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延边大学2025届毕业典礼上,该校后勤保障处饮食服务中心职工代表刘晓梅登上讲台,为毕业生送上临别祝福。在高校毕业典礼这样庄重且正式的场合,她的脱稿演讲犹如一股清新之风,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从写作的视角来看,这一脱稿演讲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真情实感,直抵人心。好的写作,无论何种体裁,都离不开真情实感,刘晓梅的演讲亦是如此。她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也没有精心雕琢的语句架构,只是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着最真挚的情感。她叮嘱毕业生“外卖少吃点”“别总拿泡面凑合”“难受别自己硬扛”,这些家常话,就像母亲对远行孩子的声声嘱托。在写作中,真实的情感能够跨越一切技巧和形式,直接触动读者(听众)的心灵。刘晓梅的话语背后,是她多年来在食堂为学生服务过程中积累的关爱与牵挂,这种毫无保留的真情实感,让毕业生们在聆听时感同身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远比那些空洞的套话和虚浮的表达更有力量。
第二,贴近生活,引发共鸣。成功的写作往往能够让读者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代入感。刘晓梅的演讲内容,紧密围绕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展开,与毕业生们的经历息息相关。食堂是学生们校园生活中经常光顾的地方,她在这里见证了学生们的青春岁月,她的话语都是基于对学生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切关怀。对于毕业生来说,这些话不仅仅是简单的提醒,更是对过去校园生活的一种回忆和留恋。在写作中,贴近生活的素材能够让作品更接地气,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理解。刘晓梅的演讲就像是一部生活的小插曲,将毕业生们带回到那些平凡而又美好的校园时光,使他们在情感上与演讲者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第三,口语化表达,自然亲切。口语化是刘晓梅演讲的一大特色,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写作中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而口语化表达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然的氛围。她在演讲时使用的都是日常交流的语言,没有丝毫的生硬和做作。这种口语化的表达就像在与毕业生们面对面聊天,让听众感觉亲切自然,没有距离感。在写作中,适当运用口语化表达,可以使文章更具亲和力,增强与读者的互动性。刘晓梅的演讲让毕业生们仿佛置身于与长辈的温馨交流之中,这种自然亲切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演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第四,现场应变,灵活生动。脱稿演讲考验的不仅仅是演讲者的记忆力,更是其现场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刘晓梅在演讲过程中,完全脱离了文字稿的束缚,能够根据现场的氛围和自己的情感表达需要,灵活地组织语言。她可能没有提前预设好每一个细节,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演讲更加生动真实。在写作中,虽然我们通常会提前构思和规划,但在创作过程中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根据灵感和情感的涌动进行调整。刘晓梅的脱稿演讲,展示了一种自然而流畅的表达状态,让整个演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刘晓梅的脱稿演讲,虽然在形式和技巧上可能不如专业演讲者那样完美,但它以真情实感、贴近生活、口语化表达和现场应变等优势,展现出了独特的写作魅力。它让我们看到,在写作中,真挚的情感和真实的生活,远比华丽的技巧更重要。能够用最朴实的语言打动人心,才是写作的最高境界。
(作者系资深媒体评论员)
【责编 李媛】
人民网2025-07-03
人民网2025-01-15
人民网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