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人生 > 正文

姚鸿锋:守正承古法 翰墨续文脉,五十余载的坚守诠释着书法艺术传承的真谛

2025-07-09 17:38

姚鸿锋1958年生于福建古田的书法家,自小学四年级执起毛笔的那一刻起,便以五十余载的坚守,书写着对传统书法的虔诚与热爱。从黄守辉先生的启蒙教诲到对真草隶篆行的全面研习,从对“技进乎道”的深刻领悟到对传统书法现代重生的不懈追求,姚鸿锋用特立独行地诠释着书法艺术传承的真谛。

一、启蒙之路:师恩如灯照墨途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福建古田,青瓦白墙间飘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彼时就读小学四年级的姚鸿锋,在命运的指引下叩开了书法艺术的大门。“初见黄守辉先生挥毫,那笔锋游走间的韵律,仿佛有生命在宣纸上跃动。”姚鸿锋回忆起与启蒙恩师相遇的场景,眼中仍闪烁着敬仰的光芒。从此,他踏上了长达五年的书法研习之路,寒来暑往,砚池墨干又满,宣纸堆起尺高,从横竖撇捺的基本功到结字布局的精妙,黄守辉先生将书法的底层技法与规则倾囊相授。

这段扎实的童子功,成为姚鸿锋艺术生涯的基石。这种源自幼年的系统训练,赋予他对书法本质的深刻认知。楷书的端庄严谨锤炼其心性,行书的流畅洒脱舒展其气韵,隶书的古朴厚重沉淀其底蕴,篆书的典雅规整塑造其格局,草书的狂放不羁释放其豪情。在循序渐进的研习中,他不仅掌握了五体书法的技法精髓,更领悟到传统书法中蕴含的东方美学智慧。

二、创作之道:技道交融见真章

在姚鸿锋的书法创作里,“创新”并非刻意求变的标新立异,而是“技进乎道”的自然升华。他认为,书法技法历经千年沉淀,已形成完备的体系,所谓“创新”应建立在对传统技法的深刻理解与精熟运用之上。“当笔墨与心性相融,达到心手两畅之境,自然能在传承中生出新意。”他以《兰亭序》为例,王羲之的笔法并非刻意创新,而是在对前人技法的继承中,融入个人情感与时代气息,终成千古绝唱。

在创作《赤壁怀古》行书长卷时,姚鸿锋将苏轼词中的豪迈气魄融入笔墨。起笔处如惊涛拍岸,雄浑有力;行笔时似江水奔流,一气呵成;收笔处若余韵悠长,耐人寻味。“书写时,我仿佛与东坡先生对话,他的情感通过我的笔墨在宣纸上重现。”这种将传统技法与情感表达相融合的创作方式,使每一幅作品都成为独一无二的精神载体。

谈及灵感,姚鸿锋有着独到见解:“书法创作无需刻意寻觅灵感,每日坚持书写,在重复与专注中,自然会诞生超乎寻常的字迹。”他的书房中,摆满了日常习作,这些看似平凡的练习纸,记录着他与笔墨对话的点滴。某次书写中,一个偶然的飞白处理,意外营造出“大漠孤烟直”的苍茫意境,这种意外之喜,正是长期坚持书写的馈赠。

三、风格之思:人书俱老待天成

当被问及个人书法风格时,姚鸿锋谦逊地表示:“目前仍在继承传统的路上,尚未形成鲜明风格。”在他看来,书法风格的形成是水到渠成的过程,需经历岁月沉淀与人生阅历的积累。“黄守辉先生常说‘人书俱老’,书法艺术是与生命同步成长的修行。”他以颜真卿为例,其早期作品法度森严,中年渐入佳境,晚年更是人书合一,每一个阶段的风格转变,都与人生际遇紧密相连。

面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姚鸿锋坚守传统书法的纯粹性。“所谓现代艺术理念,不应是对传统的割裂与颠覆。”他犀利指出,当下某些以“创新”为名的“吼书”“射墨”等行为,不过是对古人创作状态的片面模仿。“怀素在《自叙帖》中早已描述过创作时‘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癫狂状态,但这种状态的背后,是深厚的传统功底。”在他眼中,传统书法的包容性足以涵盖所有艺术表达,关键在于创作者是否真正领悟其精髓。

四、新作鼓励,奋勇前行

2023年盛夏,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为姚鸿锋的新作《毛泽东诗词十首》书法集作序,其中写到“这本书法集中的作品简净而高雅。这些行书作品的点画有颜鲁公笔意又有二王、米芾用笔之神采,饱满而峻拔,笔断而意连,气韵流畅生动;结体宽侧之势,稳重而不失灵动,作品整体显示出一种正大气象;可以看出姚鸿锋先生传统中寻突破,变革中求创新。”对姚鸿锋的作品高度评价,也给给他莫大的鼓舞。

五、未来之盼:让传统焕发新生机

对于未来,姚鸿锋有着清晰而坚定的规划:“继续深入研习传统书法,挖掘其现代性价值,让古老艺术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生。”他认为,传统书法并非封闭的体系,而是蕴含着与现代社会对话的可能。“比如书法中的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等理念,与现代设计中的美学原则不谋而合。”

他计划开展一系列研究与创作,探索如何将传统书法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公共艺术等领域。同时,他也期待通过新媒体平台,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传统书法。“我们可以用短视频展示书法创作过程,用直播讲解书法知识,让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触达年轻一代。”

从闽东山间的懵懂少年到书坛坚守传统的行者,姚鸿锋用五十余载的光阴,在笔墨间镌刻下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赤诚。他的艺术之路,没有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却以持之以恒的坚守、对传统的敬畏之心,诠释着艺术传承的真正意义。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书法家的执着追求,更是一个文化传承者的使命担当。

艺术简历:

姚鸿锋 1958年出生于福建省古田县。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师从黄守辉先生。现为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顾问,英格兰皇家艺术基金会永久学术顾问,中国书画学会名誉主席,《灿烂中国》诗书画名家汇艺术顾问,红年华书画馆首席艺术顾问,中国国际卫视总台艺术指导,北京当代环球书画院艺术顾问,台北国宝画院兼任教授,台湾中国美术家协会研究委员,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中国报道》特约艺术家等。

曾在《书法报》、《中国收藏》《书法》等报刊发表作品,

出版书法集《毛泽东诗词十首姚鸿锋书》。

作品入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中国邮册》。

作品入选“2023年纪念改革开放45周年‘春风杯’全国优秀艺术作品评选”,

参展经历:

2023年“江山如此多娇——第四届当代艺术名家精品书画展暨文创高峰会”,

2021“游吟东方”国际当代艺术展,“情系关帝,魅力五洲”首届全国大型艺术作品展,

“首届中韩青少年书法交流展”、“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展”、“台湾新世纪双龙书画展”、“中国近现代书画展”、“世界当代著名美术家、书法家支援人类根绝毒源艺术精品巡展暨义卖”、“中国电影百年书画艺术大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特奥会‘情系特奥会,爱心满中华’书画艺术大展”、“中日议员、公务员书法展”、“2009  SEBETO美术节北京展”、“和谐中华、海峡两岸书画家交流活动作品展”,“纪念白求恩诞辰120周年,中华诗书画作品国际交流展”“第二届全国新文人书法邀请展”等。

荣誉证书:

被加拿大世界书画家协会授予“当代书画名人”称号,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特别贡献”奖,被中新社外稿采编部授予“华夏民俗文化传承大师”称号,被湖南省文联授予“百杰中国书画家”称号,被《文苑》杂志社评选为“当代杰出艺术家”,被中国国学研究会授予“当代国学艺术名家”称号,被中国国际书画艺术家联合会授予“当代书画艺术百杰”称号。传略和作品被辑入2006年《中国书法年鉴》、《中国书画家》、《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华姓氏名人谱》等10余部。

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碑林、美术馆、博览会和海外收藏。

艺术作品

【责编 李鹏】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