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名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校名师 > 正文

让音乐成为开启智慧与心灵的钥匙

——邯郸市高嫦娥音乐名师工作室实录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张霄月 2025-03-13 15:38

前序:

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朋友的介绍,结识了邯郸市初中音乐《高嫦娥名师工作室》的负责人高嫦娥,通过简单的沟通后,

知道了她扎根偏远山区,长期致力于将音乐教育融入乡村孩子的成长,通过工作室平台培养了数名优秀音乐教师。我被她的执着和热情所打动,更被她一切为了孩子的爱心感染,于是便有了想要深入了解的冲动。

高嫦娥,女,1974年8月22日,现任河北省邯郸市音乐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毕业于河北师大,中共党员,拥有30年乡村音乐教育经验。

2019年荣获国培汇报演出特殊贡献奖

2020年邯郸科技职业学院财经系客座教授

2021获得邯郸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称号

2021年被评为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优秀考官

2021年荣获市教育局“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021年被评为中小学高级教师

2022年授予邯郸市“最美女性”,同时命名“三八”红旗手

2022合唱作品《母亲的微笑》获得是艺术节三等奖

2022年器乐作品《采茶扑蝶》在市中小学艺术节中获得三等奖

2022年《牧童》课在市实验教学优质课中荣获一等奖

2022年作品《节奏辅助器》在邯郸市优秀自制教(玩)具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2022年《创魅力校园展学生风采》案例在邯郸市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2022年被邯郸市教育局授予嘉奖奖励

2023年获得邯郸市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2024年获得邯郸市名师荣誉称号

2025年成立名师工作室

高嫦娥音乐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25年,旨在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偏远地区音乐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工作室以“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音乐的滋养”为使命,通过师资培训、课程研发和公益活动,逐步缩小城乡音乐教育差距,最终能成为教育领域推动教育公平的标杆。

育人者 先强己

有句古人的话"师者,人之模范也。"深深印刻在高嫦娥心中,她深知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在学生心中保持职业尊严?必须做到:育人者必先强己,立己者方能立人。

有人曾做过一项关于大树根系的研究一﹣在森林里,有人完整地掘出了一株百年大树。令人惊叹的是,这株大树蜿蜒曲折的庞大根系竟是树冠所占空间的两倍!可见,茂盛的大树,只有依靠深广的根系从广阔的大地中汲取养分,才能枝繁叶茂,傲然而立。

"立"者,即为站得住。树之立,在于根之深。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高嫦娥将这句话落实到了自己的实际工作中。

全方位提升专业能力。教师是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使命的重要角色。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高嫦娥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礼仪、青少年成长指导讲师、评茶师等国家高级专业能力证书。先后为企业家协会、邯郸市百花小学、滏园小学、邯郸市第二财经学校、瑞思英语、千惠美容美发学校、邯郸星光特殊教育培训学校、邯郸学院儿童教育康复中心等多家企业、多所学校的企业家、教师、学生做公益教学培训。

提升教育理论水平:科研不仅可以拓宽教师的知识层面,还能够提升其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高嫦娥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和撰写科研论文两方面进行提高教学水平。从2019年至2022年期间,在期刊杂志发表论文近10篇、著作一部。2022年,主持完成名为《提高中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该课题是邯郸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2022年期间,参与的《牧童》教学项目,在邯郸市教育研究工作项目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2023年,主持立项名为《音乐课专用教室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此课题为河北省教育装备“十四五”规划课题。

坚持初心,多措并举攀高峰

坚持初心:音乐,是世界的通用语言,如同璀璨的星辰,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传递人们心灵的声音。小时候,高嫦娥对音乐的渴望,对音乐的喜爱的情感总是难以忘记,这些情景像烙印一样刻在了脑海里。父母由于工作原因,她生活在一个“三线”地区(地处比较偏远的山区),师资和硬件资源相对匮乏,为了学习手风琴可以说是费尽周折。父亲每次都需要从家里骑车二十里地赶到永年县火车站,再坐三四个小时绿皮火车远赴石家庄进行学习。从那个时候起,她就有了一个梦想:“有机会要让更多孩子接触到真正的音乐。”1993年毕业后,她放弃了回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乡村任教,可是设备资源匮乏、活动场地受限,以及学生音乐基础相对薄弱等等现实条件,让她认识到了发展音乐素养教育有多么难?孩子们充满热情和期待的眼神,仿佛让高嫦娥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于是她坚定了“用音乐点亮孩子心灵”的信念,为偏远山区的孩子做点事。

特色教学:没有音乐教学用品就自己创造,高嫦娥自己动手制作简易乐器、简谱、五线谱教具。由于教学成果突出,2011年被任命为教研组长。她就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自制打击乐器和音乐小品,将生活中的素材转化为教具(如杯子打击乐),并通过“音乐+游戏”模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019年,高嫦娥在学校内成立音乐工作小组,鼓励年轻教师“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声音”;并和教师们一起成长,和同事一起定期参加线上研修、积极与高校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并将柯达伊教学法与课本相结合,形成一套独特的音乐教学方法。

让更多孩子受益于优质音乐教育:在高嫦娥理念里音乐即生活,她认为音乐不仅是技能,更是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的载体。于是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她注重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协作能力,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在合唱课中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声响,编创属于自己的旋律等等。

此外,高嫦娥通过各种项目和活动让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音乐素养教育。开展名为“音乐种子”项目,为很多偏远地区的学校捐献乐器,帮助学校建立“音乐角”,据统计,这个项目惠及学生高达5000人以上;开展“ 音乐工作坊”项目,改项目邀请高校专家、非遗传承人进行面对面的授课,根据授课内容整理文字并形成了从教学校的教材;开展3.“云端音乐教室,这个活动城乡学校进行连接,开设了直播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辐射引领,播撒教育之光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教师的爱就是流淌在学生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作为教师,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爱生之情,才会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学生才会向你敞开自己的心扉,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让音乐之光照耀偏远地区的孩子们:高嫦娥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1+N”帮扶模式,指定一名骨干音乐教师和多所乡村学校结对,定期送音乐教学下乡;为了适合不同教学条件,研发出适合偏远地区孩子的教学模式“模块化音乐课程”,她将乐理、演奏、创作分解为趣味单元,用《偏远地区音乐教育创新实践》的课题来呈现教育成果。

守护好每一个孩子的梦想:高嫦娥还创新了教育方法,采用“三结合”策略。一结合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用现代的手段多媒体展示高雅音乐交响乐,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民歌教学。二结合是个体与群体结合,针对特殊学生设计了个性化音乐疗愈方案,通过班级合奏方式增强集体感。三是课堂与实践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田间音乐会”,在自然中,让每个参与者感受音乐的自然之美。

音乐缔造的“生命奇迹”:2019年,高嫦娥为偏远地区的8名自闭症儿童开设音乐治疗课程,其中有一名自闭症非常严重的儿童彬彬拒绝交流,她经过多次的辅导,通过音乐节奏互动方式,让孩子逐渐敞开了心扉,并代表中国内地参加了香港安安国际自闭症教育基金会举办的第五届亚洲"星儿才艺大赛",彬彬演出精彩,感动全场,荣获了“网上投票最受欢迎大奖-优酷”称号。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8月,经过高嫦娥音乐辅导的偏远地区学生:常玉凝,成功进入2023-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演奏类的决赛,并荣获民族乐器独奏(弹拨乐器)赛项小学高年级组一等奖。

匠心独运,打造卓越团队

2025年,经过邯郸市教育局授牌,高嫦娥名师工作室正式成立。有了“名师”的称号,肩上的责任更大了,担子更重了,不但要做好学校业务工作,工作室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教学研究、课程开发、教师培训等方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全市音乐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案例。高嫦娥坦言,这是荣誉,也是鞭策,更是一种驱动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她愿意立足本职,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音乐教育资源,带动兄弟学校和团队成员都迈进先进行列。

让“有温度”的教师更多:高嫦娥感慨道:“数字化为偏远教育带来机遇,但也存在技术鸿沟。教师需提升信息素养,同时警惕过度依赖技术导致的情感疏离。”她呼吁社会应该加强城乡学校结对,建立“音乐教育共同体”。

教育是缓慢而优雅的过程,每一刻都在润物细无声的,给孩子滋养让他进步让他成长。高嫦娥说“教育是慢的艺术,不要用统一标准衡量每个孩子。”她鼓励年轻教师:“保持热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你播下的每一颗音乐种子,终将在时光中开花。”

高嫦娥最大心愿是“当孩子们的歌声回荡在山谷,那就是我最骄傲的时刻。”她有一个梦,就是未来三年,她希望工作室能覆盖更多山区,打造“乡村音乐教育生态圈”,并属于建立音乐教师研修基地、开发本土音乐文化数字资源库。她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愿意为偏远地区的孩子带去优质的音乐资源。高嫦娥和她团队用自己实际行动证明了:教育的温度,能穿透最贫瘠的土壤。

每当夜深人静,每当精心沉思。高嫦娥觉得自己一路走来,虽然艰辛,但是觉得付出很值得。今后她目标更加坚定而明晰:继续坚守在偏远地区的教育一线,做一名“音乐播种人”,以名师工作室做带动,用音乐架起城乡教育的桥梁,要为改变了偏远地区孩子的命运,重塑了人们对乡村音乐教育的认知做点贡献。

【责编 李媛】

河北黄骅:德育为先滋养青少年成长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1-31

让音乐成为开启智慧与心灵的钥匙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3-13

24小时热点