转化为液态黄金(图7),正午的强光则让红墙在汉白玉栏杆上投下锐利阴影(图10)。这种对自然光的驯化,暗合中国传统"观物取象"的认知方式——正如菱窗透射的光斑在地面绘制移动的日晷(图4),摄影师用镜头重现了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时空测量术。

  三、凝视的复调:主体与客位的对话

  当游客身影在金水波光中扭曲成色块(图2),当现代人的手掌在铜门环前形成时空叠印(图5),展览悄然构建起多重凝视关系。邓广宁的镜头既是局外人的冷静记录,又是文化持有者的深情凝视。这种双重性在"框架构图"中达到极致:石栏兽首作为前景(图10),既是对观看权力的象征性垄断,又暗示着历史对当代的审视。正如海龙屯文化周倡导"君子观世界"的辩证视角,这些影像拒绝单方面的猎奇或怀旧,而是创造了一个供观者与历史平等对话的视觉场域。

此刻,我们邀请您以"当代君子"的身份走进这场展览。当您驻足于鎏金兽首的光晕前(图5),触摸影像中门钉的金属凉意(图1),实则是在参与一场跨越世纪的文化共修。邓广宁用镜头镌刻的,不仅是皇城的记忆,更是文明基因在光影中的永恒显影——正如紫禁城的琉璃永远反射天空,真正的传统,永远活在当下的凝视之中。

参展摄影师:邓广宁

策展人:余荣松

独立策展人,CCTV《艺术名家》栏目组特聘艺术顾问、四川省航空摄影艺术协会执行秘书长、知艺影像俱乐部负责人。

 作品赏析:

图片总名称:《紫禁城:时光镌刻的皇城印记》

本组摄影作品以多维视角呈现故宫建筑群的永恒魅力,通过建筑细节、空间叙事与光影对话,系统展现六百年皇城在岁月长河中沉淀的工艺精髓与文化密码。从鎏金门钉到飞檐瑞兽,从汉白玉栏到琉璃金顶,每帧画面既是建筑美学的微观标本,亦是历史记忆的视觉档案,共同构筑起一座跨越时空的视觉宫殿。

《门钉纪年》

  聚焦宫门鎏金门钉的矩阵排列,特写氧化层形成的岁月包浆与朱漆墙面的肌理对话。通过门钉直径渐变形成的透视走廊,将观者视线引向宫门深处若隐若现的殿宇轮廓,隐喻历史纵深。

《金水镜像》

  以金水桥为视觉中枢,捕捉河面形成的动态对称构图。幽绿水体倒映建筑剪影与游人影踪,虚实交织间呈现"水上紫禁城"的刹那奇观,栏杆石雕的阴刻纹样与建筑彩绘形成纹饰谱系的跨时空呼应。

 《彩枋密码》

  解析廊檐梁枋的彩绘基因库,高清呈现旋子彩画中青绿叠晕与金线勾勒的工艺细节。通过45度仰角凸显檐角起翘的力学曲线,背景蓝天与斗拱阴影构成色彩蒙德里安分割。

《菱花格致》

  采用微距摄影记录红木菱花纹样的模块化构成,金色球节点形成的拓扑网络与背景模糊的宫殿轮廓形成尺度对比,诠释"见微知著"的传统营造智慧。

《环叩时空》

  鎏金铺首特写镜头,兽首瞳孔反光中浓缩建筑倒影。采用黄昏低色温光照强化金属质感,门环圆弧与宫墙直线构成天圆地方的哲学图示。

《石兽备忘录》

  以望柱石兽为前景的框架构图,风化痕迹与崭新修复处形成时间切片。采用焦点偏移手法使背景建筑呈现景泰蓝釉色般的朦胧质感。

《玉栏几何》

  汉白玉栏杆的抽象构成,突出栏板透雕的负空间美感。利用晨光斜射产生的投影,在丹陛上形成动态的光影栅格。

《檐角方程式》

  航拍视角解构檐角走兽的等差数列,琉璃瓦的明度渐变形成黄金分割韵律。广角镜头造成的檐角曲线变形强化建筑升腾感。

《彩檐色谱》

  飞檐斗拱的分解色卡,标注各部位传统矿物颜料编号。通过微距镜头捕捉彩画层状结构,展现青绿山水技法在建筑上的转译。

《框景御道》

  以石栏镂空为取景器,多重景框嵌套呈现中轴线建筑群。游人剪影与建筑体块形成比例参照,栏杆兽首的凝视方向引导视觉动线。

【责编 李媛】

袁一帆摄影作品赏析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7-07

应筑君摄影作品赏析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7-07

邓广宁摄影作品赏析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7-07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