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锐:践行医者大爱 书写白衣赞歌

2023-06-12 10:28 作者:张强 吕月华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曾锐

教授、主任医师、内科学肾病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副主任(科研),湖北省肾脏替代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卫健委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以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基金1项,中华医学会基金1项;2018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5年入选第三批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2019年入选第十二批武汉市“3551光谷人才计划”。

担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湖北省微循环学会理事,湖北省微循环学会肾脏病与血液净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医学会血液净化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生物免疫学会肾脏病分会常委,湖北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中华肾脏病杂志》和《临床肾脏病杂志》编委。2008年以来,共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40篇,包括Cell Metabolism,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Science Advanc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他引2000余次。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今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副主任曾锐教授潜心于肾脏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他证实了肾脏微环境是肾脏巨噬细胞持续活化的关键环节,阐明促进AKI-CKD进展的主要巨噬细胞为骨髓来源Ly6C-巨噬细胞,证明固有免疫为核心的炎症在CKD的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构建了一个巨噬细胞自发促进肾纤维化的小鼠模型;发现淋巴管通过“肾-淋巴结-脾”对话形成的“损伤相关炎症反馈环”是CKD肾脏免疫细胞持续浸润的重要基础,拓展了CKD的免疫学机制;证实补充干酪乳杆菌张通过短链脂肪酸维持巨噬细胞免疫稳态延缓CKD,发展了基于免疫学的CKD治疗策略;发展了AKI的细胞治疗措施,证实外源性补充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可抑制周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延缓AKI-CKD进展,凭借着高妙的医技、医学之路上的日夜求索与辛勤耕耘,在医疗、科研和教学各个领域都做出了突出成绩;他医风高洁、心怀大爱,用自己的所言所行真切诠释了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医家本色;他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学者身上的社会担当,国家的需要决定了他的人生目标;他始终在医学创新之路上坚守、前行,为人类的健康,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加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

矢志追梦 科研之花次第开

从医十多年,曾锐临床擅长为免疫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衰竭的诊治,在继发性肾脏病,如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ANCA相关性血管炎、M蛋白相关肾病、AL型肾淀粉样变性、高血压肾损害以及生物制剂、间充质干细胞、蛋白A免疫吸附、血浆置换和血液净化治疗方面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担当第十一届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全国青年委员,湖北省微循环学会理事,湖北省微循环学会肾脏病与血液净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肾脏病杂志》编委,《临床肾脏病杂志》编委等十余项学会任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曾锐之所以赢得行业的高度认可,活跃在各行业学会之间,或许得益于其卓著的科研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素养。

曾锐及团队明确了炎症促肾脏病慢性化的机制,构建了一个巨噬细胞自发性导致甚至那个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在业界,巨噬细胞是否促进肾脏纤维化一直缺乏确切的动物实验证据。该团队构建了肾小管巨噬细胞存活因子IL-34过表达基因小鼠,发现这些小鼠的肾脏自发出现巨噬细胞浸润,并且自发地发展为CKD和肾脏纤维化,出生后3个月内死于尿毒症,由此证实巨噬细胞自身能直接促进肾脏纤维化和终末期肾病,相关研究成果已授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这项机制还明确了促进肾脏病慢性进展的致病性巨噬细胞亚群的来源和功能,颠覆了ly6C -巨噬细胞主要来源于肾脏固有巨噬细胞的传统观点。论证了机体炎症状态促进肾病损伤向慢性化转归。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新冠肺炎AKI的转归发现,体内炎症标记物如C反应蛋白(CRP)是新冠肺炎肾损伤蛋白尿不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从临床角度证实AKI向CKD的转归,与患者体内炎症状态相关。该论文入选2020年度中国肾脏病学领域高价值国际论文TOP100,排名第三,并被Web of Science ESI数据库界定为高被引论文,受到国际专业文献评估系统“Faculty Opinion”的二次推荐。

证实新生淋巴管促进慢性肾脏病,是曾锐团队的又一项重要科研成果。他们证实淋巴管新生非感染性和非免疫性肾脏疾病进展中发挥核心调节作用;他本人也于2018年5月获邀在第55届欧洲肾脏透析移植协会学术年会大会发言介绍该发现;肾脏内炎症细胞浸润受新生淋巴管的调控,肾脏损伤后出现的淋巴管新生,对于肾脏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信号放大非常关键。新生淋巴管通过表达CCL21等细胞因子,趋化大量DC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向损伤肾脏和肾周淋巴结转运,进而促进肾周淋巴结和脾脏的细胞扩增和炎症放大,实现“肾-淋巴结-脾”对话,导致一系列淋巴细胞的迁移、活化,诱发抗原提呈和体液免疫激活,最终导致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持续浸润和纤维化进展。故敲除淋巴管或生物肽类药物靶向抑制淋巴管新生,可减少肾脏、肾周淋巴结、脾脏的免疫细胞激活,减轻巨噬细胞浸润,明显改善肾脏纤维化。该文入选2019年度中国肾脏病学领域高价值国际论文TOP100,排名第19。

曾锐团队阐明了益生菌维持巨噬细胞免疫稳态、延缓CKD进展的机制。干酪乳杆菌张是内蒙古发酵酸马奶样品中筛选出的一株益生菌,耐酸、耐胆汁,能在人类胃肠道稳定定植,具备调节肠道菌群、维护免疫稳态、抗炎、抗氧化等优点。曾锐团队发现干酪乳杆菌张与普通乳杆菌比较,干酪乳杆菌张能够提高肠道菌α、β多样性和拟杆菌门的数量,进而提升体内短链脂肪酸(SCFAs)水平。这些有益脂肪酸通过SCFA受体直接作用于肾脏巨噬细胞系统,上调巨噬细胞的修复基因表达,促进抗炎修复性巨噬细胞的激活,同时抑制巨噬细胞向促炎促纤维化表型转化;因而,在急性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肾小管上皮及内皮损伤,延缓AKI向CKD进展;在慢性期则抑制炎症细胞浸润,改善微血管稀疏,促进炎症回缩和小管修复,最终全程性地改善肾脏的损伤和修复。在进行I期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发现干酪乳杆菌张能够显著延缓3-5期CKD患者肾功能的下降。

该文发表后即被纳入当期的Editorial述评,曾锐也应邀代表团队在Cell Metabolism当期的Voices发表科研感悟,并被Faculty Opinion收录推荐。当期还配发了纽约西奈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John Cijiang He教授的预评文章,在文中指出:该研究揭示了干酪乳杆菌张减轻AKI和减缓CKD进展的潜力,是“肠-肾轴”理论的又一硕果,为肾脏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该文入选2021年度中国肾脏病学领域高价值国际论文TOP100,排名第八。

此外,曾锐团队还证实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分化,该项成果证实了外源性补充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可抑制周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该研究一经发表,曾锐便受邀分别在2020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和2020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肾脏病专委会学术年会大会上发言。

参加湖北省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会议

知行合一  医疗、教学相辉映

在同济医院120余年的建院史上,与湖北武汉同舟共济已走过了58个春秋。特别是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发挥抗疫精神,为守住公共安全事业的最后防线交出了一份醒目的“答卷”。

2020年2月2日,曾锐作为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第一批投身重症病区的抗疫工作者,率先进入隔离区开展一线救治工作。新冠疫情期间,针对肾脏病患者就医、购药困难的现象,他在一线抗疫的同时,还积极开展线上门诊,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撰写新冠防治相关论文和建议,传授同济经验。

作为一线医疗工作者,曾锐同样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他响应湖北省政府号召,随同同济医院帮扶队伍深入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长阳县和巴东县开展帮扶交流。2022年,再次响应中华医学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倡导,参加“医学科技推广恩施行”活动,开展街头义诊,深入病房查房,了解基层患者看病就诊的现实困难和基本情况。

科研工作者致力于科技创新,最终是以反哺社会、造福人民为宗旨。曾锐从不满足于业界内部的学术探讨与交流,还将视野投向大健康基层,致力于科普推广工作。他在湖北省内及全国推广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技术,参加人数达2000多人次,惠及浙江、湖南、四川、重庆、海南等地。也曾率先在湖北省肾脏病领域内开展了硼替佐米为核心的CyBorD方案和达雷木单抗为核心的Dara-CyBorD方案在肾淀粉样变性、轻链沉积病等少见病、罕见病中的应用。积极开展“肠道益生菌” 和“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等新疗法和新技术在肾脏病的应用,医疗工作量位居科室前茅。

科技强国,人才兴国。在教学上,曾锐同样倾注了大量的热情与心血。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7名和博士研究生1名,其中4名硕士研究生毕业,1名博士研究生毕业,3名硕士研究生在读。协助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20名。2017-2018年作为“长学制导师启蒙计划”导师指导六年制学生;2019-2020年作为“早期接触临床见习”导师指导八年制学生。每年为中德班学生讲授《内科学》“慢性肾衰竭含血液净化” 等内容,为八年制学生讲授《诊断学》“尿液分析和肾功能检查”等内容。在曾锐锐意进取的表率下,研究生团体也纷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科研项目当中,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些学生多次获得一等奖学金、三好研究生、优秀团员;一些多次在国内会议上做口头发言,获得优秀壁报、优秀论文;还有一些喜获发明专利授权。

教学相长。医疗实践与教学实践的相互作用,无形中增强了曾锐教学改革的动力,也为他带来了新思路,新视角,新的可能性。自2010年以来,十余年间,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面上项目,参与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工程”第五批教学研究项目,参与录制《内科学-泌尿系统》慕课“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急性肾衰竭”章节,先后获得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同济医院青年教师教学讲课比赛三等奖,华中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比赛三等奖等荣誉表彰。

团队合影

科学无止境,精神永流传。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曾锐亦是如此,他将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带领团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理想信念扎根祖国,把科研成果书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贡献科技力量。

(2023年第11期)

责编:李鹏
编审:卡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