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和精魂,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和化身,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和历史。对英烈名录和事迹的记述一直是地方志记述的重要内容。2022年,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印发《退役军人名录和事迹载入地方志实施办法(试行)》,明确退役军人名录和事迹载入地方志。
2022年10月30日,中央电视台一套《等着我》,首播浙江绍兴、江苏滨海籍张登玉“藏在银镯子里的思念”!讲述寻找哥哥张豪牺牲地和墓地的艰辛历程。这是滨海版“妹妹找哥泪花流”的故事!
张豪,原名张登林,1925年7月出生于今滨海县东坎街道友好社区的农民家庭。1941年1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9月张豪跟随新四军3师开赴东北,参加辽沈战役。3师番号几易,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9军挥师入关,张豪在平津战役中牺牲。
1984年冬天,张豪烈士母亲给女儿张登玉留下遗言“一定要找到你们的哥哥!” 张豪烈士仨妹妹接力寻找,大妹、二妹至死没有找到哥哥,三妹张登玉,2021年秋天,带着两个女儿到天津未果。2022年4月14日,张登玉托人委托徐振理,帮助寻找哥哥张豪烈士牺牲地和墓地。经过多方查询和考证,徐振理终于查证了张豪烈士的基本信息及牺牲地,发现张豪烈士证上部队番号错误。
2024年3月29日,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更正换发滨海县新四军战士张豪《烈士证明书》。
01
2022年4月14日,我接到素不相识的张登玉阿姨,寻找哥哥张豪(张登林)烈士部队、牺牲地和墓地的请求。当即,我和张登玉的大女儿陆平、二女儿陆芹建立了联系,首次获悉张豪烈士的基本信息。
张豪,原名张登林,1925年7月,出生于今江苏省滨海县东坎街道友好社区的农民家庭。张豪从小就听私塾教师的二叔讲世界和国家的形势,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卢沟桥战事爆发后,,他的救国救亡念头越来越强烈。
1940年10月初,八路军5纵队在黄克诚司令员率领下,来到张登林的家乡,共产党建立了苏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1月,初中学生的张登林,瞒着家人到抗大五分校参军学习,可能在这时候他改名为:张豪。
当年苏北抗日根据地征兵政策是,每个家庭,一个儿子可以不参军,两个儿子动员一个参军、三个儿子必须参军一个。但是,在民族危亡之际,家中独子的张登林,毅然选择参军打鬼子。皖南事变后, 八路军5纵队在苏北改编为新四军3师,黄克诚任师长。当年夏天,日军发动大扫荡,在盐城的抗大五分校学生提前结业,张豪被分配到新四军3师,路过家乡村庄的晚上,张豪偶遇村上乡亲,请他们转告爷爷和父母亲,等到打败鬼子再回家。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年9月, 张豪跟随新四军3师开赴东北,参加辽沈战役。到1948年11月17日, 新四军3师番号几易,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9军挥师入关,张豪在平津战役中牺牲。
02
张豪入伍时,家中有爷爷、父亲、母亲、两个妹妹(三妹张登玉1944年出生),张豪是家里的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张豪牺牲时有3个妹妹。
在张豪牺牲之前,张豪的家里发生了一连串的变故。
农历1946年,张豪的爷爷病故。
农历1947年,张豪的父亲病故。按照当地风俗,父亲去世,儿子是要剪一撮头发在父亲棺材封钉的。因为张豪参军在外,所以他父亲的棺椁不能入土,只能悬葬,等候张豪回乡剪发封钉入土安葬。
农历1948年,等啊等,全家人望眼欲穿等着他凯旋归来。等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等来的却是一张在乡里工作的乡亲带回来的报纸,上面写着潘荡区沙庄乡沙庄村(张豪家乡),39军115师343团宣教股长张豪, 1948年12月,在解放天津战斗中牺牲。当年沙庄村, 张氏现役军人有2位,两户张氏军属无法认定张豪烈士就是自家亲人。几个月后,同村的另外一位张姓军人复员回乡,区乡村这才确定,报纸上平津战役中牺牲的沙庄村张豪就是张登林。当区乡政府把确认结果告诉张豪母亲的时候,真的是晴天霹雳!三年三代三个顶梁柱就相继离世,烈士母亲悲痛欲绝,当场就哭晕了过去。县民政局凭这张报纸和区乡村证明办理了张豪《革命烈士证明书》。
错误版烈士证
因为家里没有了男丁,张豪的母亲领着三个女儿艰难度日。欣慰的是,国家对烈属有抚恤,烈士的二妹、三妹免费读书(大妹已成年)。但是,烈士母亲时常念叨着儿子的小名——大林子!整日以泪洗面。
陆芹说:“10岁那年,看到外婆去草垛旁哭,叫着大林子和张豪,我不明白,为什么外婆要叫两个名字?外婆说,在老家,乳名大林子,他听着亲切;在部队叫张豪,他听着响亮!在外婆心目中,舅舅是有灵魂的,他会听到妈妈的呼唤!小时候我们不懂事,现在想起来都会流泪!从那一天起,我才知道,我有一位烈士舅舅,他是大英雄!外婆经常抚摸着戴在手腕上的、未过门儿媳妇退回的定亲礼品一对银镯,摩摸着银镯就像儿子的肌肤,直到1984年冬天,外婆81岁临终前嘱咐女儿,一定要找到你们的哥哥!”
03
陆芹说:“外婆在世的时候一直想找到他儿子牺牲地、墓地。由于信息不畅、交通不便、经济不好,虽然想了很多方法,可是都没能了却心愿。外婆去世后,我们的二姨和妈妈也曾努力过,跑了很多门槛,打了很多电话,都没有结果。这一直是外婆、两位姨妈和妈妈心头的一个结。我的妈妈是舅舅最小的妹妹,现在,两个姨妈都已经相继去世,眼看着妈妈也一天天的变老,我们做儿女的如果还不能为妈妈了却这个心愿,也会给妈妈留下一个永远的遗憾,所以,我们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去一趟天津,寻找我的舅舅!”
2021年10月19日,趁着疫情渐缓,陆芹和姐姐陆平,带上78岁的母亲张登玉,从千里之外的浙江来到天津,寻访张豪的英勇足迹。
2023年6月29日,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代表、滨海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天津市烈士陵园向张豪烈士敬献花篮。
小时候,陆芹常听外婆说,舅舅是解放天津时,在杨柳青镇牺牲的。于是,她们带上了一束黄白鲜花,直奔杨柳青镇(现天津市西青区)烈士陵园。然而,当她们向工作人员查询张豪烈士的姓名时,却被告知查无此人。工作人员建议去西青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看看,但到了那里,依然无果。当时接待的同志,建议他们到平津战役纪念馆查找。于是,她们直奔平津战役纪念馆,恰巧,当天是文博场馆周一例行闭馆日。千里寻亲的一家人当即决定改签已经订好的高铁票。
第二天上午,他们走进平津战役纪念馆说明来意,工作人员热情地将他们带到英烈名录墙前,对照着烈士姓名、籍贯、单位、职务等基本信息,仔细地找寻张豪的名字,找了几遍都没有找到,他们的心情一下子又跌入谷底,站在墙前静默不语。平津馆工作人员又在电子文件中寻找,发现一条记录:“张豪,东野二纵6师18团(后编为39军117师351团),团部宣传股长”,看着和舅舅张豪《烈士证明书》姓名、职务、战斗相同的信息,一家人不禁失声痛哭,但是,部队番号不同。原来,平津战役烈士名录墙是以烈士的籍贯为分组镌刻的,平津战役纪念馆的电子档案中,只有张豪参加平津战役时的职务和牺牲日期,没有籍贯、出生日期等信息,馆方找不到烈士家乡,所以,张豪的名字一直没有镌刻至烈士墙上。因此,《烈士证明书》上张豪,与平津馆电子档案张豪,不能确定是同一个人,更不能确定电子档案里张豪烈士就是江苏省滨海县东坎街道友好社区张豪烈士。
04
从天津返回浙江绍兴后,张登玉心情阴郁,陆芹心有不甘, 不仅张豪烈士的牺牲地、墓地没有找到?还又出现部队差异?10月25日,陆芹通过天津的114查询了天津市12个烈士陵园的电话号码,她挨个打电话,最后,在天津市烈士陵园,查到了39军117师351团传教股长“张豪之”烈士,部队番号与平津战役纪念馆一样,但是,部队番号、姓名与《烈士证明书》上不一样?陵园顾连成同志提供:1、张豪烈士,天津市革命烈士英名录第二辑无此烈士的信息。2、张豪之烈士,39军117师351团传教股长,骨灰号39—0261(老号124),1949年1月,天津战役牺牲。
张豪之烈士的信息十分有限,与江苏省滨海县的张豪烈士,不能确定为一个人,但是, 张豪烈士的两个外甥女陆平、陆芹坚持寻找没有放弃。陆平看到如此艰难的查找,感觉精力撑不住了,陆芹说:“姐姐:如果你是舅舅的女儿,你会放弃寻找?舅舅没有儿女,我们不找,他就真的没有家乡、没有儿女了!我们就是他的儿女!”
05
迷茫中的张登玉母女三人托人找到了我,我查阅了平津战役时39军副军长吴信泉回忆录、画传, 39军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回忆录、画传,115师师史《雄师伟绩》、《343团团史》。无论是重大战役战斗,还是烈士名录,都没有张豪烈士的信息?
115师与张豪烈士的家乡有着莫大的情缘。1940年10月初,八路军5纵队2支队到张豪家乡开辟盐阜抗日根据地。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 2支队改编为新四军3师8旅,1948年11月17日,在东北,几易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9军115师,现在是北部战区某旅。按照军史编辑惯例,师史记载营以上干部烈士基本信息,团史记载连以上干部烈士基本信息,张豪烈士是团宣教股长,属营级干部,师史、团史都应该有基本信息记载。但是,115师和343团都找不到张豪烈士信息,姓名都没有。
4月14日下午, 我报告滨海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周红松科长,联系上39军宣传部长朱鸿儿子、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三师分会会长朱宏佑,朱会长按照烈士证上部队番号,联系上115旅宣传科长张仁江。4月17日,张科长查阅了39军军史和115师师史,找不到张豪烈士信息。4月18日, 张科长在1992年2月,《39集团军军史》征求意见二稿352页烈士名录中,找到了张豪烈士信息:张豪,117师351团宣传股股长,男,28岁,江苏人,1941年入伍,1942年入党,1949年1月于天津牺牲。
张仁江科长提供的线索,我认真的进行分析如下。
1、家乡不能确定。张豪,江苏人,范围太大,39军,江苏的新四军干部战士太多,不能确定此张豪就是盐城市滨海县的张豪。
2、姓名不能确定。天津市烈士陵园张豪之, 《39军军史》二稿张豪,采信哪一个?
3、部队番号不能确定。115师,还是117师?抗战时期115师的前身新四军3师8旅,1941年2月,诞生在张豪烈士的家乡盐阜区, 张豪参加这支队伍可能性大;117师,1945年3月,在淮海区诞生的前身新四军3师独立旅,盐阜人参加独立旅的人少之又少,但是,张豪烈士有可能,第一、抗大五分校结业后,分配去?第二、独立旅旅长兼政委吴信泉,是从8旅政委调到淮海区,是不是吴信泉带到淮海?第三、正常调动到淮海区。
4、年龄不能确定。张豪母亲1984年冬天去世,享年81岁(虚岁),1904年出生,如果张豪1949年1月牺牲时28岁, 张豪应该是1921年出生,其母亲17岁生他,可能性小。张豪妹妹张登玉记得大哥属牛,(而且陆平也向老家的堂舅确认了,舅舅是属牛的)那就应该是1925年出生,张豪还有一个二妹也是属牛的,是1937年出生,与江苏省民政厅颁发的张豪《烈士证明书》出生日期一致。陆平说:“徐会长:您分析的我外婆生舅舅的年代是有道理的,我在小时候听外婆讲,她做姑娘的时候是跟着家人在上海一个日本人开的纱厂工作,到20岁才回来结婚。因为她小时候没有裹脚,所以才可能在上海的静安日本纱厂工作。推算外婆是1904年出生的话,她是20岁回老家结婚,那么就是1924年,舅舅1925年出生完全符合逻辑。”那么, 《39集团军军史》征求意见二稿352页烈士名录中张豪的出生日期与滨海县张豪的出生日期不符,确认错误。
5、天津市烈士陵园张豪之,《39军军史》二稿张豪,都是117师351团(传教股长、宣传股长),滨海县张豪烈士是117师351团的,可能性增大?
但是,张豪烈士考证,证据链不完整,也就不能确定张豪烈士究竟是39军115还是117师,牺牲地、墓碑更不能确定。
06
4月20日,我和天津市烈士陵园高磊老师建立了联系,查询馆藏张豪之烈士骨灰的出处?是骨灰还是遗骸?高老师回答我“张豪之烈士骨灰的出处—北仓公墓、就是我们陵园现在的位置,馆藏张豪之烈士是骨灰。”
我们捋一下张豪烈士部队番号信息:
1、张豪《烈士证明书》,39军115师343团宣教股长。
2、平津战役纪念馆,张豪,东北野战军二纵6师18团(改编为39军117师351团)宣传股长。
3、天津市烈士陵园,张豪之,39军117师351团传教股长。
4、《39集团军军史》二稿352页烈士名录,张豪,117师351团宣传股股长。
5、可以确定:张豪是39军烈士。
6、可以确定:张豪是团宣传股股长。
7、待考证,张豪是39军115师,还是117师。
07
4月19日,朱宏佑会长联系了, 平津战役时期 39军117师政治部副主任杨弃长子杨新平, 杨新平说:“平津战役351团团长牺牲了, 政委彭仲韬有回忆录,而且非常详细,你可以查阅。”朱宏佑查阅辽宁人民出版社彭仲韬回忆录《烽火春秋》第241页。“……平津战役我团牺牲营以上干部4人:团长杜存典……一营长孙敬亭……二股长王天然……宣传股长张豪,江苏盐城人,当过连队宣传员,机关干事,是个有棱有角的小青年(牺牲时仅23岁),非常聪明,争强好胜,爱说爱讲,爱和人辩论,在他眼里没有‘困难’二字,有几分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我购买了彭仲韬回忆录《烽火春秋》,查到239页彭仲韬:“到达一营时,营长张健、教导员张云波说:‘三连配合三五0团打青年会大楼,连长小孙和宣传股长张豪牺牲了。’我问‘张豪怎么跑到你们这儿来了?’‘开始我们也不知道,战斗打响时,才发现他拎着一支冲锋枪跑了过来,要他随营部走他不听,跟着三连冲了上去,被楼下敌人暗火力点的机枪打倒的’”。教导员这样回答我。
朱宏佑会长给我微信:“又找到一份资料,摘自平津战役时117师351团政委彭仲韬的回忆录。由此可确认,张豪烈士牺牲时任117师351团宣传股长。烈士证上的番号写错了。”
4月19日,开国中将、平津战役时39军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女儿李娅给我发来《117师师史》第三编解放战争时期239页照片,“三、纵深战斗……(1949年)1月15日1时许,五连与三五一团三连会攻青年会大楼,五连以重量爆破炸开大楼东门,我2个连迅速冲入楼内,与敌展开了逐屋争夺,于拂晓攻占该楼。战斗中, 三五一团宣传股长张豪牺牲。……”
5月1日, 平津战役时39军117师政治部副主任杨弃长子杨新平发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三五一团团史》,“1月15日晚,三五一团先后毙敌263名,俘敌2454名,缴获各种火炮26门,轻重机枪111挺,各种枪机1284支,战马17匹,弹药及装备大批。三五一团警卫连荣获军授予的‘战无不胜的铁军’锦旗一面。三五一团宣传股长张浩(应是张豪)、三营教导员朱文龙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至此,39军军史、117师师史、351团团史、彭仲韬回忆录《烽火春秋》系统记录张豪烈士,江苏省滨海县东坎街道友好社区张豪烈士考证证据链完整,基本信息如下:
姓名:张豪。
性别:男。
出生地点:今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东坎街道友好社区。
出生日期:1925年7月。
入伍时间:1941年1月。
入党时间:1942年。
牺牲日期:1949年1月15日1时许(农历1948年腊月17日)。
牺牲地点:天津战役青年会大楼。
安葬地点:天津市烈士陵园,骨灰号0261(老号124),
牺牲时部队番号及职务:39军117师351团宣传股长。
平津战役中,39军117师351团宣传股长牺牲的只有一位,他就是张豪。
08
2023年6月22日(端午节)朱宏佑发给我“寻找张豪烈士的经过”:
“新四军3师8旅22团,以后沿革为39军115师343团。就是张豪烈士证上错写的那支部队。虽经多次裁军、军改整编,但这支英雄的老部队还在。
看到烈士证的照片后,我和徐振理会长找到了这支老部队——北部战区78集团军某合成旅,还找了部队的旅首长。首长很重视,专门布置了有关部门查找。但查遍资料,在该部的部队史中都未查到。唯一的线索又断了。
振理和我想到为国捐躯的烈士的事迹,想到烈士亲人几十年的苦苦寻觅和殷殷嘱托,决心绝不能就此放弃。
在退役军人事务部的网站上找到了烈士的名字,但牺牲时所在部队语焉不详。
因年代久远,部队又经过多次裁军和整编,留存的资料难以搜集。我们尽力搜集到所能找到的一切军史资料,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一本一本、一章一节、一段一句地翻阅。查了39军史,没有。115师师史、343团和兄弟团团史,也没有。又查了116师史师史,349团团史,还是没有。就在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仿佛是烈士在天之灵的感召,一个突然的发现令我眼前一亮:在一本注明“内部资料,阅后退回”的39军军史(征求意见二稿)中有烈士英名录一章,在解放战争烈士一节,发现了张豪烈士的名字。但所注部别是117师351团,与烈士证上的并不相符。
于是我又找到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117师师长张竭诚之子和政治部副主任杨弃之子、349团政委康应中之子向他们征询线索,得知:解放战争天津战役时351团老政委是彭仲韬同志,而且他还留下了回忆录。
我找到这本回忆录,小心地翻到天津战役的章节。张豪烈士的英名、形象和事迹在老政委的笔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一下感觉如释重负,豁然开朗。
以后,在117师老首长的后代的支持下,又找到了已转隶武装警察部队的张豪烈士生前所在部队原117师351团的线索。
原来,张豪烈士证上的部队番号写错了。难怪几十年找不到线索和下落。我们终于拂去多年的尘埃,触摸到了真实的历史,为抛头洒血永不还家的烈士找到了回家的路!
能在大家的委托和帮助下为寻找烈士的足迹作出一点小小的贡献,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我想振理会长也是同样的心情。
感谢为创建新中国打江山而流血牺牲的先烈们!
感谢烈士亲人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苦追寻!
感谢所有为查找烈士而付出努力的同志们!
亲爱的先烈们!你们的功绩与天地共存!你们为之奋斗的新中国,国富兵强、山河无恙!你们的愿望在逐步实现,你们安息吧!”
2023年6月28日,张登玉和女儿陆平、陆芹从浙江,武装警察盘锦支队政治部副主任董仁喜从辽宁,朱宏佑和吴信泉孙女吴真真、李雪三女儿李娅、宋乃德儿子宋齐生、儿媳崔杭妹,陈绍昆之子陈建十从北京,滨海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王佳伟和我及徐硕同志从江苏到天津,两天时间,寻访张豪烈士牺牲地,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在天津市烈士陵园祭奠张豪烈士。
2023年6月29日,张登玉母子仨,在天津市烈士陵园向张豪烈士敬献花篮。
2023年6月29日,原39军117师老部队领导、北京、滨海新四军研究会代表,和张登玉母子仨,在天津市烈士陵园纪念张豪烈士。
2023年6月28日,原39军117师老部队领导、北京、滨海新四军研究会代表和到张豪烈士亲人,冒雨到张豪牺牲地天津青年会大楼纪念。
因为,天津市烈士陵园安放张豪之烈士骨灰盒与《张豪烈士证》姓名、部队番号差异,三年来,烈士家属一直奔波在江苏省与天津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天津市烈士陵园之间。好在有滨海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极力主张张豪烈士权益,多次到省市申办,了却烈士亲人的愿望!
2024年3月29日,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更正换发滨海县新四军战士张豪《烈士证明书》。
中华英烈网第一时间更改了信息
作者简介:
徐振理,滨海新四军研究会会长,中国好人,江苏省道德模范
【责编 李媛】
方志江苏2025-04-11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9-02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