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生:基于中西医结合与 治未病 理念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2023-06-12 10:19 作者:张强 姜丹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徐云生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岐黄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内分泌科学术带头人。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今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

当今慢病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作为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岐黄学者、泰山学者、山东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内分泌省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徐云生常常这样说,“用中医和西医最好的方法,给予患者最优质的治疗、服务和关怀”。他始终牢记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态度,默默推进着教育教学工作的稳步提升。

对徐云生来说,他的日常就是穿梭于三个密切相关却又有很大不同的“世界”之中。一个是医学的、逻辑的、用既往经验与实验数据科学地构筑的“知识殿堂”,在这个世界里,他将这些有关生命与健康的奥秘传授给学生,使得中西医结合的规律得以传承;

另一个是现实的、复杂的、通过既有知识和能力去帮助那些身患重病的患者摆脱病痛折磨的“济世殿堂”,在这个世界里,精湛的医术是他对病人以及这个世界充满仁爱与善意的表达;

最后一个则是需要用理性的、繁杂的理念和制度去优化,并达到提升综合实力的“管理殿堂”,在这个世界里,高效管理成为其要完成的“必修课”。

于是,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学科带头人以及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这三个身份共同构成了徐云生的职业,而忙碌也就成为他的日常。课题与科研、传道授业解惑、出诊看病、医院的日常管理……同样的24小时,他的严谨、高效似乎让这些时间都有了“魔法”,那些细碎繁琐又重要的事务被处理得井井有条。在这个过程中,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思维”对思维模式的影响就显得尤为突出,不仅让其透过疾病表象看到本质,更成为他处理日常工作的“不二法宝”。执简驭繁,亦如他的为人。

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30余年,徐云生率先提出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立足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已变杜渐、瘥后防复治未病5个阶段,创新确立了糖尿病以分期关键病机和核心方药为着力点的辨治体系,在继承、创新、发展、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特色。此外,他主持了糖尿病筛查、预防、治疗、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开发与建设,并依托平台开展了以早期宣传与科普、健康档案建立、健康风险评估、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健康状态监测为核心环节的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健康管理事业,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提供了相对成熟的糖尿病综合管理范式,大大提升了糖尿病整体防控水平。其研究成果,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省部级科技奖项。

徐云生院长荣获2021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累累硕果背后,是独到精准的学术视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耕耘,更是其作为一名医生和科研工作者的信念与追求。

生命之弱,弱于灾难;可生命之贵,重于泰山。正如希波克拉底所说,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选择医学事业,就是选择了一份拯救生命、守护健康的伟大事业。

徐云生一直铭记于心。

科研教学:守正创新,传承中医医学的独特性

只要出诊,徐云生都会提前半个小时来到医院,不论前一天忙到多晚,这让学生们都感到惊讶同时又充满敬佩。这看似只是个“小习惯”,其实背后是作为医者对待患者的诚意与尊重。

“空腹血糖控制得怎么样?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如何?有没有口干口渴,乏力的情况?舌相再让我看一下……”从中医望闻问切,到西医实验室检查和体格检查,徐云生都要毫无遗漏地询问一遍,才会为患者开处方。

无论有多少其他事务干扰,他从来不会轻慢任何一位患者,而且无论多晚,他一定要坚持看完最后一个患者才结束门诊,经常上午的门诊直到下午才看完。在看病过程中,他处处为患者着想,而这样的言传身教更让学生们受益匪浅,“辨证和疗效是中医的灵魂,只有辨证准确,才能准确用药,从而保证疗效。辨证不准确,人参可能成毒药,辨证准确,砒霜也是良药。”

在他看来,中医是中国古老的医术,是值得华夏一族引以为傲的文化。中医不仅显示它对医学的独特性,更是代表华夏一族的灵魂之一。辨证论治既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又是诊断和防治疾病的基本方法,是中医学术特点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是认识疾病的证候,证是不仅对人体特定一阶段疾病状态时的症状和体征,而且是对病因、病位、正邪力量对比等的概括,具有时相性。

所以,他经常教导学生,“现代人由于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疾病的辨证论治也不能刻板地完全按照原来的方法。举个例子来说,目前的糖尿病患者,肥胖、湿热者非常多。如果还是刻板地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坚持以滋阴清热的方法为主进行论治,最终结果只会使病情越来越重。”

既是一院之长、又要兼顾临床,指导学生的时间真的就像海绵里的水——硬挤出来的。据学生回忆,有一次看完最后一个患者都是下午一点半了,回到办公室,徐云生没先吃饭,而是将事先准备好的午餐放在一旁,从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籍和文件中找出了几份材料,那是几天前报送给他的关于泰山学者岗位研究工作的材料,里面是一张张晦涩的表格和英文文章。学生接过材料打开时,很是吃惊。原来这些工作进展、英文论文的清样,老师都没有搁置,而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第一时间就进行了翻阅和批注。上面多为用红笔进行的批注,从研究设计到文法错误,甚至标点符号的运用都作了订正,“对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虽然异常繁忙劳碌,但只要听到学生的好消息,徐云生比自己获奖还高兴,他说最欣慰的莫过于每年教师节都能收到学生们的祝福,即便毕业了他们也会在这一天专程带着鲜花来看望徐云生,当然,在高兴之余他也仍不忘提醒学生:“现在成束的鲜花不便宜,你们年轻,不要破费,跟我说说你们的近况就很好。你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把业务搞好,看好病,做好科研,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

其实,在给学生提出目标时,他对自己的要求也从未放松过,用严苛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尤其在科研方面,以身作则的他从未停下奋进的脚步。于是我们就看到这样一张成绩单:曾多次赴英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讲学交流的徐云生先后主持参与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近20项,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等奖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主持的“基于‘治未病’理念的糖尿病干预体系及智慧平台构建与应用”项目荣获2021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上代表医院党委致辞

庆祝建党101周年表彰大会合影

如今,在推进团队整体研究工作中他仍旧不遗余力,每两周1次研究团队的例会更成为雷打不动的事项,“作为已经立项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实验研究,我们的研究设计务必要经得起推敲。我们的组方证候上明确疗效是可以看见的,那么下一步就要在指标上下功夫,在机制上出文章。”

“这篇网络药理学的文章,方法还是比较新的。但是英文的文法要再斟酌一下,而且疾病的靶点和中药的靶点最好可以取交集而不是并集,不然审稿人在审稿的过程中就会存在疑问。而且我们的目标是国际上的高水平期刊,只有网络药理学是不够的,可以考虑和我们的动物实验或者细胞实验的数据相互结合。”

“糖尿病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不能仅仅面向医生,更要面向患者。咱们现在系统构建的字段有些复杂,患者在使用时一定会产生不良的体验,这样我们系统的应用就难以保障。作为一项省部级的应用研究课题,我们一定要注重成果应用的效果。什么是效果?就是率。通过健康管理系统的应用,促成糖尿病知晓率、控制率、并发症发病率等指标数据的降低,是最实打实的效果。我们的模式是很细致的模式,一定能达到这种效果。”

这就是徐云生。无论出诊看病、科学研究还是传道授业,他都在中医传承的这条路上一往无前!

仁爱济世:给予患者最优质的治疗、服务和关怀

中医,这个现代人似懂非懂、半喜半忧的学术,在西学东渐后跌跌撞撞地进入了21世纪。不可否认的是,其仍然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以及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徐云生说他之所以对中医情有独钟,还是源自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因为体弱多病,从小他就经常被父母带去看中医,而家乡的人也都普遍相信中医。“尤其小学时,有一次我得了黄疸性肝炎,妈妈带我找当地老中医开了9服中药就治好了。当时我哭闹着嫌味儿苦,喝完药妈妈就奖给我两粒红糖疙瘩。”

病愈后轻松的身体、母亲奖励的红糖疙瘩和那位老中医,就此成为了徐云生儿时难忘的记忆,也从此结下与中医的不解之缘。高考时,因为浓厚的兴趣他报考了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仅本科,就连硕士、博士、博士后乃至后来所从事的工作都没有离开他钟爱的中医事业,如今一晃30多年过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徐云生学生们的回忆,这么多年,导师治愈的患者已遍布全国各地。曾有一位60多岁的外地糖尿病患者由于患病多年,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四肢疼痛麻木,轻轻碰一下就会产生难以忍受的剧痛,晚上也常常因为疼痛难忍而无法入睡。如果不加以合理治疗或预防,就会发生坏死感染,将会发生常说的“糖尿病足”“足部坏疽”,为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这位患者前来就诊时,相关的西药几乎用了个遍,病情却一直没有好转,如果再得不到好的治疗,疼痛事小,病变的下肢难保,才是最令人担忧的。在了解情况又仔细诊断后,导师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治则,以经验方剂“糖络通”为汤底,开出了7剂中药,病人吃完3剂后便感受到效果,7剂疼痛感即缓解,随后又吃了1个月中药,这名病人的症状几乎完全消失,相关检查指标也恢复了正常。

悬壶济世,中医的神奇再一次被印证得淋漓尽致。可即便感激与盛赞经常萦绕耳边,徐云生却从未有过自满,而是把患者的赞许作为自己奋进的动力,默默地在心中坚守,并同样要求学生,“作为医生,首先要善良,有慈悲心和责任心,要精研学业,视患者如亲人,以最高的医术,最低的费用,给患者解决问题。这是一名医生最起码的素养,你们都要培养这样的素养。”

所以,在遣方用药进行治疗时,如果偶尔遇到脾气比较急躁,或者对治疗有些抗拒的患者,徐云生不仅会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还会让他们更加注重饮食疗法和运动干预——“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不良的生活方式使然,要‘管住嘴,迈开腿’,才能越来越好。”“你现在的目标,就是每天要坚持活动1万步,吃八成饱,下次来门诊时,我要检查!”

在徐云生的身上我们真正看到中医原本的样子——不仅是治疗身体病痛的医学,同时还内涵着天地之道以及对人性善意的表达。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传承至今的名言——“上医治未病”。即境界高的医生在给人治病的时候,讲究未病先防。因为人一旦发病,身体各个器官就已发生病变,治疗起来就非常困难了。刻苦钻研如徐云生,同样以此目标为自己奋进的方向,除了治病救人他更加重视能够发挥中医药优势的疾病预防研究。

所以,他所带领的泰山学者研究团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针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干预和管理,阻止其转变为糖尿病的一体化模式和方法。虽中医出身,但徐云生并不“排斥”西医,相反,在他看来,中医常常需要翻阅古代的经验,西医通过循证不断总结新的认识。但中医和西医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我们的目的都是解除病痛,恢复健康。”

明亮的笑容挂在脸上亦如外边湛蓝的天——明媚又温暖。徐云生继续介绍,对已经罹患糖尿病的患者,他们也会采取更为细致的生活方式调节和管理方法,配合院外随访和教育,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以期达到糖尿病全过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病求愈,瘥后防复”的“治未病”健康管理效果,在控制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用中医和西医最好的方法,给予患者最优质的治疗、服务和关怀。”徐云生常常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正是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带动了医院在医疗服务质量上的显著提升。

管理医院:中西医结合,特色发展

一头“扎”进中医世界,“医而优则仕”的徐云生于2015年出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这一年他50岁。时至今日,他已成为了医院的党委书记兼院长。

知天命之年开辟一个“新赛道”对其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中医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再次成为他管理医院的“不二法宝”。

徐云生院长当选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

他将“辨证施策”用在医院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提升上。自任职以来,徐云生十分注重对医院战略目标的细化分解与优化落实,其为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量身打造和设计了考核指标体系,并根据结果对各科室进行相应激励。就这样,在精细化的绩效管理和质量控制下,医院临床工作效率极大提升,2019年,手术台次同比增长6%、中草药收入同比增长3%,中医适宜技术收入同比增长3%。平台建设更是硕果累累。与此同时,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山东省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山东省专科专病诊疗中心项目(已加挂“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院”牌子)、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培训基地、山东省复杂冠脉介入中心、济南市房颤救治联盟盟主单位也相继落户于此。徐云生说,这其中除已经完成验收的项目外,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高效有序实施,房颤中心项目收治的房颤患者,也由过去每年十几例发展到现在每年一百余例。而中医特色技术诊疗中心、中医经典病房、远程会诊中心、中美国际医疗服务中心也在稳步筹建的过程中。

在徐云生看来,守正创新是中医人的时代使命,守正就是要坚持中医正思维、正观念、正文化;创新既有中医药自成体系的创新,也有借助现代科技和医学为主的多学科协同创新。“无论是对中医医学还是医院管理,道理是一样的。”于是,在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之后,他和医院领导集体、职能部门一道,深化机制改革,创新服务模式,利用医改进入新阶段的契机,落细落小抓好了一卡通、电子病历、微信平台、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信息化工作,并抓稳抓实与医保、新农合等管理部门的端口对接工作,最终打造了一站式服务平台,提高了患者就医效率,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此外,2022年履新医院党委书记后,医院还引进了“目标支持系统”教练课程,覆盖全院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主任专家,医院整体门诊诊次、住院人次、有效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部分临床科室的上述三项指标甚至实现了同比5倍以上的增长。

如今,徐云生更加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医院先后选派多名中青年骨干赴英国、日本、以色列进修学习,另一方面引进高层次人才,从实施“学科带头人引进与培养办法”“中青年骨干培养办法”到定期对管理及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从临床科室主任的选派进修到重点专业领域人才培养培训,无一不体现着医院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和良苦用心。

此外,徐云生同样认为科研是医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也是衡量一所现代化医院医疗和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作为山东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也是省内唯一一家省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领军人物,徐云生在做好自身科研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医院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随着医院科研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2019年度,医院先后获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在政府奖励和学会奖励同样受到重视的今天,提前实现了“十三五”规划期内,省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奖和中国针灸学会奖的全覆盖。而在成果奖励的背后,则是扎实的研究工作。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到如今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传承并使之发扬光大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积极作用,更为世界人民的健康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与保障。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坚持“中西医结合,特色发展”,这不仅是徐云生的从医方式、教学理念,更是其领导的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办院方向。在他看来,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以提高临床疗效为重点,不断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人有专长、病有专药”的专业特色,确立了医院的特色品牌和服务优势,这既是对患者最大的善意,更是医院的发展格局。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在治病救人、中医特色发展这条道路上,徐云生愈走愈远……争取早日实现山东省人民政府提出的“扩大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规模,强化综合服务能力和中医特色建设,建成全国一流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目标,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贡献智慧与力量。

(2023年第11期)

责编:李鹏
编审:卡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