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罗雅楠走进第44期“安中大讲坛”,作《医之大者:热爱与担当》主题讲座,云南安宁中学高一、高二年级部分师生聆听了讲座。罗雅楠博士以时间为轴、感受为基,娓娓道来,讲述了她与北大医学的深刻羁绊以及对于“医者的热爱与担当”的独到见解。
医学的温度:从实验室到无国界战场
2009年甲型HIN1流感肆虐时,罗博士第一次触摸到医学的脉搏——当奥司他韦和甲流疫苗漂洋过海抵达中国,她突然明白:医学不仅是白大褂里的生死时速,更是跨越国界的生命守护。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中,中国援非医疗队迎风逆行的身影,在她心中埋下更深的信念:医学是连接世界的坚固桥梁。
如何让援外医疗队、药品疫苗等全球公共产品惠及更多中低收入国家贫困人群?如何促进我国医药产品更快进入全球公共市场?如何创新我国在重大疾病防控的对外卫生发展合作模式?带着这样的思考,在导师、同学的帮助下,借助北大医学提供的广阔平台,从亚太经合组织到世界卫生组织,再到联合国华盛顿残疾统计小组,罗雅楠博士正在面向世界,发出渐强的“北大声音”。
选择医学:在时代浪潮中锚定人生坐标
站在“教师”这一角色背景下,罗博士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选择医学的原因。第一,医学领域的关键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几乎95%来自国外,我们面临的挑战空前严峻。第二,国家顶层设计为医学教育发展提供契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第三,新医科建设要求培养能够适应未来医学挑战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第四,公众对医学教育迫切关注。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社会需要医学人才。罗雅楠博士的选择,不是孤注一掷,而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约定。
北医精神:穿越百年的薪火相传
罗博士与北大医学的故事,16年前就已经开始,说起北大医学的方方面面,她如数家珍。1912年,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成立,百余年后的今天,北京大学医学部已成为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最重要的力量之一,这里是“医之大者”的汇集地。
顾方舟的糖丸守护千万童真,屠呦呦的青蒿素点亮生命曙光,钟南山的逆行身影定格成民族记忆……18位两院院士铸就学术丰碑,121项国家重点项目托起创新高地,64位“杰青”在科研前沿冲锋陷阵。老一辈的故事和精神是沃土,一代代北医人的热爱和担当在这里生根发芽。从抗美援朝医疗队到冬奥保障团队,北医人始终与国家命运同呼吸,在世界舞台绽放中国医者的光芒。
讲座末尾,罗博士播放了《学在北医》视频,其中的独白正是北医人的真实写照:“你可能会变成一个傻瓜,变成那种失败了上千次,也照常每天六点到实验室的傻瓜”“你可能会耗上你的一生跟一种疾病较劲,不一定有结果,但依然很开心”“你可能变成一个矛盾体,即使看遍生死往来,也依然热血难凉”“你会知道危险来临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多人会义无反顾地冲向前线”“你会在人生中从未有过地感受到,自己如此被需要”。这也是罗雅楠博士对同学们的殷切寄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医者如此,各行各业皆然。无论未来是否从医,都希望同学们心怀对职业、对祖国清澈质朴的爱,努力成为有温度的、顶天立地的人。
讲座结束,罗雅楠博士的故事在安中学子的心间激荡,现场掌声不断。医学对她而言,不仅是实验室里的试管与数据,更是托举生命的火种,照亮时代的星光。这场关于梦想与传承的对话,已在安中学子的心中播撒下梦想的种子。
(供稿单位:云南安宁中学教育集团)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4-28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4-28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