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评 > 正文

中华英才时评 | 风清气正方能固本培元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宋金甫 2025-10-26 20:28

从月度“反腐账单”看作风建设持久战,2025年9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8640起,批评教育和处理36870人。这一数据,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连续第145个月公布月报。持之以恒的通报,既是“零容忍”态度的彰显,亦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

一、顽疾犹存:“不担当、不作为”成形式主义重灾区

从问题类型看,“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总数的82.9%。这类问题表面是“懒政怠政”,实则是宗旨意识的淡薄与责任链条的松动。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若干部缺乏“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担当,高质量发展必受掣肘。当前,改革发展任务繁重,部分干部却以“躺平”应对挑战,以“套路”敷衍群众,这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治理智慧背道而驰。

二、奢靡之弊:人情往来异化为权钱交易

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违规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三类问题,占据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近九成。所谓“杯酒盏茶间,公义淡如水”,这些行为往往包裹着人情外衣,内核却是利益输送。苏轼曾叹:“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然而,少数干部在“糖衣炮弹”中迷失方向,将权力视为敛财工具,不仅玷污公职廉洁性,更侵蚀党的执政根基。

三、基层之困:94.4%问题发生在乡科级及以下

数据表明,乡科级及以下干部占查处总数的94.4%。这一方面反映基层监督触角不断延伸,另一方面也揭示“微权力”腐败的严峻性。基层干部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若作风不正,直接伤害群众利益。白居易有诗:“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唯有基层干部常怀为民之心,方能筑牢党群关系的桥梁。

四、破立并举:以制度利剑斩作风顽疾

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需“常”“长”二字上下功夫。首先,要深化监督穿透力,利用大数据等技术让隐形变异“四风”无处藏身;其次,需将实践中的有效经验固化为制度,如明确“权力清单”、规范“小微权力”运行,避免“牛栏关猫”之弊;最后,须强化思想洗礼,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廉洁基因,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境界筑牢思想防线。

“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弃利而为恶。”月报数据既是警钟,也是宣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方能涤荡歪风邪气,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为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时评 | 深圳治理的温度与速度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10-28

中华英才时评 | 风清气正方能固本培元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10-26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